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知識基礎、師資力量、教學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當前我國農村高中的英語教學水平雖然已經有了較大的提升,但高中生的英語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仍然存在著很大的不足,而這也給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帶來了較大的困難,為此,本文對農村高中生英語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不足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同時結合實際教學經驗,針對提高農村高中生英語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提出了一些較為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聽力;口頭表達能力
一、 引言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應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進一步學習和運用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跨文化交流能力。”而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則正是有效運用英語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直觀表現,以及實現跨文化交流的關鍵影響因素。由此可見,對于學生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是高中英語教學的核心目標之一,而針對提高農村高中學生英語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的相關研究,也同樣是十分必要且具有現實意義的。
二、 農村高中學生英語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不足的原因
(一)思想觀念過于陳舊
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推進雖然使高中英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發生了較大的改變,但在很多農村地區,教師與學生仍然對英語學科存在著一些錯誤的思想觀念,這不僅直接影響到了農村高中的英語教學效果,同時也使學生聽力、口語等方面能力的發展受到了限制。例如,在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需要運用英語知識的機會并不多,英語交流的機會更是少之又少,因此部分學生會存在“學習英語毫無用處”的思想,且不愿進行英語學習,而在這樣的觀念下,其英語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自然也就很難得到提升。另外,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由于高考中英語口語測試成績并不計入高考成績,而聽力部分的分值也比較少,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對聽力訓練與口語訓練并不重視,這同樣對學生英語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的發展造成了影響。
(二)學生學習習慣較差
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較廣的語言,要想真正掌握這門語言,具備運用這門語言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必須要經過系統性的學習與長期訓練,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同樣需要長期堅持進行聽力訓練與口語練習,才能夠使自身的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得到提升。然而從目前來看,由于很多農村學生接觸英語的時間較晚,對英語學科的學習興趣也比較低,因此并未能夠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不僅不愿在學習過程中將英語“讀”出來,同時對于聽力訓練,也抱著應付了事的態度,僅在教師的要求下“做做樣子”。這樣一來,學生無法每天堅持進行練習,無論是口語訓練還是聽力訓練,其效果都會比較有限,英語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的提升也會因此而變得十分緩慢。
(三)教學模式比較傳統
在新課程改革的影響下,很多新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雖然已經在高中英語實際教學中得到了貫徹與應用,但仍然有不少農村高中英語教師習慣于按照以知識灌輸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無論是單詞、語法的學習,還是閱讀教學、寫作教學,都會在知識講解上耗費大量的時間,而在講解的過程中,也很少會與學生互動,有些學生甚至一堂課下來都沒有發言機會,這對其英語口頭表達能力的提升顯然是非常不利的。另外,由于農村高中生的英語基礎較差,如果教師在課堂上過多地使用英語,很容易影響教學效率,甚至使學生出現“聽不懂”的情況,因此很多農村高中英語教師不得不在課上大量使用漢語來講解英語知識,這雖然能夠讓學生了解、記住單詞、語法等基礎知識,但對其聽力、口語等方面的能力提升卻并不大。
(四)學生學習自信缺失
與很多從小接觸英語的城市學生相比,農村高中學生在英語學習上一直都比較缺乏自信,一方面是由于學生在學習英語時經常會遇到困難,在無法有效解決困難的情況下,逐漸就會對自己的英語水平、英語學習能力產生懷疑,甚至存在著“自己學不會英語”的心理暗示,在這樣的心理狀態下,英語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的發展也都會嚴重受限。而另一方面則是由于學生對比較陌生的英語存在著畏懼心理,經常會害怕自己因說錯、聽錯英語而被他人嘲笑,因此平時在英語學習中一直都十分被動,不愿主動進行口語練習與聽力練習,這樣的學習方式同樣不利于學生口語及聽力能力的提升。
三、 提高農村高中學生英語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貫徹素質教育理念
針對農村高中學生在英語聽力、口頭表達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教師首先還需從自身教育觀念入手,對素質教育理念進行深入理解,正確認識英語教學的目的及意義,并在此基礎上對教學策略進行調整,將口語教學與聽力教學同樣列入核心教學內容中來,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多進行聽力、口語訓練的機會。這樣在教師教學觀念發生轉變的情況下,學生對于英語口語、聽力的重視程度也會隨之提升,并在學習中按照教師的要求認真完成口語練習、聽力練習任務,為自身英語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礎。另外,為了改變學生對英語學科的錯誤認知,教師在教學中除了要帶領學生進行英語知識的學習與運用,同時也要積極聯系現實生活,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境、問題與英語知識聯系起來,鼓勵學生運用所學英語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這樣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學習英語的現實意義,對英語學科的重視程度與學習熱情也會因此而大大提升。例如,在學習“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創設“傳統節日文化宣傳”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扮演“中國傳統文化宣傳者”的角色,結合本節課所學的情態動詞等知識,用英語向外國朋友介紹中國傳統節日。通過這樣的課堂活動,學生會更加樂于學習英語知識,用英語進行口語表達,而其英語口頭表達能力也會在這一過程中得到提升。
(二)規范學生學習習慣
聽力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的提升離不開持之以恒的練習,因此在農村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還需從長期的角度出發,利用早自習等空閑時間帶領學生每天進行口語練習或聽力訓練,并在學生取得進步后及時予以表揚、鼓勵,這樣一來,學生能夠清晰察覺到自己的進步,明確聽力訓練、口語練習的效果,在之后的學習中,進行聽力訓練、口語練習的積極性也會更高,長期下來就會逐漸將這種訓練方式發展為自覺的學習習慣。當然,由于部分學生的意志力較差,很難持續堅持下來,因此教師還需以教材中的課文為基礎,對聽力訓練、口語訓練的內容進行動態化調整,設計一些趣味性的訓練活動,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把口語、聽力訓練習慣長期堅持下去。例如,在完成“Astronomy: the science of stars”這一課的學習后,就可以以行星為主題設計聽力訓練活動,為學生播放一些介紹行星的英文紀錄片片段,并在結束后向學生提出一些天文學問題。通過這樣的聽力訓練活動,學生會逐漸對聽力訓練產生興趣,學習習慣自然也會隨之養成。
(三)全面拓展課程內容
除了最基本的語言知識外,英語聽力與口語能力往往還與學生的英語國家文化背景了解程度、語言習慣、語言思維以及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相關,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由于教材上的內容比較有限,而學生所處語言環境也并非是英語語言環境,因此單純依托教材展開教學并不能夠讓學生的這些能力素養得到提升。基于這一情況,農村高中英語教師還需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在向學生傳授教材基礎知識的同時,引入各種課外知識內容,同時以共同探究、小組討論等模式展開課外知識學習,這樣學生會對英語及英語國家相關知識擁有更多地了解,并在探究的過程中找到更多“聽英語”“說英語”的機會,這對于其英語聽力與口語能力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例如,在學習“Healthy eating”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在講解“Ought to”等知識的同時,為學生介紹中西方飲食習慣的差異,并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與相關了解來制訂健康食譜,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分享給其他同學,這樣學生既可以了解到一定的英語國家飲食文化知識,也會擁有良好的英語知識運用機會,這對于聽力與口語能力提升是很有幫助的。
(四)重視學習興趣培養
農村高中生之所以會對英語學習、口語表達缺乏信心,主要是由于其本身對英語缺乏興趣,同時在面對具有一定難度的高中英語知識及聽力、口語訓練時,又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畏難心理。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完全可以在課上調整教學策略,一方面用豐富的表情、語言、肢體動作來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逐漸進入到放松、愉悅的狀態中來,這時再進行聽力訓練與口語練習,學生的發言積極性就會更高。而在另一方面,則需要堅持漸進性原則,根據農村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對口語練習、聽力訓練的難度進行調整,并在學生取得進步后進行表揚、鼓勵,幫助其樹立信心,之后再逐步提升訓練難度,鼓勵學生勇敢面對、戰勝學習中的困難,這樣可以有效消除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畏難心理,使其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能夠在高中階段得到更快的提升。
四、 結束語
總而言之,農村高中英語教學雖然在教學模式、教學理念、學生興趣培養等方面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并給學生的聽力、口頭表達能力提升帶來了不小的困難,但只要能夠明確問題的原因,通過課程內容拓展、學習習慣培養等措施來對教學策略進行調整,提高學生英語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的教學目標仍然是能夠得到實現的。
參考文獻:
[1]韓冬.農村初中英語聽力教學現狀調查分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9.
[2]倪兆學,宋連軍.農村高中學生英語聽力元認知策略培訓實證研究[J].英語教師,2019,19(8):59-67.
[3]樊江林.新課改下如何提高農村高中學生的英語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J].文教資料,2017(15):213-214.
[4]林麗水.淺談農村高中英語口語教學現狀及應對措施[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5(4):253-254.
作者簡介:
張純純,福建省晉江市,晉江市永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