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飛達
摘 要:建設項目造價審計對象相對廣泛,內容相對復雜,具有敏感性,需要審計人員應用專業知識、經驗加以判斷。目前,建筑經濟存在不穩定性,令建設項目造價審計存在諸多無法預估的風險。本文立足建設項目造價審計中存在的風險加以討論,最終提出相關防范措施,以供相關工作人員參考。
關鍵詞:建設項目;造價審計;風險;防范
建設項目造價審計與現代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在本質上屬于綜合性工程。由于我國目前建設項目造價審計工作相對滯后,工程建設過程周期長、變數大、環節復雜,難免會出現一些不可預估的風險。為此,需要正視建設項目造價審計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并積極挖掘問題原因,以便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范、解決對策。基于此,相關造價審計人員應不斷提高、總結自身業務能力,嚴格按照工作程序、規則落實審計工作,以便提高項目造價結算審計的準確性,進而降低建設項目造價審計風險。
1建設項目造價審計風險種類及原因
1.1建設項目復雜性、不確定性導致審計風險
建設項目本身一般需要歷經較長的周期,可行性研究、勘察設計、現場施工、竣工驗收等多環節,涉及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等多位主體,整個過程相對復雜,具有超多不穩定因素。例如,項目設計深度不足,會導致招標清單完整度無法保證,后期的變更帶來,新增核價清單和材料價格,如過程資料和核價手續不能及時辦理,結算審計定會困難重重;又如,發包方式不當,招標文件考慮不充分,導致合同索賠發生率倍增;再如,較長的建設周期遭受洪水、地震、火山等不可抗力因素可能性較大,帶來費用增加,結算審計問題增多。為此,建設項目在實施之際,始終攜帶著無法避免的爭議與矛盾,導致審計風險具有先天性特征、無法避免特征等「1」。
1.2內控制度不健全導致審計風險
目前國內的建設項目造價審計方式,更趨向于“事后審計”。建設項目結束工程后,預埋工程、隱蔽工程、回填工程等均無法在現場直接搜索,致使建設項目造價審計主要以工程結算書、合同書、隱蔽工程驗收記錄等審計資料為依據進行審計,送審資料的完整性、可靠性直接關乎審計結果。然而,多數建設項目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往往重視項目進度,而忽視現場管理和原始資料收集,致使現場管理內控制度不完善。由于現場資料管理不到位,致使工程技術資料、原始記錄等缺失,不能提供完善的審計需要佐證資料,為工程造價審計帶來諸多風險,無法全面真實反映現場實際情況,損害建設單位經濟效益。
1.3審計組織管理不當導致審計風險
一個建設項目往往包含眾多技術專業,如土建、暖通、水電安裝、消防、智能化等,各專業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建設任務。在組織建設項目造價審計工作之際,應充分考慮該審計項目需要涉及的各專業狀況,合理配備專業審計人員。然而,由于受審計人力資源制約,極易出現審計組人員專業配備不齊全的現象。這樣一來,當審計組進行審計工作之際,如果遇到專業難點問題,便無法做出精準判斷,影響整體審計進度和審計質量,致使審計風險頻頻再現。
1.4審計人員作業不當導致審計風險
建設項目造價審計人員專業操作不當的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審計方式落后,導致審計過程無章可循;審計過程過度應用推理、假設手法,與施工現場客觀事實嚴重背離;業務技能、專業知識功底不扎實,致使審計證據缺失;未曾按照相關法律、規定操作審計工作,導致審計結果不合法、不合規「2」;不具備崇高的敬業精神、職業道德,無法客觀、公正地處理審計事項。
2建設項目造價審計風險防范對策
2.1遵守審計法規準則,規范審計工序
建設項目造價審計人員,應嚴格遵守審計法規、建設工程造價規章等,以法律和行業規則為基礎,嚴格約束審計行為,規范審計工作程序,了解被審計項目內容,制定切實可行的審計方案。在這個過程中,應注重審計證據采集,出具敘述清楚、內容完整、理論性強的證據,以便能作出公正的審計評價。換言之,只有確保建設項目造價審計過程合法、合規、合乎情理,才能從根源處降低審計風險。
2.2強化內部管理機制,加強風險意識
建設項目造價審計發現,具有可觀特性,純粹的審計行為很難真正規避審計風險。為此,在落實審計工作之際,需不斷完善審計主體內部運行機制,強化風險管控意識,創建完善的審計風險測試體系、評估體系、處理體系,以便時刻防范與控制審計風險。一旦發現存在審計風險,應及時采取行之有效的審計風險化解措施,將審計風險降到最小程度。
2.3打造優質審計隊伍,注重人才培養
建設項目造價審計人員素質高低,直接關乎整體審計工作質量。首先,需全面強化審計人員隊伍,配備多專業、高素養人員,以此充實審計隊伍。其次,需全面提升審計人員職業道德、綜合素養,通過理論學習、技能培訓等方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此外,需創建審計人員再教育制度,幫助其形成終身學習思想。通過業務培訓、選拔、考評等手段,不斷更新其專業知識結構,促使其真正追上時代發展腳步「3」。
2.4追蹤審計整體過程,加強過程管控
現階段,大多建設項目造價審計均屬于事后審計。現場跟蹤審計的推廣,對加強過程中的造價控制有較大的幫助,如僅僅采用事后審計,較多的隱蔽工作和完成后無法核實的內容在結算審計時只能處于被動接受的情況。全過程跟蹤審計,很大程度解決的這個問題。監理單位的全過程監督更多的關注工程質量方面,而跟蹤審計更多是注重結算時無法從現場直接看到的隱蔽工程等內容,佐證資料的收集,如設計變更、材料價格、隱蔽工程等問題,從而擺脫事后被動審計的局面,從而提高審計安全性和準確性。
2.5慎重應用技術資源,降低審計風險
首先,應嚴謹選擇專業技術人員、社會中介機構等,在選擇人員或中介機構之際,需對被邀請對象的執業資質、執業情況、技術能力、信譽等加以調查。其次,需細致化規定責任,通過業務約定書將雙方權利、義務、責任細化及考核指標約定清楚,以合約的形式提升審計機構及人員的審計服務意識,提高審計質量,降低審計風險。
結束語:總而言之,在我國審計監督體系中,建設項目造價審計是重要組成部分,其存在一定風險性。最大程度規避風險、防范風險,找到降低風險的可靠措施,是建設項目造價審計工作的“頭等大事”。本文針對建設項目造價審計中存在的各種風險及原因進行了研究,并闡述了相關的防范措施。以及全面加強審計風險管理,高效展示審計監督效用,切實提高審計工作質量,保障項目建設投資效益發揮積極價值。
參考文獻:
[1]王愛蘭.工程造價審計風險及其防范對策研究[J].居業,2020(06):146+148.
[2]蘭紅.新形勢下的建筑工程造價管理分析[J].產業創新研究,2020(09):108-109.
[3]蔣元.工程造價審計風險及其防范對策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19(25):41.
(南京江北新區中心區發展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