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結梅
每個學生都是一顆種子,教師用愛心澆灌,靜待花開。回想兩年的“愛種子”教學之路,課堂上的一點一滴,卻都成為我寶貴的經驗。
根據“愛種子”教學模式的要求,教室里的桌子按照T字形擺列,學生課堂上主要以小組合作學習形式為主后,我發現班上的學生膽子大了很多,老是在課堂上講話,而且當我把學習任務布置下去,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發現學生的表現各不相同:大膽活潑的孩子在熱烈討論,但交流不到點子上,更談不上深度和廣度了;比較調皮好動的學生,心思早就不在學習上,在搞各種小動作;那些成績較差和不愛學習的學生在呆坐著,根本不參與討論;只有少數孩學生在根據我布置的教學任務進行討論交流。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分析后,我找到了原因:班里的學生學習能力不均勻,這樣,在一個組里學習水平勢必參差不齊,成績好、學習能力強的學生總是自信積極地發言,而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總是坐在那里默默無語,怕說錯了被其他同學嘲笑,這種情況持續的時間長了會導致優生越學越有興趣,越學越好;后進生則因為學不到東西而逐漸產生厭學情緒。而且,我為了追求課堂氣氛的熱烈積極,想盡辦法鼓勵學生踴躍發言,這樣有學習不自覺的學生趁機開小差,沒有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反而學會了“渾水摸魚”,影響了學生對合作學習的興趣,更會降低學生思維的深度,時間一長會給全班學生的思維發展帶來不良的影響。
原因找到了,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根據原因采取措施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爭取好的學習效果。我通過查閱資料、和其他實驗教師交流、借鑒優秀課例等方法,制訂了四條改進措施。
一、建立合理的合作小組集體
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要讓每個學生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從而體驗探索與發現的樂趣。合作學習中的每個組均為一個小團體,然后通過這樣一個個小團體進行討論探究,達成學習目標。因此,小組內部人員的安排就顯得尤為重要,我經過認真考察學生個性特點和學習狀態,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愛好等因素做詳細了解,進行合理分組。這樣分組一方面能讓各小組的組員達到合理分配,另一方面又使各小組的學習能力基本平衡,增強了學生對小組學習的信心。編好組后我選拔好組長,對組長進行集中培訓,明確組長的職責。
二、訓練學生的分工情況
在小組學習中分工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中我先訓練小組長,讓小組長會給組員分工,比如自主識字環節,小組長先分工:我們每人說一個字,先說它的讀音,再說它的部首,最后說這個字怎么記或者寫時要注意什么,其他同學有不同意見時可以補充。學生明確了分工后,就能有條不紊地進行學習。也可以這樣分工:四人小組一人說讀音,一人說部首,一人說怎樣給這個字組詞,大家互相補充,遇到問題就提出來全班解決。這樣學生就明白了,學習合作不再是一個人的學習行為而是一種集體行為。為了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我讓小組成員定期交換分工。總之,學生學會了分工才能更好的合作。
三、形成激勵性的評價機制
評價激勵對小組合作學習起著導向與促進作用。為激發學生的合作精神、促進學生不斷提高小組合作的能力,教師要充分運用好激勵評價。我在課堂上經常進行“最佳合作學習小組”評比,還設置“最佳小組成員”獎項,激勵所有成員主動承擔責任,使小組內出現積極交流,共同進步的局面,激發學生的合作意識,全面提升了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根據各小組的上課聽課情況,回答問題的情況,給各小組打分。合作學習活動開展好的多加分,小組合作情況好的多加分,小組匯報的時候表現好的多加分。后來我又把各小組的作業完成情況,各單元檢測成績等納入到小組考評之中,效果非常不錯,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了很多,還慢慢形成了你爭我趕,不甘落后的良好學風。
四、給予及時的指導評價
在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的角色絕不是觀眾,而應該是學生學習生的引路人。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進行巡視,及時發現學生在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給予適當的指導,如發現有學生不積極參與,或者討論的聲音太大影響到了其他組的同學的情況要及時糾正,有時候學生遇到其他同學和自己的意見不同,就和發生爭吵,這時教師就需要具體指導他們如何文明有禮地和別人溝通:“你的想法不錯,但我是這樣想的……”或者說“你說得很具體,我還想要補充一下……”“我們只有認真聽取了別人的發言,才能夠更好的談自己的見解,所以不能隨便打斷別人”等等。當我發現某個小組特別會學習時,我就會讓他們把學習的情景展現給全班同學;當我覺得這個組出現的問題應該引起全班同學注意時,我就會及時指出來。在我的積極參與與指導下,同學們進步特別快,也越來越喜歡這種學習方式。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