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闡述了體育課堂教與學活動中應優化導學策略,立足于學生學情與教材的特點,實施提升學生體育運動技能的三個策略,從而培養學生掌握體育知識的能力,提高體育課堂教學實效和學生的體育素養。
關鍵詞:體育;導學策略;運動技能
中圖分類號:G807.0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10-20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09-0095-02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體能特點和運動能力等學情,貼近體育課堂教與學的導學過程,依據教材內容明確施教目標,優化體育課堂多樣性的導學策略,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知識與參與技能訓練的興趣,使其成為體育課堂活動的主體,有效培養學生在運動學習中的意志品質和創新能力。教師充分利用恰如其分、激勵性的評價,讓每一個學生體會獲取體育知識的樂趣,激發其進一步學習的欲望,并且建構和完善學生的運動技能,讓學生獲得全面、健康地發展。
一、創設愉悅情境,激發運動欲望
(一)營造生動情境,調動學習興趣
教學情境的創設有助于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運動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愉快、融洽的學習氛圍中快速地掌握體育技能,發展體育素養。因而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利用多媒體音響設備,以游戲、兒歌、故事等形式創設各種情境,引導學生全身心參與體育運動中,在練習中進行體驗、感悟,從而掌握體育知識與技能。
例如,“各種姿勢的自然走”課堂導學時,學生先整隊,教師則在操場上創設一個模擬動物園的情境。在悠揚、輕快的樂曲聲中,教師提問:“大家見過動物園里的動物走路嗎?你能不能模仿動物是怎樣走路的?”學生沉浸在教師創設的情境里,自由地模仿各種動物的走法,惟妙惟肖地表現了各種動物的神態與動作。教師讓每個小組推選一名模仿得最生動的代表上臺表演展示,讓其他學生給予評價。教師又提問:“動物有各自不同的走法,人是否也有不同的走法呢?你能不能把你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不同人的不同走法模仿出來?”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模仿走路比賽,在輕快的音樂聲中,學生興趣盎然地練習著、競爭著,整個課堂氛圍十分活躍,學生都積極參與比賽活動中,情緒歡快,動作自由。教師組織學生以散點隊形站立,鼓勵學生像紅軍那樣學走路、練走路,激起學生學習紅軍的強烈欲望。教師開始示范講解,學生在音樂聲中進行模仿練習并自我糾正,創造出不同姿勢的自然走。學生在整堂課中以輕松歡快的心情去模仿、去練習,在歡快之余還產生新的求知欲,從而全身心地投入體育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之中,以積極的情緒去感受、理解“不同姿勢的自然走”這一運動知識點,并掌握這一運動技能。
(二)建構訓練情境,促進技能訓練
教師要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運動技能和利用運動技能的教與學去實現其他領域的目標,達到“健康第一”的目的。教師要充分利用一切條件,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通過改規則、變器材、創玩法、增趣味等方式,促使學生在體育課上進行學習與訓練,在學習與訓練過程中加以感悟、創造,并且有所收獲,從而有效地促進體育技能訓練。
例如,“快速跑”課堂導學時,課前,學生利用空礦泉水瓶或汽水瓶制作兩只“啞鈴”作為練習器械。新課伊始,教師提出:“隨意把空礦泉水瓶或汽水瓶扔掉,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現在,大家把它們利用起來,制作成‘啞鈴,用來鍛煉身體,變廢為寶,這樣做有什么意義呢?”學生經過短暫思考后,生1:“利用空礦泉水瓶或汽水瓶制作成‘啞鈴,可以省錢。”生2:“利用空礦泉水瓶或汽水瓶制作成‘啞鈴,達到了勤儉節約的目的。”教師及時總結并引出課題,指出這節課要利用手中的‘啞鈴進行快速跑練習。教師引導學生分組,要求小組合作創編一套啞鈴操。學生在小組內積極討論,各個小組分別創編了形式不同的啞鈴操。教師組織各組學生分別展示各自創編的啞鈴操,并評選出冠軍、亞軍。在展示中,學生創造意識被充分地激發,每個學生都想為自己小組爭光而積極參與活動。教師設計了擺放啞鈴接力跑的練習,要求每一個小組繼續創編其他形式的接力跑練習,經過學生的一番努力,創編了各種形式的擺放啞鈴接力跑,如快速跑擺圖形接力比賽、雙人擺啞鈴接力比賽、擺啞鈴后進行蛇形跑接力賽等。學生興趣盎然地演示各自創編的快速跑接力賽,教師引導學生逐一進行評議,讓學生了解快速跑接力賽的知識技能。課后,教師引導學生談一談運動體會:“在快速跑接力賽中怎樣才能跑得快?跑得快有哪些好處?”生1:“必須用力蹬地,兩腿交換要快。”生2:“跑得快可以鍛煉身體。”生3:“跑得快可以取得比賽的勝利。”
二、知識滲透思想,生成良好意志
(一)寓思想于學習中,訓練意志品質
教師引導學生掌握體育技能的過程中,應針對不同的教材內容在活動中采用不同的方式(如啟發、誘導、討論、探究、交流等)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消化知識,領會積極和健康的思想內容。寓良好的思想教育于體育課堂教與學的活動,逐步訓練學生的意志品質。
例如,“正確的身體坐、立、行姿勢”課堂導學時,教師播放課件:有些解放軍戰士端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聆聽臺上教師講課,并不時地做筆記;有些解放軍戰士在操場上正筆直地站立著,聆聽教官的訓導……學生欣賞課件時,心中油然而生一股要向解放軍戰士學習正確的坐、立、行姿勢的強烈欲望,教師則適時提出正確的身體坐、立、行姿勢訓練要求。學生先自由積極討論交流,然后以2~4人為一組在凳子上練習坐姿,以6~8人為一組在教室空間地面上練習站姿,另外以6~8人為一組在教室空間地面上練習走姿。同組學生間相互觀摩演示,看誰的動作做得最正確,并指出或糾正其他同學動作不到位之處。教師巡視指導,發現有些學生練習幾次之后,動作做得不到位,或出現信心不足的表現,教師則及時鼓勵這些學生要不怕困難、堅持不懈。有些學生只簡單地練了幾次,就認為掌握了運動技能,教師要讓學生清楚認識到謙虛才能使人進步,對動作熟練掌握了,才能找出竅門。教師還要求學生間必須團結合作,相互評價,克服練習中遇到的困難,以此培養學生互幫互助、團結協作的精神。學生練習之后,各小組推選代表上臺表演展示,大家共同評價,讓這些學生品嘗獲取知識的喜悅,激勵其他學生努力學習。教師只有善于寓思想教育于運動技能教學中,才能讓學生在掌握運動技能的同時,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促使學生的體育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融思想于知識中,掌握學習技能
教師要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善于改變以往的授課方式,把思想教育融合到體育知識教學中去。在教師循序漸進地指導下,學生在學習共同體里合作探究與訓練,增長了體育知識,掌握了體育運動技能,領會了積極健康的思想,促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
例如,“籃球”課堂導學時,教師讓學生在課前上網或上圖書館查詢有關籃球發展史的資料。新課伊始,教師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所掌握的有關籃球發展史的知識,一個學生積極講述,其他學生則認真傾聽,并加以補充,教師及時給予說明和評價。接著,教師講學生熟悉的籃球明星,并提問:“這些籃球明星具備了哪些基本條件?”生1:“這些籃球明星身體素質好,籃球技術十分出色。”生2:“他們應變能力強,在球隊中整體配合好。”教師則進一步點撥:“良好的素質和技術是打好籃球的基礎,而相互合作卻是籃球比賽獲得勝利的關鍵,因而合作意識是進步的最大動力。”進行練習活動時,有些學生缺乏耐心和信心,教師要給予鼓勵,教育學生面對困難時,應勇于克服困難,培養學生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教師還要適時進行團結互助的教育,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又如,“單杠練習”課堂導學時,教師先讓學生做預備運動,要求學生以激勵性的語言鼓勵自己:“只要我參與、自信、勇敢、不怕困難,我一定能成功,一定行。”教師在講解單杠訓練方法后,讓學生自由練習,要求學生一邊練習,一邊思考:“怎樣才能保證練習過程的安全?練習單杠可以使哪些身體部位獲得鍛煉?”學生自由活動后,在小組內積極交流探究,生1:“練習單杠過程中,雙手必須緊握單杠不放松,才能做到安全。”生2:“單杠可以鍛煉人的上肢力量。”生3:“單杠可以鍛煉自己的膽量。”生4:“單杠可以鍛煉自己的平衡能力。”學生通過學習小組探究交流后,提出了各具特色的練習方式:固定支撐比賽、掛臂懸垂比賽、懸垂舉腿比賽等。學生經歷了困難和挫折,品嘗了進步與成功,訓練了體育技能,掌握了知識點。
三、巧用評價策略,凸顯共同發展
體育課堂評價就是為了促進學生在體育知識技能方面獲得全面的發展。教師要關注體育課堂教與學的實效性及學生體育綜合素質的提高,在評價內容方面就要關注學生體育知識、技能和自身體能的提升,還要關注學習過程中學習態度行為、情感體驗、與他人合作能力的發展,更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后進生的點滴進步,以正面、積極的評價激勵他們,提高這些學生學習體育知識的信心和興趣,讓每個學生都有一個自我展現的機會,滿足自我發展的需要。
例如,“持輕物擲遠”課堂導學時,學生先做準備活動,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開始進行投擲練習。有的學生自由選擇場地練習一陣子之后,就在小組內展示,但屢次投擲都不準,以致垂頭喪氣。教師耐心地給這些學生再一次示范動作要領,讓學生觀察關鍵動作,在投擲繩包時,認真體會肘向前的動作,鼓勵這些學生專心觀察、體驗,堅持反復練習,就會把繩包投擲得又遠又準。對那些很快就掌握動作要領的學生,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提高他們進一步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整堂課進行評價,從參加活動積極與否、與他人有無團結合作的精神、是否掌握“持輕物擲遠”這一知識點等方面進行評價,先自評,再互評。學生在評價中了解了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懂得了在今后體育學習中應該注意糾正哪些方面的缺點、發揚哪些方面的長處,才能使自己更快更好地掌握運動技能。只有采用恰當的評價方式,讓每個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產生積極上進的情感,才能促使學生樂于參與體育活動,從而提高發展學生體育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蘇小堅.淺議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J].當代體育科技,2018,8(14):127,129.
[2]榮春華,李長海.學習新課標的點滴體會[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3(2):140.
[3]王海萍.論小學體育教學多樣化的課堂評價[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4(10):87.
[4]梁景勇.小學體育課堂的評價[J].課堂內外·教師版,2017(3):76-77.
作者簡介:周少墩(1973—),男,福建平和人,中小學一級教師,專科,研究方向:小學體育學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