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媛 李艷 吳瑩瑩
摘 要:大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偉大征程的生力軍和接班人,高校應該擔負起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而團總支是最貼近學生、最了解學生、學生最樂于接受的組織,依靠團總支的組織、宣傳和引領作用,采用傳統宣傳手段和新媒體技術相結合的方式,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條值得探索的新路。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微”媒體
大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偉大征程的生力軍和接班人,高校應該擔負起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但當代大學生正處在“互聯網+”的新時代,多樣化的價值理念會給大學生帶來相對較強的沖擊,這種現狀也在客觀上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滿挑戰。
學院團總支是在高校黨委領導下、高校團委指導下的機構,主要負責本學院學生的第二課堂、學生社團、社會實踐等方面的工作,從而起到思想引領、政治宣傳、組織建設等作用。團總支是最貼近學生、最了解學生、學生最樂于接受的組織,依靠團總支的組織、宣傳和引領作用,采用傳統宣傳手段和新媒體技術相結合的方式,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條值得探索的新路。
一、團總支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大學生團學活動主題不鮮明,思想教育意義不足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學院團學活動存在主題不鮮明、教育不深刻等問題,具體表現在團學活動主題對學生沒有吸引力,學生不理解活動意義,只是為活動而活動 ;主題重復的活動過多,學生有抵觸情緒,如每個學期進行國定的常規活動,內容單調;活動形式較為陳舊,如大部分團課都是灌輸型的,缺乏深度探討和互動 ;有些活動脫離學生實際,學生不感興趣,因此往往敷衍了事,起不到教育和引領的作用。綜上,大學生活動往往沒有確立明確的主題,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導,導致大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無法“走心”,只是參加了“活動”,而缺乏深度思考,因而也就起不到思想教育意義。
(二)大學生思想意識形態尚未成型,易受網絡輿論的影響
由于網絡文化具有多元性、開放性和自由性,網絡的發展,加速了各種文化之間的相互吸收、融合,使其在廣泛傳播中得到發展。網絡上多元化的文化會無形中影響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在他們在沒有形成穩定的世界觀和獨立價值判斷能力之前,如果沒有適當的引導,年輕人追求新鮮刺激的心理會導致一些不良行為的發生和不良信息的傳播,對大學生的思想、意識產生不良影響。如果缺乏清醒認識,久而久之,就會導致道德意識弱化、價值判斷能力弱化,有悖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
(三)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較少,對社會與自身的認知程度較低
雖然當代大學生參加兼職的機會較多,但是往往是隨機的、自發的,多半與本專業學習并沒有直接的關系,只是從事一些簡單的、重復的工作。大學生不能真正參與社會實踐,不利于了解國情、了解社會,也不利于專業能力的提高。因為只有在社會實踐中,大學生才能真正體會到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對人才的需求情況,更能對照自身的情況進行專業培訓,不斷自我成長。
二、團總支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與建議
(一)思政課教師對接團總支活動
思政課教師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提升起著主導作用,對大學生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和踐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起到指引作用,教師通過在課堂上傳播馬克思主義,結合當下社會現象和問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思政理論課教師與團總支活動對接對幫助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堅守黨紀和法律底線都是很有必要的。
由于學院團總支活動以大學生為參與主體,往往以比賽、娛樂的形式出現,因而活動會存在主題不鮮明的問題,而團委布置的以主題教育為目的的團課往往流于形式或停在表面,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思政課教師參與團總支學生活動并對其進行指導,因其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及其對黨和國家最新政策的敏感性,既能增強團總支學生活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又能第一時間了解大學生對當下熱點時事的觀點,進而用正確的價值觀去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刻的思考。
(二)利用“微”媒體,對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讀者在哪里,受眾在哪里,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里,宣傳思想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要放在哪里”。
當代大學生正處在“互聯網+”的新時代,青年大學生都是“網絡原住民”,并已成為新媒體的主要用戶群。團總支要將高校校園文化活動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作用,應該改變宣傳理念,加入“微”媒體元素,吸引青年大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組織的號召力、影響力。具體來講,就是運用微博、微信、快手、抖音等社交平臺,利用互聯網特點和優勢,引入“微媒體”手段,推進理念、內容、手段、體制機制等全方位創新。要創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把握網絡宣傳的主動權,滿足團員青年動態的多元化合理需求。以滄州師范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團總支為例,我們在2017年開始創辦的微信公眾號“校園喇叭菌”,至今發表了三百余期公眾號,包括學生活動、專業引領、就業指導、傳統文化傳承等,這些內容都是緊密貼近大學生的學業和生活,以及未來發展規劃,同時也是為思想政治教育服務的。另外,現在最流行的抖音、快手、微視頻等傳媒方式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調查人員在一些主題宣傳活動中都加入了這些元素。團總支宣傳部一直致力于對大學生進行網絡宣傳的正面引導,我院學生不僅以這些媒體為休閑娛樂的方式,同時也結合電子商務專業特色發揮專業優勢,進行網絡平臺的運營,不少的同學已經取得了經濟和社會效益。
(三)團總支要加強學院網絡管理,樹立正確輿論導向
團總支要加強學院網站和微平臺的管理,確保線上宣傳的內容符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思想,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大學生樹立“四個自信”、“兩個維護”的意識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喜歡了解并且樂于接受新生事物,因此對于一些敏感信息的反映較為迅速和強烈,加之網絡信息的真實性很難保證,因而有些不實信息和不良導向容易造成學生群體的思想波動。因此,團總支要積極利用網絡進行確的輿論導向,通過網絡及時發布正確的信息,對大學生進行及時、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導工作。讓貼吧、論壇等成為學生進行學習和交流的平臺,杜絕學生被誤導或利用,打著“言論自由”的旗號去發布消極甚至錯誤的負面言論。另外,團總支應該倡議大學生發起網絡自治組織,結合本學院團員的特點,指導學生充分利用校園網絡資源,在學院的網頁開辟論壇,讓學生及時反饋自己對于所關心的學業、就業等問題或生活中的困惑,管理員及時收集歸納信息,反饋給學院相關領導和部門,及時為同學們排憂解難,將一些潛在的問題發掘出來,防止擴大和發展。
(四)充分利用社會實踐,提高大學生社會認知水平
大學生進行社會實踐,以志愿者服務活動、暑期“三下鄉”、專業知識實習等形式為載體,有助于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是大學生真正了解社會、服務社會的重要途徑。社會實踐能夠增強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將社會實踐與志愿者活動與專業學習相結合,更能夠發揮不同專業學生的獨特優勢,從而增加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專業技能、實現自我價值。例如,經濟管理學院團總支結合本學院財務管理、電子商務等專業特色和優勢,加強與社會機構及企業的聯系,通過為企業設計商標、做營銷方案、進入會計事務所進行實習等方式,增強學生的專業意識,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開展大學生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利用專業知識,進行農村電商的市場調研,形成調研報告。
三、結語
我國已經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當代大學生應當牢固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且樹立起為了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奮斗終身的遠大理想。團總支作為最貼近學生、最了解學生的組織,通過對接思政課、發揮新媒體的作用、組織社會實踐等形式,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培養和造就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陳原野,文思斯,朱錫欽.微電影: 高校共青團工作的新探索[J].成都工業學院學報,2018(02):84-89.
[2] 蔣輝,穆曉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與系部團總支書記對接探究[J].高校管理,2017(03):93-94.
基金項目:文章為河北省高校黨建研究會項目《高校團總支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作用》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劉海媛(1985.11- ),女,漢族,河北滄州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李艷(1975.11- ),女,漢族,河北青縣人,大學本科,高級政工師,研究方向:城鎮經濟與管理;吳瑩瑩(1988.09- ),女,漢族,河北滄州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保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