馬紅
摘? ? 要: 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背景下,具有應用型創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的社會需求巨大,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對培養高職學生的應用型創新能力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構建立體式、多元化課程體系、“項目+基地+企業”的實踐教學體系、營造團結協作的創新育人環境等途徑提高高職學生的應用型創新能力。
關鍵詞: 創新驅動? ? 高職院校? ? 應用型創新能力
為把我國建設成高水平的創新型國家,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明確提出“三步走”的戰略目標,逐步把我國從“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建設到“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提出“推動教育創新,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把科學精神、創新思維、創造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貫穿教育全過程”。創新人才的培養成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中之重,高職教育承擔著為我國培養面向社會生產第一線的、高技能高素質人才的重任,應服務于國家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理論知識和職業技能兼備,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因此,高職院校應不斷加強創新教育,在教學體系設置、教學方法改革和就業方向定位等方面進行創新及改革,探索出一條既能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又能培養學生創新創造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高職教育的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應用型創新人才是相對于理論研究型創新人才而言的,理論研究型創新人才是指具有扎實雄厚的基礎知識,在自己的學科專業內具有專、精、深的知識背景,以科學發明和發現為目標,探求知識和技能的突破的人才。應用型創新人才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標,要求具有較專業的實用技能、較寬廣的知識結構,善于在知識運用和技能運用的過程中提出問題,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具有技能性、操作性和設計性的特征。應用型創新人才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應用范圍較廣,培養和教育的機構是多層次的、復合性的,其中高職院校以構建學生的專業技術規范的知識體系為基礎,以鍛煉學生的崗位職業技能為目標,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責任,是培養新型應用型創新人才的重要教育部門。
(一)創新性思維和創新性意識。
創新性思維和創新性意識是應用型創新人才智力結構的核心部分,創新性思維包括發散思維、聚合思維、探究思維、逆向思維和超前思維等形式,是突破固有不變的思維模式,通過新角度、新方法的思考研究,得出創造性結論的思維模式。創新意識是不滿足已有認識,果斷拋棄舊思想、舊觀念,勇于創立新思想、新觀念的心理準備狀態。高等職業教育在不斷的教學探索中,以激發學生對未知世界的興趣為出發點,培養學生強烈的求知精神、探索精神和勇于創新的進取精神,樹立學生團隊合作、無私奉獻的精神及努力把我國建設成創新型國家的社會責任感,最終成為服務社會的應用型創新人才。
(二)寬厚的職業基礎知識和扎實的職業技術技能。
職業基礎知識和職業技術技能與應用型創新活動息息相關,是學生進行創新思維和創新活動的基石,創新思維和創新活動會進一步積累新知識、新經驗,從而構成完備的知識體系和技能水平。應用型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動態的和不斷積累的過程,從單獨的課程知識的傳授到具有專業特色的技能培訓,再到社會實踐活動的鍛煉,最后才能有產生社會效益的創新活動和創新行為,這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長期以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在基礎教育與專業技能教育的關系方面存在一定的誤區,片面注重單一方面的教育,使學生的知識結構較單一,職業技能的適應性較差。高職院校的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應該以通識的職業基礎知識為根本,注重職業技能培訓,拓寬專業視野,為學生搭建可塑性、可拓展的知識技能框架體系,為學生進行創新活動和再次開發創造條件。
(三)較強的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較強的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應用型創新人才的主要標志,重復的、死記硬背的學習和驗證以往知識不能產生創新活動。應用型創新活動是在對現有的知識充分理解和感悟的基礎之上,經過充分研究,看清事物的本質,通過實踐活動產生新方法、新技術的活動。從應用型創新人才的能力結構看,體現出的是運用已經學習到的知識和技術解決生產、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即在實踐中發現顯性的和隱藏的問題,根據表面現象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的能力。高職院校的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應以培養學生的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最終目標。
二、創新驅動發展背景下高職院校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創新驅動的實質是人才驅動,隨著我國創新驅動建設的不斷推進,對高素質應用型創新型人才需求不斷擴大,但是目前高職教育培養的應用型創新人才數量不足,培養模式和實際需求脫節,與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現為:
(一)真正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應用型創新人才匱乏,數量不足。
隨著我國制造業規模的不斷擴大、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急需一批高素質的兼具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應用型創新型人才。但是近年來我國職業院校的學生入學和畢業數量沒有大幅提高,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成績優秀的初中應屆畢業生大部分選擇普通高中直至升到普通本科,學生選擇職業教育的興趣逐年下降,致使我國急需的高級技工人才數量不足,素質堪憂,職業技能水平和創新能力不高。
(二)現行的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導致學生的知識結構、操作技能和職業素養與企業的實際需求脫節。
在創新驅動發展背景下,企業對應用型技能型的創新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基礎牢、上手快、應用強、素質高的技能型人才成為企業的首選。目前一些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設置、教學資源配置和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缺乏一定的前瞻性、統籌性,具體表現為: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定位模糊;應用型創新教育的課程體系不完善;職業教育的創新實踐教學環節弱化;應用型創新教育的“雙師型”教師比例不高;創新創業的校園文化氛圍不濃厚等。這些問題的出現,使現行的職業教育不能適應我國經濟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動態和新趨勢,導致培養的人才無法滿足一線企業的用人標準和用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