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摘要:我國最新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明確公共圖書館服務遵循平等、開放、共享的原則;要求公共圖書館加強館際交流與合作。國家支持公共圖書館開展聯合采購、聯合編目、聯合服務,實現文獻信息的共建共享,促進文獻信息的有效利用;要求公共圖書館改善服務條件,提高服務質量[1]。
關鍵詞:共享;高效;便捷;溝通
中圖分類號:G2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4-00-01
一、資源共享
公共圖書館事業的國際發展潮流和國內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現實需要,都要求各級公共圖書館攜起手來,打造一個平等、開放、合作、共享的圖書館共同體,從而讓各級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利用效能最大化,突破地域、行政的界限而實現無邊界的公共圖書館服務,更好地發揮公共圖書館社會教育的職能,更好地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對更加充分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的需求。
書籍是人類發展的標志,是不斷進步的精神食糧,在社會發展中起到的作用日趨明顯。隨著網絡功能的不斷強大,各種共享模式正在影響著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電源……。公共圖書館存內有著各種各樣的書籍,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如何進行圖書資源額共享,如何將對書籍的管理變得更為高效、智能、便捷,成為我們面臨的一個挑戰。
圖書館的線上服務模式的拓展更新逐漸影響著我們的閱讀生活并被我們所不斷的接納,從公共圖書館各類自動化的系統到各種數字文獻資源的檢索,從傳統文獻資源的大綱摘錄復印到數字類文獻資源的可供下載,從所借圖書的現場歸還到各館之間的通借通還、利用快遞借還,從圖書館的面對面、電話服務咨詢到線上網絡的咨詢服務,從實體借閱證的使用到一維碼、二維碼的產生推廣以及所帶來的各類便捷自助服務,從各類信息的收集到信息平臺的資源共享這一系列的種種無不體現了互聯網的功能正在被我們不斷的進一步發掘拓展并充分利用。
二、服務便捷
以線上借閱圖書為例,這一新興的服務模式讓讀者可以像網上購物一樣便利,只要在有網絡的地方,不用出門,動一動你的手指在手機上進行一下簡單的操作,就可以輕松享受所借圖書郵寄到家的服務,讓借閱圖書像網上買東西、叫外賣一樣方便快捷,而且在濟南市圖書館這項服務還是免費的,只要你在本市之內。無論你在哪個區,只要想借閱圖書便可以隨時可登錄網頁進行圖書的選擇并完成借閱。輸入個人具體信息,剩下的就是坐等快遞上門。物流方會用最快的時間將圖書親自總到您的手上。
這樣的模式對一些殘疾人、老年人以及其他不太方便出門的,但是喜歡閱讀又十分喜歡紙質圖書的人來說無疑是一份大禮。不單只有這些,放眼現在的社會大環境,當下的年輕人在疲于應對生活壓力、工作壓力的前提下有時實在無法抽身再去充實自己,更不要說話費一定的時間去到圖書館進行圖書的選擇借閱,網上借閱對于他們來說無疑就是一個再好不過的選擇。本身年輕人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就要高于其他群體,在經過短時間的磨合后就可以很快的運用并逐步影響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因此這種方式是一種很好的有效增進閱讀的方式。在隨便化、電子化閱讀不斷充斥的當下,如何才能夠有效的實現并推動深層次閱讀,是現代公共圖書館所不斷探討的課題。作為山東省內的首先提出并上線這種“互聯網+”服務模式的圖書館,濟南市圖書館也是充分考慮了當前的這種閱讀形式,努力嘗試著將這種新型的服務模式引入整個公共文化事業服務體系的大流中,充分借助線上互聯網的力量,配合運用已經比較成熟的線下快遞服務,從而整個的推動升級圖書館這一公共文化服務部門的服務水品,提高各受益群體閱讀體驗[2]。
三、節能高效
互聯網時代,在閱讀需求的多元化、個性化以及現代都市人生活節奏加快、壓力大的現狀下,第一時間了解讀者的想法,第一時間滿足讀者的需求,打破傳統文獻服務模式是現代圖書館持續發展的趨勢。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互為反饋、互為補充、互為助力使整個服務體系形成了一個閉合回路,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提高了用戶體驗。
信息資源的共享,不同館之間的通力合作,在一個地方借的書可以選擇其他的就近的各區圖書館進行歸還;我想要借閱的圖書目前館里沒有或者復冊太少借不到怎么辦?與書店的合作,你看書我買單,讀者可依據自己的需求對圖書進行自主選擇,只要按照要求進行歸還就不用承擔任何的費用,圖書館還與多方取得合作,在大型商超、酒店等公共場所配置可以24小時自助借還圖書的書柜,真正做到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隨借隨還、通借通還。這一系列的方式都是充分利用網絡與各行業達成合作的重要體現。讓讀者隨時隨地感受到圖書館帶給讀者的便利。
四、溝通的重要橋梁
這種從根本上打破了圖書館原有的,利用傳統的文獻資源進行服務的形式,以讀者為受益主體,將他們真正需要的東西作為目標服務導向,創新性的拓展了多元化、多領域的創新服務模式,在省時、省力、高效的大前提下用最便民、為民、利民的形式為廣大讀者重新整合、揭示、并推薦出各種的文獻資源并最終實現讀者的借閱文獻過程。“線上”這一不斷發展壯大的新型服務模式為公共圖書館整個公共文化事業的服務創新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線上服務降低了公共圖書館利用的門檻,讓更多的人可以更方便地“走進”圖書館、利用圖書館、享受圖書館,重建圖書館與讀者的關系,重塑圖書館服務模式。這種新型關系的不斷轉變,讓雙方之間進一步的增加相互信任,使雙方互為支持,從而維系整個服務體系的良好運行以及可持續發展,探索出了一條可供圖書館利用的新型的服務方式以及管理運作機制。充分發揮運用線上這種服務模式是現代公共圖書館參與積極培育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際行動的體現,是公共圖書館為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成果所作出的獨特的貢獻。
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在公共文化領域構建一個服務全面、服務全民的體系,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通過各類線上平臺,將優質文化信息資源傳送出去。讓每個受益體以自己的真正需求為前提進行自主選擇。進一步豐富城鄉文化信息資源,并拓展更多額文化服務渠道。這種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快速傳播、流轉優秀的文化資源的模式,弘揚社會正氣,提高城鄉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與居民素質。實現服務體系的全覆蓋同時對保障境內外游客免費、公平、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務都具有重大
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幸格.論“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創新[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
[2]陳燕方,周曉英.“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3.0的服務創新[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