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小學語文作文已得到人們的重視,為了切實提升小學生的作文水平,語文教師必須要深入研究教學方法。通過創新分類指導教學方案,不斷為學生學習作文創造條件,從而在最大限度上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本文對小學語文作文分類指導教學的創新進行簡要的分析與探究,希望對語文教師開展作文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作文教學;學習能力;寫作能力;語文素養
一、 引言
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做重要的一個階段就是小學教育,而小學語文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及價值觀的重要課程。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從作文中體現出自身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其目的不僅是為了教授知識,還能教導學生為人處世的方式等。要做到這樣的教育目標,就要教師利用情感教育的方式去做,教師利用情感教育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寫作,也同樣要結合自身的情感來思考問題,只有這種方式來引導,才可以讓學生寫出一篇高質量的作文。眾所周知,作文是語文學科中的重要組織部分,其本質在于鍛煉學生體驗生活和感悟世界的能力。學生依據課題進行寫作,通過利用優美的文字,表達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知,以及抒發自身的情感,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思想內涵,促進學生人文素質的發展。在小學教育階段,對學生進行作文指導教學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小學生正處于思想不成熟、智力發展的重要階段。通過利用作文教學,逐步幫助學生積累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能夠有效開發學生的智力和思維。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本著“育人為本”的理念,對學生開展作文分類指導教學。教師依據學生個體能力的差異性,對學生進行針對的、個別的作文教育,能夠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從某種層面上看,訓練學生寫作能力,有助于豐富學生的語文眼界,拓寬學生的語文思維。通過挖掘實際生活,不斷帶領學生整合寫作素材資源,從而實現學生“外在”到“內在”的轉變。
二、 現階段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弊病
(一)作文教學內容不貼切,針對性低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與發展,讀與寫的關聯性變得越來越強。教師想要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就必須要依托大量的、優質的閱讀資源,以及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然而在實際作文教學中,一些教師過于急功近利,忽視了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以及學生個體的素質情況。由于沒有充分考量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學習觀等方面的因素,給學生布置了超越其理解范疇的寫作內容,致使學生學習作文變得越來越困難,寫作水平發展遲緩。不貼切、不切實際的教學內容,使教學過程不僅缺少針對性,還缺乏實效性。久而久之,會遏制學生的寫作興趣,不利于學生語文素質的協同發展。
(二)相關范例選不合理,過于成人化
基于小學生的心理特質和行為特征,教師必須要重視保證學習環境。為了充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還必須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而不可用自己的意識,規范學生的寫作思維空間。眾所周知,小學生獲取寫作知識,大多要從模仿開始學起。因此,教師一定給學生尋找一些適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的范文,讓學生依據范例材料,進行自主的模仿學習。然而在實際作文教學中,教師選擇了不符小學生性格特點,不能滿足學生訴求,過于成人化的范例,給學生學習寫作帶來一定的難度和壓力。這種脫離實際的教學方法,非但沒有拓寬學生眼中的世界,反而壓縮了學生的思維格局,大大阻礙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與素質發展。
(三)作文教學地位不高,學生主體地位差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作文教學的重要性。一些教師認為只要依據課本教材,對學生進行常規性語文教育就足夠了,致使作文教學數量和質量都存在嚴重的問題。再加上沒有貫徹新課改的實質要求,使學生在學習語文時出現了知識斷層的情況。尤其是在實際作文教學中,一些教師采用了“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只是對學生進行硬性的寫作知識灌輸,沒有給學生接受和消化作文知識的時間和空間,致使作文教學效果極其低下,不利于塑造學生的人文品格。這種教師教學地位高,學生主體地位低的教學模式,不僅給學生學習造成了負擔,也使得學生學習的效率變得越來越差。
(四)學生缺少寫作勇氣,寫作學習吃力
學習作文講究的是技巧。它需要學生依托自身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由于小學生語文知識不夠,社會閱歷不足,以及缺少情感體驗,在實際作文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思維短路,大腦一片空白的情況,從而使得一些學生產生懼怕作文課,缺少寫作勇氣的情況。如果教師不能對學生進行及時的指導,很容易使學生養成不良的寫作習慣,阻礙學生的學習與成長。
三、 加強小學語文作文分類指導創新的方式方法
(一)培養學生的寫作意識,激發學生寫作潛能
在新課改教學宗旨的要求下,培養學生的寫作意識,激發學生的寫作潛能,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實際作文分類指導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本著因材施教的理念,訓練每個學生的寫作能力。首先,教師應借助網絡技術,給學生搜尋一些小故事。通過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故事情境,增加學生的生活與情感體驗。其次,教師應鼓勵學生學習作文。通過利用編故事、講故事的方式方法,不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興致正濃時,對學生滲透一些基礎作文知識。最后,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體素質情況,對學生進行更加細致的“一對一”指導。通過帶領學生認識字、詞、句的涵義,幫助學生提高語文審美能力,促進學生養成積累好詞好句的習慣,從而為提升寫作水平奠定基礎。
(二)注意觀察和檢索生活,積累各類寫作素材
在理解能力這方面,小學生比較有局限性,教師給班級當中所有的小學生系統傳授知識時,則要根據小學生平時的生活實際,引號小學生根據生活經驗來學習相關的知識。在實際課堂教學活動中進行語文作文分類指導的同時,引導學生運用聯系生活實際的方法,以此來激發出學生的真實情感,從而使學生的作文感染力得到提升。從某種層面上看,學習語文需要重視觀察。一般來說,小學生對事物認知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觀察能力差。基于此,教師一定要在日常作文教學中,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觀察,發現事物發展的變化和規律,從而為寫作提供客觀基礎。比如說,當教師要求小學生去寫關于父母對他們的愛的相關作文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們列舉出生活中可以體現父母對他們的愛的事情,例如小東的爸爸因為小東年齡小,覺得放學之后回家途中不太安全,所以每天放學都在學校門口接小東放學。小明生病了父母因為這個事情很著急、難過。引導班級中的小學生,列舉出在生活中能體現出父母對他們的愛的事情,激發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利用好實際生活當中豐富的寫作素材。這樣既能提高實際課堂教學的教學效果,還可以達到分類指導教學的目的,從而提升小學生的寫作水平。另外,教師也應重視培養學生的興趣。例如,教師在教《大自然的啟示》時,可以先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大自然情景,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然后讓學生依據生活經驗,說出一些大自然的現象。通過自由討論,逐步引導學生學習文章。這種引導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幫助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尤其是在閱讀文章時,學生能夠檢索知識內容,不斷豐富自身寫作所需要的素材。
(三)構建優質教學環境,提高學生寫作積極性
構建優質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寫作積極性,是提升學生寫作水平的重要方式。在分類指導教學中,教師需要依托各種先進教學技術,不斷豐富教學方式方法,不斷開展趣味性的教學活動,才能給學生打造一個學習氛圍濃厚、輕松快樂自由的課堂環境。例如,教師在實際分類指導教學中,可以融合各種教學方法,如游戲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換位學習法等,不斷為開展課堂活動提供條件,促進學生汲取寫作知識。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作文知識,教師一定要重視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通過與學生一起分享生活中的趣味趣事,帶領學生進行基礎寫作,從而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逐步提升學生作文品質。
(四)提升學生主體地位,鼓勵學生表達自我
在作文分類指導教學中,提升學生主體地位是十分重要的。為了提升學生主體地位,使學生獲得更多消化知識的時間,教師必須要學會放權。通過減少知識講述時間,增加學生自主學習時間。不斷將硬性的知識灌輸,轉變為行之有效的分類指導,從而在最大限度上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另外,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思考作文學習,教師必須要鼓勵學生表達自我。通過培養學生敢于表現、敢于質疑的精神,帶領學生一起探究作文學習,從而培養學生開拓創新精神,提升學生寫作水平,發展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五)根據學生的興趣來引導寫作
小學生的知識水平是有局限性的,并且自我管理方面也比較差,因此小學生的興趣前提,是教師要提升小學生作文教學的重要條件。這種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使傳統教學中的不足得以彌補。實際的課堂教學活動當中,使小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來吸引小學生注意力。教師在引導小學生寫關于四季類的作文時,可以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有關四季的美麗景色,然后引導學生回憶他們記憶中的四季都是什么樣子,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并且向老師列舉出小組討論的結果,老師再用一些視頻、圖片等展示小學生所表達的內容,這樣可以使小學生加深印象,從而讓小學生的寫作內容更加豐富、生動、具體。
四、 結語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重視提升作文教學地位。通過對學生進行分類指導教學,不斷發現每一個學生在學習寫作時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通過解決學生寫作難題,幫助學生喜歡寫作,從而在提升學生寫作思維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文字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曉明.小學語文作文分類指導教學的創新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2):97-98.
[2]金盾.小學語文作文分類指導教學的創新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7):136.
[3]晉萬麗.小學語文作文分類指導教學的創新探討[J].才智,2016(25):149.
作者簡介:馬紅,甘肅省臨夏市,甘肅省臨夏市八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