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微媒體已成為大學生信息輸入輸出最大網絡載體,高校既是微媒體主要使用群體集中地,也是社會輿情一個特殊熱源地和聚焦點。高校微媒體網絡輿情頻發且產生快、影響大、難管控,且發現遲、反饋慢、應對乏力,給高校教育管理帶來極大壓力和挑戰。歸因為理論上缺乏科學指導,機制上缺乏系統設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極端重要且是高校管理工作理論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既是高校輿情監管主要內容又是重要方法和工具,二者互相影響又互為對策。新時期應當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來構建包括輿情預警機制、監管機制、監督機制的高校微媒體網絡輿情管理機制。
關鍵詞:影響對策;微媒體網絡輿情;思想政治教育
在移動互聯網與智能手機普及的今天,以“兩微一端”為代表的微媒體已成為社會主流媒介和主要信息載體,特別是在信息化程度極高的大學校園,其影響已滲入到大學生生活各個方面。高校網絡輿情是社會輿情的延伸,當前高校成為社會輿情的一個熱源地和聚焦點,而高校網絡輿情的產生和發展必將對大學生理想信念、行為活動造成影響,并對高校和諧校園和穩定環境帶來沖擊。微媒體信息發布自由,傳播快,影響大,難管控,給高校輿情監管工作帶來極大壓力,如缺乏正面正確理論指引和主流意識引導,后果極其嚴重。當前國內高校微媒體輿情管理呈現平臺建設滯后、輿情發現遲、反饋慢,重“滅火”輕“防火”,應對失據,引致次生輿情、系統輿情頻發。歸因為理論上缺乏科學指導,機制上缺乏系統設計。微媒體環境下,構建有效網絡輿情管理機制,強導向、正視聽,確保高校和諧穩定大局,促進大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網絡終歸是人的網絡,其本質是人的社會實踐活動的產物,是對與現實經濟基礎相關的社會結構和關系的延伸和再生產。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強調的不是‘灌輸-被灌輸‘利用-被利用的網絡介質關系,而是要進入其中形成主客體之間共存互生的空間性、人際性信任關系。”思想政治教育既是高校輿情監管的重要內容,又是重要方法和工具,二者互相影響,又互為對策,前者對后者具有理論指導作用,后者是前者的關鍵實踐。所以,構建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媒體輿情監管理論框架與實踐機制是標本兼治地解決問題的最優路徑。
一、微媒體輿情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
“高校網絡輿情是社會輿情在高校的延伸,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陣地”。微媒體具有快速高效傳播能力,而大學生群體接受新鮮事物快,社會需求高,渴望表達意見,但閱世不深,“三觀”還不成熟,面對海量網絡信息,難辨是非真偽,極易受到網絡不良訊息影響和誤導,甚至受到別有用心勢力煽動和毒害。
(一)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構成挑戰
一是內容上的挑戰。互聯網時代網絡資源極大豐富,訊息相對開放多元,反映在網絡輿情上就是同一事件網絡意見角度多、態度異,加上微媒體的“賦能”,極易快速影響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和管理內容形成沖擊和挑戰。二是形式上的挑戰。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主流意識形態為導向,主要載體以課堂為主,對學生進行輸灌式、引導式教育,微媒體將這種意識形態認知的較量拓展到更廣泛場合、平臺,引發聚焦,激發輿情。三是管理上的挑戰。當前高校微媒體輿情具有信息“形成快、傳播速度快,受眾群體大、多發性、難管控”的特征,給人員基數大,網絡輿情引發因素多的高校管理工作帶來巨大壓力和困難。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新領域
高校網絡輿情的管理工作不僅要應付負面輿情,也要宣傳正面輿論。從這個角度來講,找準實踐切入口,打造和開展好切合學校實際的“微思政”教育和管理平臺。要牢牢把握輿論引導工作的領導權和話語權,充分利用微媒體優勢做好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輿論宣傳和輿情引導這個好事。
(三)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工作方法和理論基礎
當前在校大學生手機移動網絡用戶接近于全覆蓋,微媒體已經成為大學生進行信息交流的最主要方式。高校成為社會輿論中的一個熱源點和聚焦點。借助網絡的雙向特征進行輿情疏導并開展多角度,多層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借助這種不受空間、時間限制的路徑關注輿情動態,與學生溝通交流,實現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相輔相成的聯動機制,創建全新的網絡思政教育模式。
二、構建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微媒體輿情管理機制
社會網絡輿情時空影響大,需要合理合法管控,而微媒體輿情具有“信息形成快、傳播速度快”“受眾影響大”“多發性、難管控”特征和“微媒體平臺建設滯后,輿情發現慢”“運用重宣傳,輕溝通”“輿情應對重在‘滅火,疏于‘防火”“應對不力導致次生輿情頻發”現狀,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理論基礎又是核心方法。
(一)消弭困惑,以思想政治教育為理論遵循構建輿情應對理論體系
當前微媒體網絡輿情深刻影響著大學生思想,不實訊息、不良內容對大學生潛移默化造成影響,侵蝕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在管理過程中,往往行政“滅火”措施多,理論“防火”機制少,尤其缺乏成體系的理論支撐,“五龍治水”多頭管理,難以協調。思想出了問題還得從思想源頭對癥下藥,必須明確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作為構建高校輿情管理的理論體系,以解決當前高校微媒體網絡輿情管理管什么?怎么管?管到什么程度?的困惑。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建立健全高校微媒體網絡輿情預警機制。
(二)化解困境,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手段構建長效機制
一是充分發掘微信公眾號、微博等覆蓋廣、影響大的優勢,打造出更多的思想政治微媒體網絡教育平臺,進一步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二是打造高素質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不斷提升高校網絡輿情管理質量和效果。三是切實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性,建立健全微媒體網絡輿情監管體系。
(三)排除困難,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為把手構建影響機制
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個性鮮明,知識來源廣構成雜,刻板單調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方式難以滿足該群體多樣化需求,優化高校網絡輿情管理隊伍思想理論水平和信息審核處理能力,同時注重不斷改善和提高高校對網絡輿情管理隊伍水平能力考核評價的監督機制,保障和確保輿情影響(介入)機制的正常運轉。
三、結語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突飛猛進和5G通訊時代的開啟,高校微媒體網絡輿情監管迎來嶄新局面,勢必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深刻的影響。同時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方法,創造了新陣地,挑戰與機遇并存。基于新時代輿論和微媒體的特征,構建好高校微媒體網絡輿情監管機制,為更好實現科學管理、有效引導大學生思想動態,維護高校微媒體網絡輿情的穩定,提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實戰能力,鞏固和堅定好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陣地和踐行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培養好社會主義接班人任務奠定制度基礎。
參考文獻
[1] 陳春萍,張瓊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體信任困境及其化解[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0(03):92-100.
[2] 郭建利,武珍珍.淺議高校網絡輿情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中國新通信,2018,20(22):86.
[3] 馮藝.微媒體時代高校輿情管理路徑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0):91-92.
基金項目:文章為湖南電氣職業技術學院校級科研基金思政類重點課題“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媒體輿情監控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7SZ02;文章為全國機械職業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一般課題“手機媒體背景下高職院校網絡負面輿情應對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Z17B004。
作者簡介:馮藝(1982- ),男,漢族,湖南長沙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網絡文化與輿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