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摘? ?要:城鄉規劃專業是現代社會高校的重要課程,是培養優秀區域與城鄉發展規劃技能型人才的重點工程技術類專業課程,其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隨著現代社會經濟、政治、文化與制度的發展,城鄉規劃是各個地區發展建設的重點任務,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手段。當下,各個區域對于城鄉規劃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對于專業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基于此,本文簡要分析了現階段高校城鄉規劃專業教學發展情況與高校城鄉規劃專業課堂教學問題,對高校城鄉規劃專業教學改革策略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高校? 城鄉規劃專業? 教學方法?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0)01(b)-0224-02
城鄉規劃專業是培養具有城鄉規劃設計與管理能力人才的重要教學專業,由于我國現階段對于城鄉規劃與城市化建設人才的需求不斷提高,原有的城鄉規劃專業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下的人才培養需求。作為城鄉規劃專業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城鄉規劃與建設能力,傳授專業知識,還要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促使其成為優秀的工程技術類人才。現階段,我國高校的城鄉規劃專業教學發展面臨著一些問題,影響了專業教學質量。高校城鄉規劃專業教師要正視問題,積極需求解決對策,不斷提升專業教學水平,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與實踐能力,促使其為我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做出一份貢獻。
1? 現階段民辦高校城鄉規劃專業教學發展情況
自2000年以來,我國各個地區的大學紛紛開設城鄉規劃專業,設置學制為4年,開設最初隸屬于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類,且僅僅開設了景觀規劃、城市設計、城鄉規劃原理等基本課程。隨著時間的推移與不斷探索,各個地區的大學紛紛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城鄉規劃專業教學體系,形成健全的師資隊伍與教學結構[1]。但是,隨著我國教育部門提出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啟動,社會對于城鄉規劃專業人才的需求發生變化,且出現以下兩點問題。
第一,缺乏有力的師資隊伍,教學資源稀缺,教師專業水平較低,教學方法單一。在部分高校中,城鄉規劃專業教師人數在建筑與規劃系的總人數中占有較小的比重,且無論是教授人數、副教授人數,還是學生的碩士學位、在讀碩士研究生人數均較少。另一方面,由于專業設置時間較晚,城鄉規劃教師的學歷結構、專業結構、年齡結構與職稱結構均不合理,且無法有效吸引國內外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導致城鄉規劃專業的教師隊伍力量較為薄弱,無法有效培養人才。
第二,在城鄉規劃專業課程教學結構中,應該是理論與實踐并重,全面開展理論知識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局面。但是,在部分高校中,由于受到嚴重的傳統教學思想影響,教師過于重視理論知識教學,忽略了實踐培訓的重要作用。從課程設計與安排的角度分析,能夠發現,一些高校對于城鄉規劃理論知識具有明顯的側重性,且按照7:3的比例展開理論知識與實踐培訓,無法有效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弱化了專業教學的實踐性,限制了學生的專業能力發展[2]。
2? 民辦高校城鄉規劃專業課堂教學問題分析
一方面,現階段大多數高校都給予了城鄉規劃專業較大的重視與支持,但是,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一些學校的城鄉規劃專業教師較少,且學校的專業實踐設施不足,缺乏實踐基地,學生無法在學習專業知識之后有效鞏固學習成果,無法結合學生自身的需求進行實地操作,無法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此外,由于多種綜合原因,一些學生缺乏學習目標,認為學習這些知識是“無用的”,進而不認真上課,頻繁出現上課溜號,課堂學習效率較低的情況[3]。
另一方面,由于城鄉規劃專業課程教學具有較強的實踐性,且實踐范圍較為廣泛、實踐內容較豐富,教學場地與教學方式的靈活性較高,導致教師沒有在教學過程中明確學習考慮目標。在對學生的設計成果進行評價時,存在較明顯的主觀性,缺乏客觀、公正,導致考核出現偏差,引起學生的不滿,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專業綜合能力,無法有效強化學生的核心素養[4]。
3? 民辦高校城鄉規劃專業教學改革策略
3.1 優化選擇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針對現階段的城鄉規劃專業教學問題,教師要重點關注專業的課程設置,調整課程設置結構,優化選擇課堂教學內容,將城市規劃作為理論知識的主要教學內容。教師要在保證原有城鄉規劃實踐教學操作、教學環節沒有減少的情況下,思考“如何讓學生通過實踐教學進一步掌握專業的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讓學生熟練掌握基本方法?”這一問題,全面培養學生的基本規劃意識與規劃技能,提升學生的城鄉規劃專業核心素養,且有效引導學生思維,拓展學生的知識范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此外,教師要保留現階段的基礎課程設計,合理縮減部分基礎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課外自主學習、現場觀摩等形式獲取這些知識。
3.2 重點強調設計,形成科學的課程計劃
針對現階段的城鄉規劃專業教學問題,教師要重點強調設計教學,結合現階段我國城鄉規劃與發展情況,全面考慮城市發展與建設的人文性、藝術性、復雜性、社會性、技術性及現實性,提出“工程型人才”的培養計劃,轉變原有專業教學培養方向,重點培養專業復合型人才,促使學生具有創新創造能力、實踐操作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在專業教學中培養復合型人才,主要就是要結合現階段國家城鄉規劃的技術要求、管理要求與實施要求,培養學生的理性分析能力、邏輯歸納能力、問題發現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從而保證在城鄉規劃的過程中,復合型人才能夠及時找出存在問題,適當解決問題,還能夠積極交流,有效協調,保證規劃的順利實施。因此,教師要重點關注學生的設計成果,確保設計成果滿足創新性、實踐性、社會性、文化性、發展性的要求。
3.3 提高教師專業能力,建立高素質師資團隊
針對現階段的城鄉規劃專業教學問題,教師要認識到自身能力對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價值,認識到自身對于學生的直接影響。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專業能力,積極參與高校提供的外出學習及培訓活動,把握自我提升機會,完善自身專業知識體系,掌握最新的城鄉規劃理念與專業教育教學觀念。此外,教師還要充分利用高校的院校資源優勢,參加實踐培訓,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深入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專業教學服務。
4? 結語
綜上所述,面臨當下存在的教學方法單一、師資力量薄弱、缺乏明確考核標準等教學問題,教師要進一步改變自身教學策略,調整專業教學方向與教學重心,將社會發展需求作為開展城鄉規劃專業教學的主要參考。在城鄉規劃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優化選擇教學內容,重點強調教學設計,不斷提升自身專業能力與教學水平,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促使學生成為能夠滿足現代社會城鄉建設與發展需求的工程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 吳偉東,張偉,張遠兵.新形勢下應用型高校城鄉規劃專業教學模式改革[J].許昌學院學報,2019,38(4):151-156.
[2] 張楠,余咪咪.“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地方高校城鄉規劃專業教學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9,6(59):155-157.
[3] 莊曉明.高校城鄉規劃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問題探討[J].智庫時代,2018(47):72-73.
[4] 許樹輝.地方高校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討——以韶關學院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8,5(28):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