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高中英語寫作課中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同伴協作反饋的新型英語寫作課模式。為探究有效性,研究開展了課堂實踐,將協作寫作同伴反饋、單獨寫作單獨反饋和單獨寫作教師反饋三種教學模式下的寫作課,從反饋的數量和質量、文章的平均得分以及學生的學習感受三個方面做了對比。發現新寫作模式可以提高學生寫作興趣,同時從思維上幫助他們批判性閱讀,提高英語語言能力,從思維品質上打造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更符合新課標的要求。
【關鍵詞】小組反饋;協作寫作;寫作能力;思維品質
【作者簡介】朱艷,浙江省杭州第十四中學。
一、研究背景
高中英語寫作課常見模式為:學生根據主題單獨寫作,教師在課后打分反饋。這種教學模式寫作體驗枯燥,容易造成學生對英語寫作興趣缺乏。同時教師對文章的反饋較為滯后。因此,學生對指出的錯誤思考不深,重復犯錯率較高。基于這些問題,筆者提出將協作寫作和同伴反饋的教學方式引入寫作課堂。
同伴反饋(peer feedback)是學生對同齡人的學習水平進行評估并給出指導意見。在引入英語寫作課堂教學中時,需要組織學生互相評閱習作,提出修改意見,最終學生根據修改意見完善文章。Rollinson(2005)認為這項教學活動既有閱讀又有對同伴作文的評估,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還可以使學生接觸到不同的思想和表達。評估同伴的文章鼓勵學生思考如何正確使用語言,反思自己的語言和表達,是一項一舉多得的教學實踐活動。同伴反饋在課堂中可以以學生獨立或小組的形式進行,獨立的同伴反饋后文簡稱獨立反饋,小組的同伴反饋簡稱小組反饋。
協作寫作(collaborative writing)是近年來國外的一種新興教學方式,鼓勵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共同完成寫作任務。國外學者圍繞協作寫作開展過許多實證研究,認為協作寫作的優點是有助于學習者在建構意義的過程中關注并反思語言形式的,能促進學生的外語學習。在同伴協作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互相提供建議、指出缺點、互相肯定和糾正錯誤,并根據同伴意見修改完善文章,協作寫作的討論形式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評審水平。
協作寫作與同伴反饋結合的教學方式具體課堂實施過程為:在課堂上以小組形式協作寫作,然后交換文本,以小組形式討論批閱文章,提供同伴反饋意見,返還文本后,學生協作修改完成文章。為了探究這種寫作教學模式的有效性,筆者開展了一系列的課堂實證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樣本為杭州某重點高中二年級三個班的學生,每班均為38人;學生寫作水平相近(杭州市高一英語統測作文成績班平均近似);英語教材為人教版必修普通高中英語教科書;授課教師相同。實驗歷時兩個學期,班授課30課時,約40分鐘/課時。
研究比較三種寫作教學方式(協作寫作+小組反饋、獨立寫作+獨立反饋,獨立寫作+老師反饋)下,所呈現反饋的數量和質量,文章的平均得分及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感受。
實驗分ABC三個班。A班采用“協作寫作+小組同伴反饋”方式(后稱協作組)。學生在實驗時已了解教學流程。要求學生給定題目,如:“當前,私人影廳越來越多,討論這種增長的原因,并評估與公共影院相比,私人影廳的優勢(There i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rivate theatres. Discuss the reasons behind this and evaluate the advantages of private theatres compared with the public theatres)”,協作寫作完成200-300個單詞的文章。學生隨機分為兩人一組,耗時20分鐘完成文章第一稿。各小組隨機交換文本批閱約10分鐘,提供英文反饋。最后,根據同伴反饋,每小組有約10分鐘修改文章,上交終稿。
B班采用“單獨寫作+獨立同伴反饋”的教學模式(后稱單獨組),B班學生獨立完成寫作任務后,互相交換獨立批閱,提供反饋,最后修改文章,上交終稿。
C班采用“單獨寫作+老師反饋”的教學模式(后稱教師組),學生在課堂上單獨撰寫文章30分鐘后上交終稿,教師課后反饋。
學生30次寫作課結束后,須參與調查,反饋對英文寫作課的感受。
實驗收集了30個主題的三個版本的文章共計2850份(同伴組570份、單獨組1140份、教師組1140份)、30次班級作文均分、同伴反饋及有效問卷114份。
三、數據分析
同伴反饋意見主要針對文章內容的更正和注釋,以及對整篇文章提出的修改意見。這些反饋體現在三個方面:結構Structure(S),內容Content(C)和語言Language(L)。對結構的反饋(S)包括缺少銜接或主題句等等。對內容的反饋(C)包括觀點論證不充分。對語言的反饋(L)可細分為對語法Grammar(G)的反饋、對表達Expression(E)的反饋和對機制Mechanics(M)的反饋。語法(G)的反饋主要是指出語法錯誤。表達(E)的反饋通常是對單詞地正確使用,機制類反饋(M)是指拼寫、大寫、標點和格式錯誤,見表1反饋類型統計。
對反饋意見的評價結果的分析則選取所有文字性評價,對評價的肯定性和否定性做標記。(見表2)。
2.? Should be a new paragraph.(另起一段)
中性(無法判斷評價肯定和否定性含義) 拼寫、標點錯誤等
四、結果探究
學生最終成文字數在50-300詞之間,所有的文章都經過了反饋,每篇約有1-36個反饋。對反饋的數量(總計和平均)、反饋類型(S結構,C內容,L語言)以及語言類反饋的類型(G語法,E表達方式,M機制)進行了統計和分析(見表3)。
從表3可知,協作組學生提供的反饋平均數超過單獨組,稍低于教師組反饋個數。可能與小組討論模式使學生思考更為活躍、參與度更高相關。而協作組的反饋個數呈逐漸提升趨勢,說明學生通過反饋,評閱能力在逐步提高。表中顯示學生反饋類型分布相似,近80%集中在語言問題,結構和內容問題反饋較少而教師對文章內容和結構的反饋更多。同時,65%的語言類反饋是機制問題。
在統計正、負面反饋時發現(見表4),教師的反饋基本以負面反饋為主,是正向反饋的3倍,單獨組學生正、負面評論比例大致相同,協作組提供的負面反饋占69%。一般負面反饋比例越大,對文章的改進意義更大,學生對語言的駕馭能力就越強。
在對教學效果的調查中發現,89.4%的協作組學生對寫作課持積極態度,對英語寫作很有興趣,并希望可以繼續嘗試這樣的寫作教學模式。而教師組學生對寫作感興趣比例最低,有同學表示寫作課 “安靜的環境讓人想睡覺”。針對反饋意見的效果調查表明,所有學生均認可意見對文章修改的幫助,而同伴反饋的學生更容易理解錯誤,糾正錯誤時更具有參考性。比教師反饋的效果更好。另外,小組討論式的同伴反饋也被認為質量更高,交流有助于學生提供更好的評價。同伴組學生有81.5%表示錯誤重犯率明顯下降,其他組都有近一半學生表示會重復犯錯。
在統計學生作文成績后發現,三種教學方式下學生的作文平均得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藍色曲線(協作寫作同伴反饋的平均分)增幅最大,而且幾乎每次都較綠色(單獨寫作同伴反饋)和紅色(單獨寫作教師反饋)的均分更高一些。這表明協作寫作同伴反饋的模式下,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得更快,獲益也最多。單獨寫作同伴反饋的作文均分增幅相對而言最小,每次作文的平均得分也最低,這可能是由于學生的評審水平有限,相對于教師反饋,學生不能很準確地指出文章的問題,而小組協作的同伴反饋則通過討論和互助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種評審水平的不足(見圖1)。
五、結果討論
1.協作寫作小組反饋模式提高了學生寫作興趣。實驗中發現,教師反饋雖然正確性高,但學生思考空間不大,互動性不足。單一的授課模式,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對寫作望而生畏。協作反饋為學習者提供了語言學習的思考機會,調查中學生表示,共同協作可以利用各自的優勢討論知識點,當學習者思考同伴文章并提出意見反饋時,也會同時思考自己的語言使用正確性。而在進行獨立反饋時,因為只能依靠自己思考問題,遇到不確定性容易無所適從;教師反饋更像知識傳授,體驗較差。因此,通過協助寫作和小組反饋,學生對英語寫作的興趣增強,變得更樂于開展寫作活動。
2.協作寫作下的同伴反饋數量更多、質量更高,學生作文成績進步更大。實驗表明,學習者以協作方式提供的反饋要多于單獨提供的反饋。討論過程拓寬了學習的思路,學生可以交流信息,并從他人的錯誤中學到知識。協作產生的反饋比單獨個人反饋的質量更高,建設性建議更多,使學生最后產出的作文水平更高。雖然由于學生缺乏專業性,即便是小組形式的同伴反饋可能也無法達到教師反饋的質量,但學生的語言能力在討論和訓練中得到了提高,作文水平得到了提升,這是缺乏互動教學的單獨寫作教師反饋的課堂所不能達到的。調查表明,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齡人提出的建議。
3.協作方式同伴反饋培養了學生的思維品質學科核心素養。實驗中發現與單獨提供反饋相比,同伴協作反饋提供了更多有質量的反饋意見,更容易批判性地閱讀同齡人的文章,促進了文章質量的提高。
新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提出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要求學生具有思維品質,具體而言就是要求學生提升思維在邏輯性、批判性、創新性等方面表現的能力和水平,由此進一步提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同伴協作反饋下的英語寫作課,恰巧彌補了學生之前在英語教學上思維訓練的不足。反饋中的討論過程讓學生通過同伴間的詢問、討論和解釋,尋求問題的解決和答案的正確性,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學生之間對于彼此文章的評判和修正提高了學生的鑒賞能力,幫助他們進行批判性思考,提升思維品質。
4.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合作學習意識。與傳統的由教師講解評閱的寫作課不同,同伴反饋的實踐教學極大地調動了學習者的積極性。傳統的寫作課堂的反饋是單向的,學習者的參與度相對很低。加之,課堂時間有限,教師無法及時反饋并修改學生文章,而同伴反饋的形式使得學習者可以參與到課堂中來,將單向的輸出變成了雙向的反饋。同時,同伴反饋可以更大限度地利用課堂時間,通過學生的互批,節約課堂反饋時間,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如此,很好地體現了新課標中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學生通過英語學習活動,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自身語言知識的學習,語言技能的發展,打造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協作的同伴反饋可以鼓勵學習者之間互相合作,提供更多反饋,小組形式的反饋使得學生更有自信提出反對意見和負面評論。
總之,筆者認為協作寫作+小組反饋的模式,不僅解決了傳統英語寫作課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寫作興趣不高、課堂效率低、批注接受度低、重復犯錯率高等問題。面對新高考改革,這種新的寫作模式還能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提升鑒賞能力,并從思想上,鍛煉學生思維品質的學科核心素養,以合作探究的模式,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好地適應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參考文獻:
[1]Rollinson, P. Using peer feedback in the ESL writing class[J]. ELT, 2005,59,1:23-30.
[2]Storch, N. Collaborative Writing in L2 Classrooms[J]. Bristol: Multilingual Matters,2013.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4]Kamimura, T. Effects of peer feedback on EFL student writers at different levels of English proficiency: a Japanese context. TESL Canada[J]. 2006,23,2:12-39.
[5]Yu, S. and I. Lee. Understanding EFL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group peer feedback of L2 writing: a case study from an activity theory perspective[J].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2015,195:572-93.
[6]Zhao, H. Investigating teacher-supported peer assessment for EFL writing. ELT[J].2014,68,2:15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