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昌琳 蔣龍飛 黃思紅



[摘要]廣西即將實施“3+1+X”的新高考模式,這個模式有12個組合。利用現有資源滿足所有學生個性化需求,是每一所普通高中必須提前考慮與準備的。文章以廣西師范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和桂林市第十八中學為例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新高考,個性化,分類教學,走班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058(2020)11-0028-03
廣西即將實施“3+1+X”的新高考,“3”為所有考生必考的語文、數學、英語,“1”表示在物理、歷史兩個學科中任選一個科目,“X”表示在化學、生物、政治、地理4個學科中任選2科。在高一年級,學生參與所有學科學習,進入高二時進行高考選考科目的選擇,所有可能的選科組合如表l。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需求,每個學生到底會如何選擇,選前是無法預知的,但大量學生選擇的大概趨勢,變化是不大的。為了了解學生的選擇趨勢,筆者在廣西師范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簡稱“師大附外”)現高一年級、高二年級及桂林市第十八中學現高一年級中做了模擬選課調查,兩所學校三個年級選課各不一樣,但總的選課趨勢變化不大。調查結果如表2至表4。
師大附外高一年級12個班,參與調查人數688人,高二年級12個班,參與調查人數601人。桂林市第十八中學高一年級10個班,參與調查人數603人。
一、全員大走班
“全員大走班”是指保持高一年級現成的行政班級不變,則物理、歷史、化學、生物、政治、地理6個科目均要走班的大走班教學模式。從單科方面看,同一科目同時開課。物理:師大附外高一年級478人選考、高二年級428人選考、桂林市第十八中學高一年級459人選考,分別需要8位、7位、8位教師同時開課,相應地分別需要8、7、8間教室(所需教室數量與上課教師數量相同,下同)。歷史:師大附外高一年級210人選考、高二年級173人選考、桂林市第十八中學高一年級144人選考,分別需要4位、3位、3位教師同時開課。化學:師大附外高一年級440人選考、高二年級375人選考、桂林市第十八中學高一年級377人選考,分別需要7位、6位、6位教師同時開課。生物:師大附外高一年級472人選考、高二年級393人選考、桂林市第十八中學高一年級482人選考,分別需要8位、6位、8位教師同時開課。政治:師大附外高一年級225人選考、高二年級182人選考、桂林市第十八中學高一年級175人選考,分別需要4位、3位、3位教師同時開課。地理:師大附外高一年級239人選考、高二年級252人選考、桂林市第十八中學高一年級172人選考,分別需要4位、4位、3位教師同時開課。
真正開課時,考慮到沖突,可以一個學科牽頭排課。從以上數據分析來看,以師大附外高一年為例,大走班對教室和教師的需求是:物理、歷史這兩個大類學科同時開課,物理需要8間教室、8位教師,歷史需要4間教室、4位教師。對“X”科目,以選考化學牽頭排課,師大附外高一選考化學440人,需要8間教室、8位教師同時開課,在開化學課的同時,選考生物(不含化學)的169人,需3間教室、3位教師同時開課,選考政治(不含選考化學、生物)的79人,需要2間教室、2位教師同時開課,以化學牽頭開課需要13間教室。以選考生物牽頭開課,師大附外高一472人選考生物,需要8間教室、8位教師同時開課,在開生物課的同時,選考政治(不含生物)的137人,需要2間教室、2位教師同時開課,選考地理(不含生物、政治)79人,需要2間教室、2位教師同時開課,以生物牽頭開課需要12間教室。在“X”組合中以一個科目牽頭開課時,總有一個選考科目排不上課。開“X”組合選考科目的課時,需采取化學、生物、政治、地理按順序輪番滾動排課。
從這個概算看,需要增加的教室數量不多,但對單科教師需求數量跟現階段相比增幅比較大,有的學科超過2倍。
二、分單元走班
所謂分單元走班就是每一個單元里,物理或歷史的開課時間是相同的,而選修的X科目的開課時間不一定同時,但都需要走班。從各班選考統計來看,師大附外以6個班為一個單元,桂林市第十八中學以5個班為一個單元,每個年級分2個單元進行小范圍走班,對教師、教室的需求又怎樣呢?以師大附外高一年級為例,前、后6個班選考科目人數統計如表5、表6所示。
前6個班選考物理250人、選考歷史92人;后6個班選考物理228人、歷史118人。我們以前6個班為第一單元,后6個班為第二單元。物理、歷史同時開課,兩個單元都分別需要4位物理教師、2位歷史教師。這樣一個年級有4位物理教師、2位歷史教師就夠了。
選考“X”中的四個科目,以化學牽頭:第一單元選考化學219人,需要4位教師同時上課。在化學上課的同時,選考生物(不含化學)82人,需要2位教師同時上課。選考政治(不含化學、生物)42人,需1位教師上課。這樣開課需要7間教室;以生物牽頭:第一單元選考生物236人,需要4位教師同時上課。在上生物的同時,選考政治(不含生物)的69人,需要1位教師上課。選考地理(不含生物、政治)的37人,需要1位教師開課。這樣開課需要6間教室。同樣,采取化學、生物、政治、地理按順序輪番滾動排課。
在第一單元開“X”選考科目課時,第二單元開語文、數學、英語三個必考科目,反之亦然。這樣單科需要的教師數量降到全員大走班的一半左右。
不管是全員大走班,還是分單元走班,按滾動方式排課,由于學科交錯,課程表將是很復雜的。關于課程表的問題,不在本文討論范圍內。
三、固二不走,固一走一
所謂“固二不走”就是在“3+物理”“3+歷史”的前提下,把選考的兩個X科目相同的學生組成一個行政班級,學生不用走班。“固一走一”就是X兩個科目中有一個科目相同的組成一個行政班級,這些班級的學生只有一個科目需要走班。
進入高二時,打亂高一的行政班級重新組班,按選考“3+物理”,“3+歷史”兩個模塊組班,一些班級不用走班,可減少走班學生的數量。同樣以師大附外高一年級為例,A,選考3+物理+化學+生物的268人可組成4個行政班。B,選考3+物理+化學+地理的66人,組成1個行政班。C,選考3+物理+化學+政治的41人與選考3+物理+政治+地理的11人組成1個行政班。D,選考3+物理+生物+地理的46人組成1個行政班。E,選考3+物理+生物+政治的46人組成1個行政班。F,選考3+歷史+化學+生物的35人,選3+歷史+化學+地理的13人,選3+歷史+化學+政治的17人組成1個行政班。c選考3+歷史+生物+地理的35人組成1個行政班。H,選考3+歷史+生物+政治的42人組成1個行政班。J,選考3+歷史+政治+地理的68人組成1個行政班。總共12個班,與高一的行政班數量一致。
按這個方式重新組班,其中A、B、C、D、E、F、C、H、J組合共12個班都實現“固二不走”,按現有行政班級上課就行了。C組合中化學41人、地理11人需要走班。F組合中生物35人、地理13人、政治17人需要走班。這兩個組合把走班課時排在一起,化學、生物、政治、地理各l位教師上走班課就可以了。采取這個模式,政治、地理教師需增加1名,其余科目現有教師基本能滿足需要。問題是要增加2間教室。如果在排課時把地理、政治與其他組合對應科目同時開課,地理走班的13人到C組合班級上課,政治走班的17人到H組合班級上課,這樣就不用增加教室了。
這種方式可滿足所有學生的個性化選擇,同時對教師數量、教室數量要求變化不大,學校容易解決,并且給管理、排課帶來了方便,與目前的文理分科相差不大。缺點就是各行政班級的學生數量有一定的差別,個別班級人數達到68人。
總之,在現有資源配置下,滿足所有學生的個性化選擇,有很多方式。以上三種方式僅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