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遠鵬 白羽 唐善法 李小艷 邱伊婕

摘 要 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起步較晚,存在形式單一、未成規模、培養機制不完善、產學研結合不緊密等諸多不足,仍須大力推行創新創業教育。本文立足我校油氣儲運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現狀,找出目前創新教育存在的問題,依托學科競賽構建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增強學生創新應用與實踐能力,提高我校油氣儲運專業教學質量及人才培養效果。
關鍵詞 油氣儲運 學科競賽 創新人才 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2.024
Abstrac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of China started late, there are many deficiencies, such as single educational form, lack of scale, imperfect training mechanism, and insufficient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learning and research, etc., which still needs to implement innovative education and gives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This paper find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innovative education, builds an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discipline competition, strengthens the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application and practical ability, and improves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talent training effect of oil and 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major in our university.
Keywords oil and 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subject competition;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mode
國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發展已經相當成熟,而且各個高校各有特色,自成體系。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和百森商學院,是美國創新創業教育方面成績突出的典型代表,形成了政府機構、高等學校、社會力量等多方參與的、十分完備的創新創業教育系統。相比而言,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起步較晚,存在教育形式單一、未形成規模、培養機制不完善等諸多不足,仍然需要大力推行創新創業教育,提高創新創業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效果。
1 油氣儲運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旨在積極服務國家“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和“走出去”的戰略目標,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工程技術人才,為我國高校的創新人才培養明確了發展方向。[1]油氣儲運專業創新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實踐活動的訓練。截止2019年,設置油氣儲運工程專業的國內高校(含高職高專)有56所,其中重點本科院校(985、211)4所。重點大學在生師比例、教育經費、對外合作交流、科研實踐等方面具有先天優勢,其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一般本科及以下院校是達不到的。由于生師比過大、教育經費緊張、科研項目相對匱乏等原因,[2]使類似于長江大學這樣的普通本科及以下地方院校油氣儲運專業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存在以下問題:
(1)儲運專業教師隊伍整體業務水平不高,部分教師畢業于非石油院校不具備石油知識背景,科研項目少致使青年教師缺乏必要的科研訓練,加上對外交流與合作機會少,教師們對學科前沿、人才培養、授課內容等難以準確把握,很難培養儲運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實踐。
(2)生師比例過大,石油背景專業教師人數少且教學任務繁重,按照教學大綱完成授課任務已經捉襟見肘,無暇顧及指導學生的課外創新實踐活動。
(3)由于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大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兩極分化現象凸顯,傳統的“填鴨式滿堂灌”教學模式抹殺了優秀學生的創新潛質,后進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學習目標不明確,存在消極混日子的思想,并對周邊學生產生不良影響。
(4)雖然各高校大都開展了不同類型的大創項目、學科競賽等實踐環節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但投入經費有限,其影響范圍有限,收效甚微。
上述問題如果不及時采取措施加以解決,將成為油氣儲運工程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瓶頸。針對目前我校油氣儲運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不足、就業綜合競爭力較弱這一現狀,本文對油氣儲運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現狀進行充分的分析,找出目前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具體問題,借鑒國內外最新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和方法,開展學科競賽引領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研究,改革和完善目前的實踐教學體系。
2 油氣儲運專業學科競賽現狀
2.1 油氣儲運專業型學科競賽介紹
目前油氣儲運專業大學生可參與多項專業型學科競賽,其中全國大學生油氣儲運工程設計大賽(簡稱“儲運大賽”)和中國石油工程設計大賽(簡稱“油工大賽”)與石油與天然氣學科聯系緊密、專業特色突出、影響力大、參與面廣、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效果顯著。儲運大賽由中國石油學會、中國石油教育學會主辦,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承辦,油工大賽由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世界石油大會中國國家委員會、中國石油學會、中國石油教育學會主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承辦。以上大賽均得到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等石油石化企業的大力支持。
2.2 我校學生參加油氣儲運專業學科競賽的現狀
為實現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近幾年來我校油氣儲運專業愈發重視學科競賽的參與,通過組織和宣傳工作,營造學科競賽良好的氛圍;努力將學科競賽內容與課堂教學過程有機結合,盡可能將大賽賽題涉及的知識點與畢業設計、課程設計相結合,增強學生參與學科競賽的體驗力度。通過以上學科競賽激勵措施的實施,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的積極性提高了,圖1為我校近年來參加主要學科競賽預賽的人數,在油工大賽、儲運大賽等專業型學科競賽決賽中,學生多次獲得高級別獎項和榮譽(歷年獲獎情況如表1所示)。通過參加學科競賽,不僅鞏固了專業知識,還有助于鍛煉創新思維,培養創新意識,提升就業競爭力,已成為我校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實踐平臺。
3 學科競賽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和提升
筆者從2011年至今,先后指導學生獲得油工大賽國家級二等獎1項,儲運大賽國家級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成功參賽獎多項, 獲評優秀指導教師2次。根據最近幾年我們對參賽和獲獎學生的調研發現參賽學生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部分學生獲得本校推薦免試研究生資格, 部分學生獲得外校深造機會,如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西南石油大學等知名學府, 其中2017年作者本人指導的獲獎學生中有兩位出國留學繼續深造(英國愛丁堡大學,全球20強頂尖名校)。此外,也有部分獲獎學生畢業后就職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國內知名企業,也有學生考取國家公務員或者選擇畢業之后自主創業。跟蹤調研結果表明,參賽學生特別是獲獎學生在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上高于普通學生,其就業創業競爭力也顯著提升,參加專業性學科競賽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效果良好。
4 依托學科競賽構建“三體系一核心”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
專業型學科競賽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以及學生自主學習等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3-5]本文從我校油氣儲運多年來的實踐經驗基礎上,提出以學科競賽為載體,以技能訓練為手段,從學科競賽組織體系、學科競賽服務體系和學科競賽保障體系三個方面建立了以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創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討學科競賽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教”與“學”的積極作用。
4.1 做好頂層設計,建立學科競賽組織體系
依據我校石油與天然氣雙一流學科建設中長期規劃,結合我校油氣儲運專業人才培養實際,做好“三體系一核心”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頂層設計工作,具體包括:
(1)增強各級領導的重視程度,加強學科競賽的重要地位。成立由教學副校長、教務處、二級學院教學副院長、專業教師等組成的專門的競賽指導委員會,做好學科競賽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時給予委員會成員一定的社會工作量。
(2) 做好頂層設計,分類分層次管理。圍繞學校辦學宗旨,結合儲運專業人才培養特色,以石油與天然氣雙一流建設學科為依托,積極探索構建學科競賽國家級、省級、校級三級實施體系;針對不同級別競賽,分級分類組織引導大學生開展競賽工作,提升學科競賽的人才培養效果。
(3)深化制度建設,建立校—院—系三級聯動機制。進一步增強學科競賽的制度化規范化管理,制定或出臺大學生學科競賽日常管理與獎勵辦法等相關文件;建立校—院—系學科競賽三級聯動機制,學校加強宏觀協調領導,學院負責具體競賽開展,相關系配合推動競賽項目實施。
4.2 搭建學科競賽平臺,建立學科競賽服務體系
(1)搭建競賽指導教師平臺。 不定期邀請競賽評審專家來校開展講座,讓學生感受競賽文化氛圍,將競賽指導教師送出外校進行培訓,給指導教師不斷“充電”,藉以提高競賽指導水平與綜合能力。將指導教師指導競賽成果納入考核評優與職稱評聘體系,達到提高指導教師參與競賽指導積極性的目的。
(2)搭建競賽實驗室平臺。加大用于開展競賽活動的實驗室建設力度,充分發揮實驗室的競賽共享功能,不斷努力為競賽實驗以及競賽模擬提供良好平臺。
(3)搭建競賽項目平臺。與儲運大賽、油工大賽相配套,積極舉辦學生參與人數多、涉及面廣的校級學科競賽選拔賽,不斷提升專業理論知識向創新實踐能力的轉化,競賽成績納入學生評優與評獎體系,促進與其他同類兄弟高校競賽指導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互訪和學習。
(4)搭建競賽文化平臺。通過制作海報校內張貼、校園廣播或者微信公眾號等途徑擴大對學科競賽以及取得的成績進行宣傳與報道,同時可以每年定期舉辦校園學科競賽文化藝術節,成立相應的學科競賽學生社團,促進“知競賽、愛參賽”的校園競賽文化氛圍的形成。
4.3 加大經費投入,建立學科競賽保障體系
學校應進一步為學科競賽提供有力的支持與保障,為報名參賽及競賽期間學生和教師的差旅費、食宿費以及組織經費和必要的開支(如資料費、打印費等)等方面加大經費支持力度。同時,學校可對在學科競賽中取得獎項的指導教師與參賽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激勵廣大師生積極參與學科競賽并樂在其中。
5 結束語
高校是國家創新人才的培育基地,培養創新人才是高校義不容辭的義務。如果能廣泛宣傳且組織、實施得當,學科競賽可以有效彌補傳統油氣儲運專業人才培養方式的諸多不足,解決目前石油類工科院校油氣儲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實現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為國家培養大量富有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并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油氣儲運工程專業高級技術人才。
基金項目:湖北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 ?項目編號 2016264
參考文獻
[1] 劉偉.基于學科競賽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以中國大學生服務外包創新創業大賽為例[J].高教學刊,2017(9):22-23.
[2] 李建霞,周文和,李志偉.打造學科競賽平臺促進創新人才培養[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7.36(5):216-218.
[3] 李寶營,祁建廣,王裕如,等.以學科競賽和創新創業項目為驅動的應用型人才培養[J].教育現代化,2016(30):9-10.
[4] 李國鋒,張世英,李彬.論基于學科競賽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30(3):24-26.
[5] 王菊霞.基于大學生學科競賽項目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J].教育教學論壇,2017(48):19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