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摘要]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融入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是信息時代發展的趨勢,也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可通過挖掘詞語內涵、補充背景信息、開展討論交流、設計體驗活動等途徑,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以豐富英語課堂內容,提升閱讀品質,優化英語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英語;跨文化意識;體驗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068(2020)12-0056-02
跨文化意識作為現代人必備的一種思想意識,不僅影響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而且影響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因此,在世界一體化的時代形勢下,加強對學生進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已經成為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教師要融人跨文化意識,為學生補充相關材料,設計適合的學習訓練活動,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英語文化,形成英語思維方式和跨文化意識。
一、挖掘詞語內涵,豐富學習內容
語言作為社會文明的載體,直接體現在詞語的演變上。因此,英語文化知識信息可以通過詞語內涵呈現出來。詞匯作為英語學習的重點內容,是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的良好載體。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通過對詞語內涵的挖掘,引入一些簡單的俚語,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英語知識面,促進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形成,而且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增強英語教學的趣味性。
如譯林版三年級上冊Unit 6《Colors》一課談到了一些簡單的顏色單詞,如"green,blue,whiter,black”等,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這些單詞時,在學生朗讀記憶的基礎上,挖掘有關這些顏色單詞所包含的深層內涵:“green的意思是綠色,由此延伸出未成熟的、青的、生的的意思,如‘For example,The new driver is still verygreen,意思是這個新駕駛員缺乏經驗。”教師繼續挖掘詞語內涵:"Guess the meaning of green eyes.”學生翻譯成“綠眼”。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我們用一個詞語來生動地形容嫉妒他人時,叫作什么?”學生想到了“紅眼病”,于是教師引導學生理解“green eyes”就是“紅眼病、嫉妒”的意思。在深入挖掘詞語內涵中,學生了解了更多西方文化,擴大了課堂容量。
英語詞匯的意思很多,構成了很多俚語,包含很多文化知識。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挖掘,探尋詞匯背后的豐富文化,增強學生對英語文化的感知,加深對詞匯相關文化知識的理解,初步形成跨文化意識。
二、補充背景信息,提升閱讀品質
現行英語教材中編排設計的英語閱讀短文,涉及很多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的內容。因此,英語閱讀是對學生進行跨文化意識培養的有效途徑,也是教師用來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的重要手段。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聯系教材上的閱讀材料,選擇與閱讀材料相關的信息,利用恰當的時機補充到英語閱讀訓練中,輔助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提升閱讀品質。
如教學譯林版三年級上冊Unit 3《My friends》時,在學生閱讀“Story time”部分之前,教師為學生補充一些與不熟悉的人打招呼的情景:“How do you say helloto others in English?”學生想到了一些回答:“Hi.”“Hel-lo.”“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How aye you?”“How do you do?”在這個基礎上,教師為學生補充一個視頻:“Good job.Now lets watch this short video toknow more about how to greet others in foreign coun-tries.”學生通過視頻發現,外國人在見面打招呼時通常都是在談論天氣,如“How about the weather?”“Oh,it is comfortable”,而不會問他人的年齡、家庭等情況。教師補充介紹:“西方人很注重個人隱私,如果見面詢問別人干什么去了,會顯得不尊重別人,讓人很反感,這就是文化差異。”在這個過程,學生了解了更多的西方文化,豐富了教材上關于打招呼的英語知識。
根據教材設計的閱讀文本,尋找恰當的切人點,引入與閱讀內容相關的背景信息素材,作為英語閱讀的有益補充,不僅擴大了學生的知識視野,還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的文化信息,準確迅速地把握閱讀文本的大意,優化英語閱讀訓練效果。
三、開展討論交流。促進理解主題
跨文化意識作為人類思想層面的內容,從本質上來看,包含著對待不同民族文化兼收并蓄的態度和學習認知的能力。這種跨文化意識的形成,依賴于多種形式的討論交流活動,讓學生通過全方位的多向交流,相互影響,彼此激發。因此,教師在組織英語教學活動時要立足課堂教學內容,聯系學生的實際,設計適合的課堂討論活動,為學生創造交流機會,增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如教學譯林版三年級上冊Unit 7《Would you likea pie?》時,考慮到學生對“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這個話題比較感興趣,為了促使學生形成跨文化意識,教師組織學生圍繞“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offood and drink between our country and the other coun-tries?”進行討論。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表達自身的感受和理解:“In some western countries,the fastfood is popular.”“in our country,fast food is take as junkfood.Most of people think that fast food is bad for ourhealth.So we could not eat fast foot.”
課堂上,學生之間的熱烈討論,能夠讓學生充分交流,形成跨文化意識和英語思維方式,加深對教材主題的認知和理解,構建良好的思想觀念體系。
四、設計體驗活動。增強學習感受
對不同語言文化知識的感知和理解,是學生形成跨文化意識的必要前提,而這個過程需要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完成。因此,在組織英語教學時,教師要結合不同的文化知識,設計形式多樣的文化體驗活動,為學生創造感知文化的機會,讓學生在親身參與中獲得真實而豐富的文化感知,理解各種不同的文化思想,形成對待多元文化的正確態度,增強跨文化意識,提升學習效果。
如教學譯林版三年級上冊Unit 8《Happy NewYear!》時,在學生完成“Story time”的閱讀之后,教師結合這一單元的主題設計了“What is your favouritewestern festival?”的體驗活動:“Work in groups to findthe information of this festival.And perform the scene 0fcelebrate this festival.”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呈現一些西方重要節日的慶祝場景,有的扮演Father Christ.mas,并準備了長筒襪,還裝飾了Christmas Tree,將慶祝圣誕節的情景表現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真實體驗了圣誕節,促進了跨文化意識的形成,對“cele-brate festivals”這個主題有了更加深入的認知。
教師借助功能強大的信息技術手段,立足不同的文化,創設真實的文化體驗情境,不僅豐富了學生對不同文化的認知,而且增強了學生的文化感受,圓滿實現英語教學目標。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融人跨文化意識的培養,不僅是新課標的要求,更是新時代學生追求全面發展的內在需求,對于優化英語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需要說明的是,跨文化意識的形成需要經歷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要尋找機會,持之以恒地做好跨文化意識的滲透,以包容開放的態度,促使學生積極了解世界多元文化,訓練英語思維,提高英語綜合能力。
(特約編輯: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