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波
摘 要:應用文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廣泛應用,具有慣用格式的文體,實踐性很強,對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重要的意義。現行部編教材本加強了應用文的練習,教師應該教什么?怎樣教?文章從應用文內容的搜集、應用文寫作的引導、運用應用文案例矯正錯誤三方面,就如何提高學生的應用文寫作能力提出了相應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部編教材;應用文;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10-19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09-0034-02
為了提高學生生活中應用語文的能力,部編教材中應用文的寫作訓練呈現梯度上升,如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四“學寫留言條”、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習作“寫日記”、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語文園地“學寫通知”、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語文園地“學寫尋物啟事”、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習作“寫信”、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學寫倡議書”等。全套教材對常見的應用文進行了統籌安排,體量較大的“日記”“書信”等安排在單元習作中,而“通知”這類體量較小的應用文則以小練筆的形式呈現。所以語文教師需要從學生生活實踐出發,用好部編教材,扎實開展應用文訓練,讓學生從應用文實踐之中習得習作能力,這對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有重要的輔助作用。
一、結合生活應用整合應用文資源
小學生的應用文寫作基礎薄弱,教師在具體施教時,需要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搜集整理應用文應用信息,為學生提供應用文習作的契機。
(一)搜集應用文應用信息
小學生對應用文文體缺少足夠的了解,教師在應用文信息搜集的過程中,不妨深入學生生活之中,讓學生能夠有切實的體會,對應用文在生活中的應用有更深刻的認知,這對全面喚醒學生的應用文學習思維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請假條、借據、通知、書信、留言條、啟示等,都是應用文常見形式,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相關內容,從生活的角度認識這些應用文的應用價值,為課堂教學提供更多素材。
例如,教學部編教材小學語文第七冊《習作:觀察日記》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一些日記的范例,并為學生講解格式要求。日記形式多元,操作自由,但對格式還是有一定要求。一般情況下,日記的第一行中間寫日期、星期幾以及天氣情況,這是記錄日記的背景,對日記內容起到支持作用。從第二行開始空兩格寫正文內容,其字數沒有限制,段落、結構、語言等方面均呈現自由性。學生對日記格式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教師給學生布設日記任務:注意觀察身邊的事物,寫出被觀察事物的具體特點。學生拿到訓練任務后,都能夠快速行動起來,自然完成日記習作。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眾多日記范例,給學生提供直接參考,特別是教師的講解,讓學生對日記這種應用文形式有了更深入的認知,并在具體實踐中實現認知內化。
(二)創設應用文學習情境
學生對應用文應用缺少認知,對應用文書寫更是陌生,如何將學生引入應用文書寫環節,成功啟動學生的應用文寫作思維,是語文教師最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教師不妨為學生準備更多生活案例,讓學生深切感知應用文的應用價值,或者為學生創建學習情境,這樣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應用文學習熱情。生活再現、案例展示、問題設計、應用文范例展示等,都可以給學生帶來心理觸動,教師需要抓住應用文“用”的時機。
學生對紙質信件比較陌生,因為信息技術的不斷沖擊,書信這種應用文的應用范圍越來越窄,大部分學生認為寫信是一種“老土”的行為,隨著社會的發展應該被淘汰了,所以教師首先應該引導學生對書信文化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培養學生學習書信寫作的興趣。教師可以創設一些機會讓學生“尋根”,讓他們了解書信的歷史,如讓他們查閱書籍,或者是在課前給學生講述一些書信文化起源的知識,引發學生對書信文化的關注;也可以讓學生了解書信的禮儀,從書信文化中就能體會到,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還可以告訴學生學會寫信是一種文化素質和個人涵養的基本體現。教師展示一封公務往來的信件,讓學生細致觀察,找到書信格式的基本要點。學生開始觀察討論,很快就有了發現:書信大多由五個部分組成。第一個部分是稱呼,需要頂格寫,后面要加冒號;第二個部分在第二行空兩個格寫正文;第三部分在正文結束后要寫“此致,敬禮”,而且是換行頂格寫,還可以增加一些祝福語;第四部分在右下角寫上寫信人的稱呼或者姓名;第五部分在署名下換行寫上日期。教師可適當選擇一些書信禮儀進行教學,同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設寫信習作任務,學生在具體實踐中會掌握書信格式和操作要領,了解我們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一封小小的書信也能體現出一個人乃至整個民族的底蘊。
二、結合學生基礎引導應用文寫作
(一)注重應用文內容書寫
應用文內容書寫有特殊要求,不僅對語言的語氣有要求,對句式、詞匯等也有規定,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習作時,從多個角度著手,讓學生感受應用文在生活中存在的意義。教師給出示范操作、展示典型成品、講解操作過程、介紹基本內容,都可以為學生的具體實踐提供幫助。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對應用文缺少自主關注意識,教師不妨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范例,讓學生自行閱讀,并對比分析,找到書寫應用文的方法。
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會接觸到應用文,甚至要書寫應用文,如請假條的書寫。課堂教學之初,教師可以拿出一沓請假條,并將這些請假條投放到大屏幕上,讓學生觀察分析,并對這些請假條進行審查,看有什么問題。學生興致勃勃地展開觀察分析。為了讓學生有更清晰的認知,教師在學生觀察過程中,將請假條的正確格式也投放出來,學生開始了對比觀察,很快就發現了一些問題。有學生說請假條沒有寫清請假事由,沒有交代清楚請假時間,還有學生發現署名位置不對,甚至有先寫日期后署名的情況。
為此,教師為學生布設了請假條書寫訓練任務,讓學生自行尋找請假事由,向班主任請假。學生順利進入訓練環節,課堂教學進入佳境。
(二)強化應用文格式規范
應用文對格式要求是比較嚴格的,教師在引導學生學寫應用文時,先要從格式規范角度展開要求,讓學生明白不同應用文有不同格式,正確的格式是應用文寫作的前提和基礎。有些應用文在格式上有細微差異,教師要對這些差異做更多的解讀,讓學生理順學習思路,形成自然積累。應用文格式規范有其豐富的內涵,教師從這個角度展開解析,能讓學生順利接受,對促進其應用文寫作有極大的幫助。
學生平時能夠接觸到的應用文還包括通知,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由發言,說說通知應該具備哪些要素,其格式有哪些具體要求。學生展開熱議,并對一些通知案例進行分析。在課堂匯報階段,學生都能夠給出自己的見解。例如,會議通知需要在第一行正中寫“通知”二字,第二行空兩格寫通知內容,通知內容要交代開會具體時間、地點、內容,或者是注意事項,在正文右下方寫發布通知的人或單位的名稱,以及日期。教師為學生布設寫通知的訓練任務:我們班要召開主題班會,需要大家準備一些材料,以班主任名義發一個通知,讓同學們準時參加今天下午的班會。學生開始草擬通知,并自然進行互動交流,對通知的格式和內容進行審查。
三、結合應用文案例,糾正錯誤學習方法
學生在實際寫作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和錯誤,這無疑是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要結合這些錯誤展開教學引導,讓學生在不斷糾錯中建立新認知。
(一)歸結應用文格式問題
應用文在生活實踐中有廣泛的應用,難免會出現一些錯誤和問題,教師要抓住這些常見錯誤,并以此展開教學引導,同時教師在對問題的成因進行歸納總結時,要給學生更多提醒,在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強化認知,避免學生多次犯同一錯誤。
學生對生活中的應用文應用有一定的認知基礎,但對其格式和內容缺少深度探究的意識。為此,教師專門為學生提供應用文案例,讓學生對其格式和內容進行細致觀察,找出存在的問題。如寫啟事,教師先為學生展示一篇啟事(見下圖),讓學生進行細致審查:
招領啟事
我班劉晨同學撿到錢包一只,內有87元錢。請失主來認領。
12月8日
學生很快就發現了這則啟事的錯誤:沒有交代清楚撿到錢包的地點、時間;沒有說清到什么地方認領;不應該寫明錢數,這樣很容易被冒領;沒有署名;格式存在問題。教師讓學生重新擬制一份招領啟事,學生馬上進入訓練環節。
(二)拓寬應用文訓練范圍
應用文應用的領域是極為寬泛的,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應用文寫作時,需要開闊學生的視野,進行更多形式的應用文訓練,不僅要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習作習慣。應用文都比較簡短,習作訓練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多訓練機會,讓學生自覺建立應用文認知的基礎。學生對應用文的了解甚少,特別是不常見的應用文,如借條。教師設置教學任務:我買房子的錢不夠,想向親戚朋友借點錢,你能夠幫我擬寫一份借條嗎?學生聽說要寫借條,大多露出難色。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借條、收條的書寫格式。學生結合觀察分析,開始書寫借條。教師深入學生群體之中,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觀察,并給出積極的幫助。在課堂展示階段,學生都能夠主動展示借條,并進行格式介紹。教師對學生的表現給出鼓勵性點評,課堂互動氣氛活躍,學生從中獲得了豐富的學習認知。
總之,應用文寫作有嚴格的內容和格式要求,教師在對學生展開教學引導時,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力基礎,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搜集應用文內容、結合學生的應用文基礎展開引導、結合應用文錯誤案例進行針對性矯正,為學生提供更多訓練機會,讓學生在不斷實踐中形成應用文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匡小蘭,彭春明.小學應用文教學現狀、特點及教學策略研究[J].江西教育,2019(14):38-41.
[2]辛 雅.基于生活,走向需要——南京市小學應用文寫作教學專題研討活動綜述[J].語文教學通訊·C刊,2019(1):46.
作者簡介:徐 波(1981—),女,福建龍海人,福建省龍海市漳州臺商投資區角美吳宅小學教師,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