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
摘 要:隨著新課標教學目標的推進,情景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堂中的作用是越來越重要的。課題從情景教學的概念,類型,必要性和所堅持的策略與原則分別論述。以學生為基本,提高學生參與度;所設情景必須貼近學生生活;設計的情景可以留有一定的懸念,開發學生的想象思維,這些策略使教師能夠恰當選取。以便能夠營造良好的課堂效果。當然在情景的設計中要遵循設計有針對性、賦予時代性,把握適度性的原則。
關鍵詞:情景教學;策略;原則;道德與法
隨著新課標教學目標的不斷完善,初中道德與法治也是緊隨時代的潮流不斷改進。在這個過程中情景教學突出它的優勢。情景教學能夠將枯燥的知識轉化為生動有趣的內容,被學生自覺得吸收。達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情景教學法可以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成長為新時代所需人才。
但是,中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情景教學還不是完美無缺的,還有一些需要我們教育者不斷地革新,使它的研究更深入、系統,能夠更好的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育質量。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中的情景教學
(一)情景教學的含義
情景教學就是指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有目的的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去理解所學的內容,而且能夠幫助學生們的認知得到全面發展的教學方法。初中道德與法治中的情景教學法的核心是培養初中學生道德與法治方面的認知。
很久以前的中國就有了情景教學法,它的應用也是廣泛的,不僅應用于師與生之中,它還用于父對子的教育,也可以用于朋友之間的啟迪。這魅力就在于情景教學能有觸動受教育者內心最深處的情感,或引起強烈共鳴,或能引起巨大的情感沖擊,讓受教育者能由內而外的去改變。由此來達到教育目的。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育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基本的道德的與法規,而是讓學生能成為一個踐行者。
(二)情景教學的類型
情景的創設是多種多樣的,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不同的情景。
(1)音樂情景。音樂擁有一種能帶動人情緒波動的魔力,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借助音樂情景去實施教學會有極大的渲染力。它能很容易的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同時也給了學生一定的空間去想象相關問題。如在七年級《親情之愛》中,授新課時,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聽一首《讓愛住我家》。溫情的歌詞,動人的旋律,很快就會讓教室充滿了溫馨的氣氛,學生伴隨著歌聲不禁都想起了自己家。教師可以借助此時的氛圍導入新課,讓學生思考,“家”是什么?
(2)視頻情景。如今的網絡社會,視頻更能直觀的表達內容,也能最快的抓住學生的目光,將學生帶入其中,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如《親情之愛》中的《中國人的家》。先讓學生觀看中國獨有的壯觀景象“春運”視頻,結合視頻去體會“中國人心目中的家”。該視頻情景的設置是為了引導學生體會“回家潮”的背后流淌的是具有中國味的濃濃親情。
(3)故事情景。初中生好奇心強,對事情充滿了興趣,而且他們的情感是很容易被感染的。教師可以先用故事作為導入去展開教學。學生可以跟隨故事情景去思考相關問題,釋放好奇點,從而成為一個的學習契機。如《生命有時盡》,教師可以首先展現了兩個關于生命的故事,分別從兩個不同經歷的女孩對生命的感悟中去啟發學生:我們的生命中會有很多不確定性,生命需要呵護,我們應當珍惜生命。
(4)參與實踐。實踐出真知,只有真正的讓學生去做,才能讓他們切身的感覺到某種情感。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程中參與實踐的情景教學法有很多形式, 包括演小品,辯論賽,做社會調查,進社區做服務等等既有課堂內的,也有課堂外的社會實踐。這既可以讓學生學到書本的理論知識,也能提高學生的社會生活實踐能力,還能充分開闊學生的視野。對于初中生來說是十分有意義的,對這門課程來說也很有教育價值。
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是為了達到學生的知行合一,課堂的教只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道德與法治知識,關鍵還在于學生能否把知道的落實到實踐中。但其中的知與行之間的轉化是需要一個過程的,而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做好這個過程。而社會實踐性質的情景是提升學生知情信意行相統一的有效手段。
二、情景教學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
我國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認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想要學習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定的興趣。情景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能以不同的形式激起學生的興趣。如漫畫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視頻更能提高代入感,能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沖擊;跌宕起伏的故事可以帶動學生情感與故事情節的融合,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等等。情景教學總是能以各樣的方法吸引學生的關注,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地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渴求,以此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主動性
初中道德與法治里情景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是學生能否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一堂課中所設的情景如果能充分的調動學生主動性,學生愿意主動去探索教學中的問題,并且能夠獨立的思考解決這個問題。這種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的情景,其設計也是具有很高的教育價值的。相反,如果一個情景設置的并沒有促使學生發生改變,那么這個情景設置的是失敗的,毫無意義的。我們不能為了情景而情景,教師所設情景時必須是目的性的,有一定合理性的。
(三)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
(1)知識目標。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程中尤其是法治的部分往往理論性比較強,學生很難去理解,或者是很難去吸收內化。情景教學法可以使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目標充分的達成。它能運用特定的生動形象的情景將死板的知識轉化,讓他們輕松地理解晦澀難懂的知識,并以獨特地方式記住它。
(2)能力目標。學會書本的知識并不是最終的目的,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將學會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學生所學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行為表現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道德與法治教學目標中能力目標的實現。
(3)價值觀。在道德與法治課中首先是傳授基本理論知識,然后再教育學生把一些道德要求和社會法治轉化為自己的行為準則。情景教學法能改變從前呆板的教師說教,學生一味的接受灌輸的狀態,而使教學有起有伏,錯落有致。情景一旦在學生腦海中形成一定的印象, 就能很好的促進本節知識的內化吸收。而這樣的效果在傳統課堂是不可能很好完成的,通過教師在情景中的引領,學生在情景中的嘗試,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將手腦結合起來,把言和行結合起來,把理論和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最終將初中德育任務內化為自己的認同并付諸實踐。
三、情景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情景教學的策略
(1)以生為本,提高參與度。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情景教學中,學生才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教師如果能將課堂的教學情景變得多樣化,那么可以很好地提高主體的參與度。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表演的方法,也可以讓學生進行表演。如采用快板、模擬法庭、小品或辯論賽等活動教活課程。這些情景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其中,以便在愉快的活動中投入到學習中,當然在紅紅火火的活動背后,課堂秩序不免會存在穩定性的問題,學生可能過分關注于表演,而并沒有達到通過表演來學知識的目的。所以,教師在初中道德與法治中采用情景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時,一定要做好主導工作,把握好一節課的主要方向。真的做到教師主導,學生主體。 能夠很好地維護課堂教學秩序,保證教學的順利展開。
(2)情景創設緊貼學生生活。如今我國教育里最重視的教學手段就是以教材為本,教師在對教學進行設計時都是以教材為根本的,因此,教師在設計情景時要緊密結合教材設計情景。教師在設計情景時,一定要注意選材,要選擇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素材,以便更好地讓學生理解,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也使得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能夠真正起到提高學生整體道德與法治水平的作用。如在交友的智慧第二框網上交友新時空,在講這課時,如果教師面對的是落后山村的孩子,在網絡沒有普及的情況下,學生們沒有上過網,教師就不能設計“談談你網上交友的經歷,網上交友與現實交友的區別” 等問題。教師應該首先向學生簡單介紹網絡,網上交友,或者讓學生觀看視頻。只有讓學生真正的理解所教內容,才能有利于學生吸收本節知識。只有恰如其分,貼近學生生活的情景,才可以幫助學生很好的理解教材,體現道德與法治的真實性與有效性。
(3)設置懸念,開發學生想象思維。初中生正處于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尤其是智力的開發最需要人指導。因此教師在教學方法上要拓展學生思維,開發智力。在講關于道德與法治問題的案例時,只要學生的答案是積極向上的,利于他們身心發展的要給予肯定。當學生的回答發生歪曲的時候,教師要及時引導。例如在七年級《親情之愛》的和諧家庭我出力。在講到如何處理家庭矛盾的時候,觀看了部分《家有兒女》的視頻,三個孩子因為照片而發生矛盾,此時暫停視頻。設置懸念,面對重組家庭里三個孩子關于照片的矛盾,父母是如何化解的?學生可以展開自己的想象,紛紛“出謀劃策”。當學生展現完時,再讓他們觀看視頻中的父母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設有一定的懸念,能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想象思維,來不斷加強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情景教學的原則
(1)針對性。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目的是通過課堂所設計的教學情景,使學生能達成教學內容的三維目標,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情景教學必須依據教材內容,學生的學情,不要為了情景而情景。
比如在講《愛在家人間》這一課時,體味親情對于一些在現實生活中父母離異的孩子來說是無法體味到的,因此針對這個問題,教師設置了一個音頻情景,單親媽媽寫給孩子的一封信。告訴學生有時候家庭結構發生變化是正常的,不管出于怎樣的原因,我們都要有勇氣去接受它。另外即使家庭的結構發生了改變,但是家人之間的親情還是不變的。我們要學會去愛,去包容。
這個情景的設置是針對家庭有變故的學生的,面對這個比較敏感的話題,教師做的不是回避,而是設置有針對性的情景去解決問題。只有這樣這個情景設置的才有價值。
(2)時代性。道德與法治是具有鮮明時代性的,它代表一個社會的發達程度,也是一個時代的標志。因此教師在設計道德與法治的情景教學時,要充分體現時代性的特征,比如利用社會最新的問題、最具代表性的材料等創設教學情景,將道德與法治課的理論知識和社會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培養時代精英。因此創設情景教學要重視創設情景的時代性,要充分捕捉富有時代氣息的教學內容來充實和豐富課堂,材料的選擇也必須要是學生了解過得、社會所弘揚的、典型的材料。
例如,在講生命有接續時,人類生命的接續包括人類精神文明的傳承與延續 。展示一些最近我國的科研成果如:“遼寧艦”,“蛟龍號”,“c919客機”等讓學生體會科技的傳承。
(3)適度性。即使近些年來情景教學被炒得火熱,但在實際的教學中,也并不是每節課都適合進行多樣的情景教學,教師必須要學會選擇恰當情景去體現教學內容。同時在一節課中,也并不是教學情景運用的越多越好,太多無效的情景設計反而會嚴重制約學生思維的發展,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必須采取適度的情景才能很好的掌控住一節課。情景只是教學的一種方法,是一種輔助的教學手段。一切手段都是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教師不能讓情景設置的空而無意義。比如在講到法律條文時,教師就可以簡單的講述即可。
參考文獻
[1] 中學思想政治課情境教學探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
[2] 金雪娟.抓住課堂教學的突破口——淺談中學思想品德課情境教學[D].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08).
[3] 王杰.淺議情景教學法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8.
[4] 蔣治東.基于生活化思維的初中政治教學模式探析[J].科學咨詢,2018.
[5] 陸樣桂.中學政治課情境教學的實踐原則及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1.
[6] 陳曉星.政治教學中情境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分析[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
[7] 李吉林,史璐.李吉林與情境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