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梅
摘 要:小學階段的教育對學生來說是十分關鍵的,關系到之后更高的階段的教育。在這個打基礎的時期,教育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語文教學對小學生是十分重要的,而小學階段的課堂閱讀又是重中之重。教師需要借助合理的教學模式,拓展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課后能通過課外的閱讀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理解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閱讀;問題;對策
近些年以來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關于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研究也備受關注。如何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閱讀要領,如何把閱讀變為習慣就顯得尤其重要。對此,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就要加強理解性練習以及適當的情感訓練,培養學生的閱讀綜合素養。小學高年級的閱讀教學在義務教育階段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將探究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
一、小學高年級和語文閱讀教學的界定
1.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定義
在新課標的引領下,小學的義務教育可分為三個階段,由于不同階段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年齡特點以及不同的認知程度,所以教師需要指定適當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案,以此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優勢。小學高年級就是指在小學義務教育的第三個階段,也就是小學的五、六年級。
2.語文閱讀教學的含義及作用
小學高年級階段的閱讀教學就是指通過課堂上教學的一系列指導的培養,學生經過大量的、反復的閱讀,對閱讀產生興趣,在此基礎上培養理解語言和文字的能力,使學生能通過課堂的閱讀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閱讀教學現狀
1.沒有明確課堂閱讀的教學方向和閱讀目標
同一套的教學方案并不適用于每個課堂,如果語文的教學課堂沒有強調閱讀的實際作用和意義,沒有循序漸進,就將導致語文的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無法提高。所以,在課堂閱讀的教學中,一定要制定出明確的教學目標。因為在進行課堂閱讀時,需要閱讀文章的數量是非常龐大的,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會使學生在閱讀時沒有方向感,漸漸對閱讀失去興趣,同樣也會把教學過程變得毫無意義,最終導致課堂的教學效率下降。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往往關注學生對文章內容、結構和寫作特點的討論,文章背后寫作者的情感表達和寫作經歷幾乎是一語帶過,完全減弱了學生對文章的感覺和理解程度。因此,在語文的課堂閱讀教學中,對于整體閱讀教學的模式和方法還需改進。
2.課堂閱讀教學出現格式化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除了面對期末考試帶來的壓力外,還有就是小學升初中帶來的壓力。小學的教師也很明確這一點,所以在閱讀教學上的內容較針對考試,太過于傳統,教師對于閱讀教學的理解太過于表面,忽略了小學高年級也是在為之后的學習打基礎的階段,當前還是應該把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放在首位,多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和閱讀技巧的積累。
3.學生無法自主地選擇閱讀內容
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教師一直都是扮演著教學中心的角色,學生只是課堂中的聽講者。近些年許多的教學方式涌現出來,教學中的一些問題也慢慢浮現。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許多的語文教師在制訂教學計劃時,并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能力,沒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理解程度做出調整,導致設計出的教學計劃學生無法適應。在多種教學模式的作用下,學生無法真正掌握閱讀的基本技巧和情感表達,無法發揮自己對文章的想象。
很多教師也會經常向學生推薦一些評分度很高的作品,也會要求學生去訂閱或者是購買一些與新課標相關的書籍,但是,這些書本和文章的被利用率都不高。大部分學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喜歡做自己感興趣的事,當然也喜歡自己喜愛的書籍。比如看一些科幻類、卡通類、運動類、軍事類等文章,而教師卻往往也不會向學生推薦此類書籍,導致學生無法自主選擇閱讀的內容,進而阻礙了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
4.學生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就是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學生在閱讀文章時碰到了好句子,把它記錄在筆記本上,以此養成在閱讀中讀書練筆的習慣。但是,這些習慣有多少學生能夠按要求完成?沒有幾個。往往是很多學生在閱讀時都不會在文章中進行勾畫,不能用心體會文章的內涵。由于閱讀材料的限制,學生無法主動地進行探究,弱化了學生在閱讀時的主體性,進而降低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改進對策
1.教師應當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技能
教育是立國之本,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教師也應該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不斷磨煉和提高綜合素養,以此適應時代的需求,結合自身的教育經驗和知識,再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和特征,不斷地更新閱讀教學的模式和方法,使學生能夠提升閱讀能力。
2.通過課外閱讀補充課堂教學的不足
對于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教學任務的側重點都放在考試技巧上,平常的教學內容大多數也是以考試內容為中心進行設計的。
例如,在學習《觀潮》時,教師的分析手法會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三個時間順序去帶學生理解,也是考試時閱讀文章需要分析的順序。但是往往是這樣,綜合能力的培養才容易被教師忽視。綜合能力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才是最重要的,時間一長,這會導致學生對閱讀失去興趣,還會影響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對日后學生的學習來說都是不利的。課外閱讀就是對學校教學內容的一個補充,在一些方面可以不必局限于傳統的觀念,幫助學生去理解和學習一些基礎性的知識,突破自身的能力,為之后更深層次的語文學習打下基礎,保證語文閱讀能力能夠穩定地提升。
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普遍都會存在許多的問題,最大的原因就是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下,教師一味地灌輸著課本枯燥無味的內容,當然教師也是會有一定的壓力的,所以才導致對學生的關注度不夠,一味地追求課程的進度,使得學生并沒有真正地掌握知識。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如小學生馬上就面臨的升學考試,或者是學生的學習效率較低,跟其他班級的學生差距過大,但是問題也就嚴重在這里。因為不是所有學生都具有很好的基礎,或者是制訂了非常科學的學習計劃。教師一味地追趕教學進度,會導致一部分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在復習的時候就跟不上教師的進度。課外閱讀的應用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課上學生沒有跟上或者不理解的地方,在課外閱讀的時候就能進行校正,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所以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添加課外閱讀,對于提升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3.在閱讀教學中融合因材施教的觀念
關于閱讀的領悟,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學生在每堂閱讀課中掌握的知識也是不同的。學生是多樣化的,這就意味著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特性制訂教學計劃。
例如,在學習《少年閏土》時,一些閱讀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可能不能夠有效理解文章內容,教師就可以安排他們側重于學習文章中的詞語和生字,盡可能對文章有一定的了解;而對于有閱讀基礎,并且具有良好閱讀習慣的學生而言,教師應該引導他們去主動理解文章內容,探索文章的寫作結構,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閱讀教學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更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教師也應該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設計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和語文成績。
[參考文獻]
[1]孫召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問題與策略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9.
[2]魏秋萍.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16).
[3]賀夢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2.
[4]黃小霖.小學高年級閱讀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8.
[5]張維春,張 宇.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4(5).
[6]劉冰雪.對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17(5).
[7]孟顯智.論閱讀教學中材料、學生與教師三者思路的統一[J].涪陵師專學報,2000(4).
[8]于志強.對構建閱讀教學新模式的有益探索——曹永鳴《豐碑》第二課時教學紀實與評析[J].黑龍江教育,2000(6).
[9]張云志.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導、讀、講、練[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0(8).
[10]馬樹青.閱讀教學要轉變幾個觀念[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0(10).
[11]柳耀昌.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感情氛圍及其營造藝術[J].南寧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3).
[12]鄭香云.閱讀教學中的悟性培養[J].前沿,2000(1).
[13]朱 琦.農村中學閱讀教學新探[J].黔南民族師專學報,2000(2).
[14]李云娥.抓住重點詞句進行閱讀教學[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0(10).
[15]陸俊龍.閱讀教學應以讀為本[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0(11).
[16]呂藝君.語文閱讀教學原則新探[J].勝利油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0(1).
作者簡介:龍 梅(1980—),女,廣西昭平人,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