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富 黃拓 李盛 謝娟 高英力
摘 ? 要:結合《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教學現狀,分析并指出了該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翻轉課堂理念,在本科教學中構建了基于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以學生課前視頻學習,師生課堂討論解惑和工程實例講解分析為主要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教學實踐結果表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顯著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觀能動性。
關鍵詞:翻轉課堂 ?土木工程概論 ?教學改革 ?道路工程
中圖分類號:G642.0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0)01(a)-0198-02
近幾十年來,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世界各國對高等教育的改革愈發重視起來,隨著各類改革新要求的提出,逐漸出現了多種新型教學模式,“翻轉課堂”便是其中一種具有代表性的新模式。所謂“翻轉課堂”,就是將傳統課堂中的老師傳授知識,學生接受知識,轉變成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在課前通過視頻、互聯網等資源開展自主學習,預習了解所學知識,然后在課堂上師生面對面進行討論,老師對學生的“疑難病癥”進行解答。需要注意的是,“翻轉課堂”并不等同于在線課堂,它要求的是學生學有所獲,即在接受知識的同時,發揮自己的主動性,主動探索知識,在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做好記錄,然后在課堂中與老師交流討論進一步深化知識,使知識真正被自己所吸收。這種教學模式顛覆了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流程,互換了教學參與者的角色,在某種意義上真正體現了“學生為主”的思想。
1 ?《土木工程概論》教學現狀
1.1 師生重視度不夠
《土木工程概論》是一門具有引導性質的專業基礎課,它所面對的對象基本都是剛入校門的土木工程專業新生,這部分學生缺乏對專業的基本認識,在課程學習之初,出于獵奇心理會認真聽課乃至預習,在一兩次課以后,他們中的絕大部分學生發現老師講課并無新意,加之自己也失去了那股新奇勁,下意識的就會把這門課程劃入“水課”的范疇,有興趣的內容就聽一會課,沒興趣了就睡覺玩手機。因此,一到上課時間,課堂上到處都是睡覺的學生,使得本就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的青年教師更加失去了講課的激情,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1]。
1.2 教學模式單一
目前,《土木工程概論》課程的教學模式都是老師在上面對著PPT課件來講授知識點,學生在下面被動接受知識[2]。這種“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模式對于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引導課程來說是十分不合適的,學生由于脫離實際,不但無法理解掌握知識,還會把出于獵奇心理的學習興趣耗光,進而影響學習效果。此外,授課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溝通交流,教師很難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更不用說激發學習熱情了。
2 ?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模式的構建
2.1 課前視頻學習設計
在上課之前,授課教師將本次課的教學內容有側重的做成視頻資料以供學生自主學習,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有側重是指要內容要側重于能讓學生在接下來的課堂上積極參與討論,而且,授課教師在視頻資料的開始就應主動地“拋”出隨后課堂上的討論方向,使學生能夠有的放矢。此外,視頻內容應該追求短小精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絕不能像傳統講課一樣侃侃而談,毫無波瀾,如此方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自學效率與效果,杜絕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等現象[3]。
在講授抗震結構設計章節時,由于大多數學生對于地震及抗震只停留在詞義的理解上,從理論上無法讓學生理解抗震結構設計的真正內涵,因此,課堂討論的主要方向就應該是抗震設計重要性的自我理解以及實際工程中如何優化設計抗震結構。在視頻內容的設計上,應該側重于用一些實體地震事故如5.12汶川大地震等來讓學生感受到抗震設計的重要性,用一些著名的抗震設計如日本房屋抗震設計來學生了解并思考抗震設計的要點。通過這些實體案例的介紹,既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又能讓學生對抗震設計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在隨后的課堂上,學生們通過討論交流,讓自己的認識更加深入且完整,知識掌握也更加牢靠。
2.2 課中師生互動討論設計
學生通過視頻資料自主學習之后,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按照視頻上給出的討論方向進行討論交流,分組規則由授課教師在首次課給出。在這一過程中,要時刻堅持學生為主,授課教師為輔的原則,絕不能出現授課教師為主,學生被動參與討論的課堂現象。授課教師要做的就是在適當的時候以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展開互動討論,深度剖析學生們可能提出的一些片面觀點,幫助并引導學生構建一個正確的課程知識體系。
在講授地基沉降章節時,應該把重點放在如何減少地基沉降這一問題上。針對這個問題,學生通過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視頻資料學習,初步掌握了影響地基沉降的一些主要因素,在課堂上小組討論交流時,授課教師適當的給每個組列出一些實際案例,讓正在討論中的學生進行分析,鼓勵他們開創思維提出解決方案。然后,授課教師根據各組討論結果,有針對性的進行評價并給出自己的分析結論。在這個討論學習過程中,學生和授課教師的思維競相迸發,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學習基礎上得到更為全面的知識擴展,使得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牢靠。
2.3 課后考核方式設計
對于《土木工程概論》這樣一門引導性和實踐性并重的專業基礎課,僅通過開卷考試或提交論文的方式進行課程最終考核,很難讓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大綱所要求的知識點[4],學生平時不學,考前突擊的現象比比皆是。因此,有必要在課程教學改革中推行基于課堂討論的課程考核方式。
課堂上交流討論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展現自學成果的過程,學生在彼此的互動討論中,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遠比自己閉門造車要高得多。此外,授課教師通過平時的課堂討論已經大致掌握了絕大部分同學的自學效果,因此,在進行考核時,可以針對不同的同學提出符合學生自身學習情況的問題。通過問題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現場回答情況,授課教師能更好地評估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和學習成效,從而給出相對公正公平的考核分數,該分數也是學生最終成績的重要參考。需要注意的是,授課教師所提的問題要側重于學以致用,不能僅局限于課本內容。
3 ?結語
《土木工程概論》作為一門土木工程專業的引論性課程,其教學效果將影響著學生后期對專業的熱愛程度及學習興趣。通過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了課程的主體,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且加深了學生對課程實踐知識的印象,提升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
參考文獻
[1] 黃拓.《土木工程概論》教學改革初探[J].科技資訊, 2017(5).
[2] 方薇,李盛.“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教學改革芻議[J].中國電力教育,2014(21):68-69.
[3] 祝海燕.翻轉課堂教法在土木工程概論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吉林建筑大學學報,2016,33(5):117-120.
[4] 高英力,李友云.普通高校基于翻轉課堂的研討式教學改革與實踐——以“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為例[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6(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