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薇迪
摘? 要:東北振興背景下,東北地區已經開始走向新型工業化道路,在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健康、光電子、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方面實現了融合式、跨越式發展。這樣的發展趨勢對于職業教育的發展也帶來了較多影響,對于人才的需求也有了很大的轉變,無形當中也為職業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該文將立足于東北振興背景下,以吉林省區域職業教育的發展情況為研究對象,對當前吉林省區域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基本情況進行分析,繼而探索吉林省區域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途徑。
關鍵詞:東北振興? 吉林省? 職業教育? 改革? 發展
東北地區是我國近代工業起步較早的地區之一,已基本形成了以重工業為主體、基礎設施建設比較完善的工業基地。然而近年來,區域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增速變緩,經濟發展舉步維艱,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針對這一情況,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明確了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指導思想、方針任務和政策措施。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標志著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的全面啟動實施。在全面振興戰略政策引導下,東北地區各項基礎設施條件得以改善,市場經濟總量逐漸增加。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吉林省職業教育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為區域的經濟發展輸送了大量技能型人才。2019年國務院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對職業教育的發展制定了總體要求和目標,要求職業教育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職業教育擺在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并指出職業教育的具體指標是到2022年,教學條件基本達標,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型轉變,建設50所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150個骨干專業(群)。為積極響應國家職業教育改革二十條的規定,吉林省對其區域職業教育的發展也制定了相應的方針政策。在東北振興背景下的吉林省區域職業教育已經初具規模,得了較好的成績。
1? 吉林省區域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情況與問題
1.1 職業教育發展規模擴大,技能型人才培養能力提升
當前吉林省中等、高等職業院校規模正在不斷擴大。截止目前,吉林省擁有25所專科高職院校,17.1萬高職(專科)在校生;322所中等職業院校,16.6萬在校生。東北振興背景下吉林省不斷優化教育結構,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基礎,致力于改善職業院校的基本辦學條件。吉林省大批職業院校緊緊圍繞地方產業集群和產業升級的基本需要,積極調整職業教育結構,不斷推進集團化辦學,組建交通運輸農業等多個職業教育集團,開展產教融合性企業建設培育,有效推動了區域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在這樣的情況下,吉林省的實用技能型人才隊伍愈發龐大,增強了吉林省區域內部的職業教育凝聚力,推動了吉林省的校企合作、多元合作辦學的力度,提升了職業教育的辦學實力,同時也促進了職業教育朝著更好地方向發展,為社會提供更多服務。當然,我們也要認識到,吉林省職業院校適應區域行業企業需求的能力有待加強,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發展的動力不足,吉林省職業教育還有待繼續深化改革發展。
1.2 職業教育滯后于區域經濟發展,專業設置與人才需求有出入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實施促使吉林省區域經濟得到了巨大的發展,經濟的發展也帶來了更多人才需求,尤其是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這些人才主要是由職業院校所培養。當前職業教育的發展,已經為社會輸送了一大批優秀人才。但是由于吉林省職業教育沒有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做出及時變化,專業設置和結構布局還沒有根據區域經濟發展而進行調整,這也使很多職業院校在設置專業的過程中,更多的偏重于第三產業,而忽略了第二產業和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實際需求,專業設置相對落后的情況。教學內容更新相對較慢也使得吉林省區域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不能滿足當前的發展需求。很多學校的專業設置都朝著同一類型發展,導致有些方面的人才資源富足,但有些方面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嚴重匱乏,勞動力結構不平衡,難以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這也導致了吉林省區域的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的耦合度不夠,人才的發展不能為區域經濟高效服務。
1.3 職業教育經費投入不足
東北振興背景下,很多吉林省職業院校因受經費投入、基礎設置設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辦學環境和辦學規模還存在較多問題。部分職業院校實驗室設施稀缺設備落后,缺少實訓基地,不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動手平臺,限制了對職業人才的培養。
1.4 教師隊伍建設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在東北振興背景下,吉林省區域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存在著數量、質量和結構等方面的問題,不能滿足吉林省對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雙師型教師在整個教師隊伍中所占比例較少、獲得雙師型稱號的教師在專業課教師中所占的比例也較低。很多職業院校的老師都沒有到企業進行掛職實踐的經驗,部分職業院校也沒有實施自主聘任兼職教師的制度,教師隊伍建設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2? 推動吉林省區域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策略
發展至今,東北地區的老工業基地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已經步入了全面振興的階段,在此背景下調整職業教育發展和改革的基本策略能夠有效地緩解吉林省區域內部的勞動力結構,解決地區的就業問題、經濟發展問題,推動吉林省走向新型工業化道路。在2019年8月吉教聯印發的《吉林省職業教育服務“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當中,對吉林省職業教育提出了總體要求和改革目標,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服務建設吉林現代化經濟體系和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需要,聚焦“三個五”發展戰略、中東西“三大板塊”建設、“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發展。
2.1 加快改革,創新機制,政策傾斜推動發展
根據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通知規定,要不斷地鼓勵職業教育辦學體制和管理體制等多方面的發展。政府應在吉林省職業教育發展中發揮主導作用,通過政策的傾斜與經濟的引導,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切實落實職業院校的辦學自主權,保證學校依法享受開展教學科研活動的權利,確保學校能夠自己調整和設置相應的學科專業,自主培養人才。鼓勵其他社會力量支持辦學,創新籌資機制。同時,建立職業教育聯席會議機制,充分發揮教育、發改、科技、財政等相關部門的積極作用,進行統籌發展。充分發揮職業院校的模范帶頭作用,通過樹立示范性院校來帶動其他職業院校的教育優化發展。
2.2 深化校企合作,推進產教融合,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吉林省應當不斷創新職業教育辦學機制,給予當地企業共同參與辦學的機會,形成校企合作的良好局勢。職業院校與企業開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辦學,或舉辦分院、專業、實習實訓基地等。政府為企業提供相應的優惠政策,學校為企業提供所需的課程、師資,企業利用所具有的資本和技術,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培養學生,實現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崗位實踐能力相對接。企業還可以入駐職業院校中,建設教學與實踐為一體的實訓基地,幫助院校建立實訓課程體系,指導師生學習實踐,以此校企加強長期合作,促進產教融合發展,打造集實踐教學、社會培訓、企業真實生產和社會技術服務于一體的高水平職業教育實訓基地。
2.3 優化職業教育專業結構,有效對接產業結構升級
職業院校應優化專業結構以及特色課程設置,建立健全專業設置定期評估機制,將吉林省各個區域經濟發展與辦學理念、辦學特色有機結合。同時,職業院校應與企業聯合,圍繞吉林省支柱、戰略新興產業打造面向行業市場發展的特色專業,以便培養適應企業崗位需求的人才,有效對接產業結構升級。
2.4 開展高質量職前職后培訓,推進學習成果的認定、積累和轉換
引導學生終身學習自覺學習,為其提供相應的學習平臺,打通中職、高職、本科人才培養和成長通道,開展分層分類技能培訓,讓更多的學生享有接受教育的機會,不斷提升人才的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職業教育培訓機構與企業之間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向企業提供專業化的服務和培訓,加大對職工的職前職后培養力度,提升職工的就業能力,提升企業競爭力。同時,推進學習成果的認定、積累和轉換。建立全省學分銀行和學分認定轉換服務平臺,推進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學校學分互認、學籍互轉、資源共享,幫助部分學業困難學生按規定在職業學校完成義務教育并接受部分職業技能學習。
2.5 加強職業教育交流合作,培養優秀教師資源
吉林省應當積極探索職業教育區域開放合作辦學的新模式,鼓勵各類職業院校開展形式多樣的合作。建設一批示范性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以一兩所學校為典型,創辦條件優良、國際化程度較高、師資力量較為雄厚的職業院校辦學試點,與國內外的一些學校整合優質資源,引進先進教學經驗和教育理念,引進人才培養模式。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也為教師們提供進修學習的機會。同時,職業院校與企業合作,教師深入企業學習培訓,使其擁有更豐富的一線實踐經驗,積極推進職業教育過程中的教師隊伍建設,提升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
3? 結語
隨著東北振興背景下東北經濟的持續發展,對吉林省區域經濟多元化的發展和職業教育結構提供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探索吉林省區域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不僅能夠為吉林省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資源,同時也能夠通過人才的力量推動地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發展至今,吉林省區域的職業教育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已建成以“職業教育文化”為特色的長春職業教育園區、以“產教結合”為特色的吉林職業教育園區和以“資源共享、文化引導、技能傳承、雙創示范”為特色的遼源職業教育園區,進一步夯實了高職院校的發展基礎,在東北振興的背景下,緊緊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立足于吉林省基本現狀,推進產教融合發展,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不斷培養優質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優化吉林省區域內的產業結構布局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做出更多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劉秀芬.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迎接東北振興挑戰[J].科技信息:學術版,2006(5):332,335.
[2] 邵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與東北地區職業教育發展[J].教育探索,2006(7):37-38.
[3] 宿欽靜.吉林省社區職業教育發展對策的研究[D].吉林農業大學,2007.
[4] 杜寶旭.淺析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建設[J].理論界,2005(7):118-119.
[5] 遲旭.區域經濟視域下吉林省職業教育制度設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
[6] 秦磊.探究區域特色,謀求東北農村職業教育發展[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9,25(11):1-8.
[7] 李少元.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農村教育對策探索——吉林省舒蘭市農村教育問題調研報告[J].教育發展研究,2004,24(11):43-45.
[8] 白廣申,閆艷.東北振興視域下高職院校服務地方區域經濟發展的窒礙與突破[J].船舶職業教育,2015,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