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健 王俊
【摘要】本文論述君子文化融入學校德育的實踐,介紹了南寧市鳳翔路小學以“君子文化”作為文化根基,將君子文化融入學校德育中,從校園文化建設、教育教學活動、德育活動等方面對君子文化進行滲透、傳承和創新的經驗。
【關鍵詞】學校德育 君子文化 傳承 創新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3A-0045-02
“君子”是孔子的人格理想。君子以行仁、行義為己任。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須是仁義,是事業的正當性。孔子認為,行仁由己。行仁是內于己而發于外的,是一種自覺的無任何外在強迫或利益驅動的行為。就個體而言,如果一個人能夠在無外在強迫、無利益驅動下,自覺自愿地實行“仁”,那么,這樣的人,就是所謂的君子。君子文化是一種文化現象,是指由符合君子行為特征的生活形象所形成的社會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它是一種價值觀、義利觀取向的體現,倡導人們正心、持善和謙謹,在完成自我修養的同時,走向社會去實現人生價值。
南寧市鳳翔路小學以“君子文化”作為文化根基,提出“培養具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現代人”的辦學理念,樹立“立君子品行,樹君子風范”的辦學目標。學校以德育活動為載體,從行為禮儀、德育活動、校園氛圍營造等方面,探索創新德育模式的途徑,打造學校文化特色。
一、校園文化建設——君子文化滲透,潤物無聲
(一)打造書香校園。學校“圣賢道”兩旁矗立介紹墨子、老子、司馬遷等14位圣人、賢人的生平簡介的石碑以及由隸書雕刻的名言“上善若水”“滴水穿石”等;“懷德廳”內張貼“全家福”“教師誓言”“學生君子品行養成十二項”“教師君子品行養成十二項”等,大廳的四周有象征著“君子文化”的“梅、蘭、竹、菊”的詩句;“博學廊”圍繞6個主題,講述了47個趣味成語小故事;“厚德墻”體現了“厚德載物”的理念,從“仁、義、禮、智、信”幾個方面選取了歷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如孔子、關羽、杜甫、張衡、吳道子等)進行展示;設有樂坊、弈坊、書坊、工坊等,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學校精心打造書香校園,讓學生受到環境的熏陶,春風細雨,潤物無聲。
(二)建設班級文化。學生的內動力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產生的。很多學生對班級文化建設投入了極大的熱情,他們在班主任的引導下,結合學校的辦學理念給班級取了具有特色的名稱,如小精靈中隊、毛毛蟲樂園、蘑菇中隊等,還根據《君子風范養成十二項》協商制訂了班規,親手設計班徽、班旗,布置班級環境,把自己的書籍拿到圖書角分享。
二、學校教育教學活動——君子文化傳承,擲地有聲
(一)堅持經典誦讀。早上,學生一進到校園就會誦讀《三字經》《論語》《大學》等經典名篇。每周一的晨會,每個班級輪流到舞臺展示誦讀經典。學生學經典、誦經典,優秀的傳統文化在誦讀中傳承。
(二)開設德育特色課程。每周三下午的“自省時刻”,當輕柔的音樂聲響起,全校師生將右手輕輕放于胸前進行自省,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中小學生行為規范》和《君子風范養成十二項》的要求,教師之間、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互相提醒,相互鼓勵,讓自己的行為更符合規范。在“經典文化微型課”中,學生從一個個故事、一段段旋律中,感受到中外著名人物勤奮、頑強、堅持等美好的品質,受到良好的藝術熏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君子體驗課”包括《我是鳳翔小君子》《我們的校園很美麗》《我很整潔》《爭當文明小君子》等課程。學校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編了《鳳翔君子養成繪本》《鳳翔君子書法集》,緊緊圍繞君子育人的主題,引領學生親近、了解、感受5000多年來中華民族所沉淀的民族文化。學校還通過“入校即讀書”“悅讀課”“親子閱讀”等舉措,更好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通過評選“悅讀之星”“悅讀班級”“悅讀家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寬學生的閱讀面和視野。
(三)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課堂教學是滲透德育的好辦法之一,在具體的教學中滲透德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語文課上,學生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的遠大抱負和寬廣胸懷給了學生巨大的榜樣力量;在體育課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組織紀律性得到加強;在數學課上,學生形成了嚴謹治學的態度;在英語課上,培養學生彬彬有禮的君子行為……一切的教學活動都是為了促進學生加強自身修養,塑造良好的品行。
(四)開辦家長學校。家長學校是學校與家長進行溝通,宣傳學校文化及理念的陣地。利用這塊陣地,學校將《君子風范養成十二項》各項內容及目標分享給家長,同時也與家長一同探討家庭教育中的問題與對策。
三、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君子文化創新發展,與時俱進
(一)學校大型活動和主題班隊會。每個學期,學校都根據上級的要求以及節慶、學生的興趣愛好等有計劃地組織學校活動和主題隊會。2016年,在學校跳蚤市場活動中,四年級學生將義賣所得的幾千元全部捐贈給四川大熊貓基金會,學生學會在接受關愛的同時付出愛。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學校組織全校師生觀看為烈士敬獻花圈活動和國慶直播,師生們在緬懷先烈的同時,深切感受到祖國偉大的變化、國防力量的強大,激發了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建設祖國的強烈愿望。各班組織的班隊會形式、主題豐富多彩,“感恩的心”“我愛您,媽媽”“我們的節日”等主題活動既有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又注入了濃濃的現代氣息,讓學生增加了集體榮譽感,豐富的道德體驗增強了活動的延續性。
(二)親子活動。每個學期,每個班級會根據學校的計劃、要求以及家長、學生的提議,組織豐富的親子活動。2017年夏,學校組織了“讓我們去旅行吧”主題實踐活動,打破了傳統的假期作業形式,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實踐經驗。近幾年,學生在班級、社區或父母所在單位的組織下參加了很多公益活動,這些活動豐富了學生的社會體驗和閱歷,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親子活動寓教于樂,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
(三)創作活動。近年來,學校出版了《吾心深處》《成長》等作品,教師、學生、家長在創作中表達對“君子”的理解,展示自己的人生追求。《吾心深處》收錄了教師們感人的教育故事,《成長》則是家長們育兒經驗的分享和孩子美好心靈的展現。這些作品凝聚著每一位鳳翔人的大愛和教育情懷。
總之,學校以德育為抓手,使“君子文化”向縱深發展,巧妙地將君子文化融入學校德育工作中,取得了喜人的成效。
注:本文系南寧市教科所“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立項B類課題“南寧市鳳翔路小學家校共建君子文化,創新合作模式與運行機制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18B136)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
阮健(1978— ),女,廣東羅定人,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曾獲南寧市學科帶頭人、市級課改先進個人、青秀區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教師等稱號,研究方向:語文教學。
王俊(1972— ),女,湖北武漢人,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曾獲南寧市學科帶頭人、南寧市優秀少先隊輔導員等稱號,研究方向:語文教學。
(責編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