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和新課程不斷推進的背景下,英語教學方式也在實踐中不斷創新。本文就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英語的情境教學法進行探析。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英語;情境教學
【作者簡介】肖麗萍,廣東省廣州市廣大附屬實驗學校。
傳統的初中英語教學中,受應試教育的束縛,長期以來英語教學是圍繞考試重點進行的教學,忽視了英語學科作為一個語言學科最重要的工具性特點,也就是忽視了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新課程背景下,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成為初中英語重點研究的課題。
一、創設情境進行課堂導入,調動學生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在短短的課堂上如何快速地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英語課堂教學中,是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提高的關鍵因素,也是需要教師進行不斷探索的重要課題。情境創設就是課堂導入效果比較好的形式。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在教學前的幾分鐘用英語給學生簡述一個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探討話題或者相關歌曲、視頻等,學生可以根據這些情境迅速進入英語環境狀態中進行簡單的英語思維的調動,及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有一個基本的認識,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九年級下冊“Environmental problems”這個板塊的教學中,板塊的重點分為兩個部分,“The environment”和“Ntural disasters”,那么教師在課堂教學前就可以精選BBC關于環境破壞及嚴重后果和環境保護的相關紀錄片播放給學生觀看,從有故事性和畫面性的紀錄片中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更好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引入本學習板塊的情境之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用英語講述一下自己觀看紀錄片之后的感受,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討論,從而帶領學生進入英語環境中,激發學生的英語思維。
二、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
英語是一門語言類的學習,語言具有很強的工具性,因而英語的學習最主要的是使用而不是應付考試。因此,英語生活化也是目前新課程背景下英語教學改革的一個重點。英語的學習不能夠局限于教材之中,必須要拓展英語學習的教學資源,從生活中找尋英語學習的情境和相關素材,建立起英語學習與生活之間的聯系,使得英語學習更加真實化,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也使得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更加有真實感,從而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主動參與到英語教學中。在情境教學中,情境的創設需要符合初中學生年齡階段的審美與價值觀念,并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讓學生在情景模擬中認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從而更加自覺主動地參與到英語學習和實踐中,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而提高英語實踐能力。
例如,在九年級下的板塊“Sports and heaith”中的“Caring for your health”這個單元的學習中,教師就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情境的創設,請一個學生扮演病人,另外幾名同學分別扮演導醫臺護士、掛號處工作人員、科室醫生和藥房醫生,模擬整個因為身體不適而去醫院就診的整個流程。在生活中經常出現的相似情境中,能夠加深學生英語學習的真實感受,同時鍛煉了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也可以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認識,培養學生的英語邏輯思維和英語意識,最終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三、創設游戲實踐情境,使學生主動參與
新課程的教學目標中指出,要有效運用英語教學方法,組織多樣的英語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高英語教學重量。在英語教學匯總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特點和天性特點,整合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實踐活動的安排,并開展相關的教學實踐活動,創設趣味游戲實踐等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在實踐中更好地融入英語環境中,提高英語學習的質量與效率。
例如,在八年級下冊的“Social communication”這個板塊中“Body lanuage”一單元的學習中,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游戲的實踐互動,在教學中就可以進行“你比劃我猜”的游戲活動。教師可以在紙上寫下多個英語單詞,由一名學生對單詞進行肢體語言的表示,其他同學根據肢體語言提示進行單詞的猜想,并且用英語說出為什么。鼓勵學生對肢體語言進行大膽的創新,同時也調動學生的形象力和英語思維邏輯,進行大膽地猜測,對學生創造性的解釋進行鼓勵。在游戲中,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還有效激發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進行引導,更能夠強化相關教學知識點,學生在實踐中更能夠有效地掌握英語的使用,從而提高英語運用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和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學需要改變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英語教學不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將英語應用到實際需要中,培養學生英語思維邏輯能力和英語運用能力。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運用各種方式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質量,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姜紅梅.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英語情境教學開展思路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