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科
內容摘要 隨著我國經濟逐步跨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國企改革持續深化。進行企業財務轉型成為不可缺少的一環,既是時代要求和使命所在,也是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文章通過對國有能源型企業目前轉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認為財務轉型首先必須轉變思想觀念,明確轉型的方向和職能定位。同時有效的管理會計體系、高素質的財務人才隊伍、完善的制度和運行機制是實現財務成功轉型的保障。提出通過財務管理職能的轉型,可為促進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
關鍵詞 財務轉型 能源型企業 共享 會計 高質量發展
1 引言
黨的十九大以來,國有企業進一步加快改革,不斷進行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一環,財務也承擔起更多職能,逐漸由核算監督型向價值管理型轉變。本文針對財務共享模式下國有能源型企業的財務轉型問題,提出并探討了影響財務轉型的關鍵因素和轉型思路,旨在引發企業管理人員的思考和討論,并提供參考。
2 財務轉型面臨的現實挑戰和歷史機遇
我國國有能源企業肩負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重要使命,唯有主動融入新時代、深化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和治理體系,才可能理直氣壯地做強做優做大。作為國企改革重要組成,進行深化財務改革既是時代要求和使命所在,也是國企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在看到現實挑戰的同時,更應視之為歷史機遇。
2.1 外部環境和科技革命推動財務轉型
大智移云時代新技術給傳統財務帶來顛覆性的沖擊,大量標準化、流程化的會計基礎工作將被機器取代,據有關預測,未來大概只需10%的財務人員從事基礎財務工作。尤其是智能財稅機器人的出現,驅動財務人員向高附加值的價值創造轉型,要求財務人員具備寬闊的視野和復合型知識結構,能夠跳出財務看財務[1]。
通過對黨的十九大報告內容解讀,中央提出要在我國全面推行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利的全面預算制度?!稌嫺母锱c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及《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指導意見》等官方改革政策也明確指出在我國企業全面建立和完善管理會計體系,充分發揮管理會計決策支持、預算引領、分析評估、預警提示的功能,加強業財融合,提升財務價值創造能力,著力培養會理財、懂管理、助決策的管理會計人才。這些關于現代化公司治理體系要求迫使促進企業深化改革、財務轉型升級。
2.2 以價值為導向的企業發展戰略要求財務轉型
2.2.1 企業發展戰略對財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流的企業要求建設一流的財務,通過財務管控模式轉型、職能轉型、人員轉型和數字化轉型,加快實現財務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推動財務成為企業價值管理者和業務合作者。
2.2.2 企業深化改革對財務管理體系提出更高的要求
現代化公司治理要求企業以價值管理為核心,而財務又是企業價值管理的中心。財務轉型是充分發揮這一中心作用的重要抓手,也是公司完善現代化治理體系、提升現代化治理能力的重要內容。財務部門必須加快財務功能轉型、全面參與企業經營活動,才能助推生產經營決策支撐和價值管理提升。
3 存在的問題
財務共享模式下,傳統的會計核算業務已逐漸移交給共享完成,企業財務工作重心逐漸向預算管理、成本控制、資金調度、稅收籌劃、風險防控等方面轉移。但整體來看,財務轉型過程中還出現不少問題,歸納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4方面:
第一,轉型意識不到位。傳統財務的會計核算職能根深蒂固,缺乏主動轉型意識,未提前介入業務深入研究和管理,對業務發生的背景、原因和過程不夠清楚,更無法合理評估經濟業務的合理性、合法性、必要性以及投入產出評價。
第二,制度保障不到位。沒有完善的制度保障和平臺,財務部門難以將管理觸角延伸到生產經營業務中去,財務和業務沒有深度融合,制約著財務了解業務,獲取經濟數據和開展深入分析評價。
第三,信息化手段欠缺。管理會計更加注重戰略、預算、成本、績效、風險和運營管理,但這些管理手段的準確性和及時性需要大量數據信息支撐,數據之間高度的集成融合才能轉化為有效的信息資產。目前,雖然信息系統眾多,但系統間互相孤立,數據資產分散,數據信息取得耗時耗力,形成了信息孤島,難以提供有效的價值信息。
第四,財務人才隊伍結構不盡合理。財務轉型首要是人員的轉型,但傳統財務模式延續下來的人才結構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思想僵化、視野狹窄和活力不足的問題,尤其是高端人才欠缺,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配置率不高、人員素質能力和崗位適應性有待進一步提升。
4 影響財務轉型的關鍵因素和轉型思路探討
財務轉型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不斷激發各類要素的活力、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有可能快速高效提升財務管理能力,助推企業的持續高質量發展。通過對前述問題的研究,認為財務共享模式下能源型企業財務轉型能否取得成功主要取決于以下幾方面的關鍵因素,其也同時是開展財務轉型工作的幾個著力點。
4.1 意識形態轉型是財務轉型的前提條件
財務轉型首先意識轉型,思想觀念不轉變,轉型只能成為空話。財務部門要通過各種方式加快轉型意識的培養,讓財務人員深刻認識到危機感和緊迫感;通過系統性管理會計新思維培訓擴寬視野,尋找差距;學習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國兵器集團等財務轉型的成功經驗來啟發思路。
4.2 合適的職能定位是確保財務轉型方向正確
財務轉型要轉變財務工作重心,由事后的核算型財務向事中、事前控制的管理型財務轉變,要強化與生產經營的過程互動、深度融合,建立“業務牽動財務,財務支撐業務,業務成就財務”的良性運行機制,轉型成為“戰略支撐、價值引領、決策支持、資源配置、風險管控”的新財務定位。
第一,聚焦企業戰略規劃,重點強化戰略投資評價、戰略預算成本管理、戰略資產經營、可持續發展能力分析等職能,由落實決策向支撐決策轉型。第二,圍繞效益目標和投入產出回報,引領業務開展經營預測、效益分析評價,助力高效生產。深度參與業務管理和設計優化,推進經濟效益評價向全要素、全過程、全業務覆蓋,引領各責任主體協同作戰。第三,推進業財深度融合,增強資源統籌優化能力。完善管理會計體系建設,向領導層經營決策和業務部門生產決策提供系統化、規范化、標準化的決策信息。第四,構建全過程風險管控體系,由事后整改向事前預防、事中糾偏轉型。
4.3 完善的財務隊伍建設和人才成長體系,是財務轉型的人力資源保障
財務部門要梳理隊伍能力現狀,分層次、分類型培訓、培養,構建長效的人才隊伍機制和完善的業績能力考評體系,探索業財人員雙向交流機制[2]。通過多種手段重點打造一批懂管理善經營的人才隊伍。
4.4 推動業財一體化管理平臺建設,是支撐財務數字化轉型的信息技術保障
財務部門要立足管理會計工具創新應用,搭建適合企業自身特色的管理會計信息系統,推進財務信息系統標準化和靈活性提升[3]。同時,要將管理會計信息系統與各生產經營系統相關功能融合,實現財務與業務數據相互匹配,相互銜接,成為涵蓋全業務鏈的業財一體化的智能信息平臺,增強決策支持能力。
4.5 完善的配套制度和高效的運行機制,是推動財務轉型的制度保障
財務轉型要轉的不僅是財務,而是涉及運行機制和管理機制的系統工程,須成立一把手牽頭,財務分管領導具體組織,業務部門全程參與的財務轉型領導機構。建立健全價值引領、業財融合、支持決策、管理會計工具研究、風險防控、財務隊伍建設等各項配套制度,才能高效推進財務轉型。
總之,財務由核算監督型向價值管理型轉變是現代化企業管理的必然選擇。財務必須盡快完成角色轉變,主動拓寬管理的深度和廣度,參與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全業務鏈。同時,也須與業務部門深度融合形成合力才能順利推進。
5 結語
伴隨國企改革持續深入,財務轉型的緊迫性愈發凸顯。對于國有能源型企業,進行共享模式下的財務轉型是一種有益探索,轉型中亦伴隨各種問題羈絆。唯有正視和深刻剖析這些問題的根源,在實踐中兼顧各種影響因素,不斷摸索和完善解決辦法,多方協同作戰,才可能找到通往轉型成功的路子。
(作者系中石化西南油氣分公司 會計師)
【參考文獻】
[1]余應敏,王彩淋.財務機器人對會計行業的影響及其應對策略[J].會計之友,2018(7):54-56.
[2]陳永剛.國企改革視角下績效考核方法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2):98.
[3]程平,萬家盛.大數據時代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云平臺的構建及其應用[J].商業會計,2015(15):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