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亦斌
【摘要】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要充分發揮小學中高年級學生自主管理班級的能力,實施學生自主管理,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和自我管理能力。然而,從目前中高年級班級管理的現狀看,班主任終日瑣事纏身,疲憊不堪,甚至包辦代替,成為全班的“家長”,學生只有“聽話”或“服從”。本文針對小學中高年級班級管理的現狀,提出學生自主管理班級的培養策略,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管理的積極性,發展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給予學生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
【關鍵詞】小學生;中高年級;自主管理 ;對策
班主任是班級的教育者和組織者,是學校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得力助手,對一個班的學生工作全面負責,組織學生的活動,協調各方面對學生的要求,對一個班集體的發展起主導作用。但在班級的實際管理工作中,諸多班主任往往把主導作用變成主體作用,成為全班的“家長”,久而久之,逐步把專制主義引入班級管理,形成一種表面統一、嚴謹,卻缺乏內在活力和個性的“克隆”班級,這樣只能同素質教育的指導思想背道而馳。葉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為了不教。”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班主任的“有為”解放成“無為”,而讓學生從“無為”走向“有為”(即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管理一天天走向自律、自治、自我管理)。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是多么重要。下面結合我的班主任工作經歷,談談構建小學生中高年級班級自主管理的培養對策。
一、小學中高年級班級管理現狀
第一,學生缺乏責任意識。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為多,在他們的心中沒有他人,只有自己,自控能力差,同時,他們沒有對班集體“負責”的機會和意識,而我們的父母也認為做好自己就行,班級管理是老師的事情,未能體會到培養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對學校班級管理缺乏強烈的責任感。第二,學生合作意識淡薄。不少學生重自我,輕集體,以我為中心,對班集體漠不關心,主動為集體做好事少之又少。學習成績好的同學,也不肯主動參與管理班級的業務,認為在學校學習成績好就行,管理班級的事最好不叫我,更談不上學生之間管理的合作。第三,教師對班級自主管理的意識不強。許多教師班主任終日瑣事纏身,疲憊不堪,甚至包辦代替,成為全班的“家長”,學生只有“聽話”“服從”,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參與班級的自主管理,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他們認為班不出“亂子”就行,別理會我用什么管理方式。
二、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班級自主管理能力培養策略
基于多年教學實踐和經驗總結,小學生中高年級學生班級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對策主要有以下幾點。
1.確立班級自主管理目標,增強學生自主參與意識
確立目標是任何管理活動的起始環節。我每接到新的班級,就會和全班同學商量制定班級奮斗的總目標:創設良好環境,形成健康向上的班級風貌。要實現這個總目標需要全體同學的努力,這就需要每個同學確定自己的個人目標。在設立目標時,我根據個人及班級具體情況設立“跳起來能夠摘到果子”的可行性合理目標。比如在常規管理活動中,我按照周次來制定目標:一周不遲到、一周按照學校要求穿著校服、佩戴紅領巾;一周按照要求完成各科老師布置的作業;一周堅持做好一次值日生;一周堅持做到出操集隊安靜整齊;一周堅持做好眼保健操;每個同學都有一張常規評比的表格,堅持做好記錄。做不到的做到的都要登記。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通過記錄掌握自己的表現,根據表現再給自己制定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的新目標。有時“一周一目標”學生做起來比較難,有困難的孩子還可以讓他“一天一目標”,一天一反饋,這樣做起來難度降低了,孩子也就能夠感受到做好這些小事并不難,而每一個小目標的實現都使他們產生自信心,讓他們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產生成就感,激發他們朝更高的目標奮進,每個學生都有了自主管理的參與意識。
2.創設班級自主管理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參與興趣
建立好一個班級,要培養好一個班級的集體榮譽感。班主任要激發他們對集體事情的關注熱情,激發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興趣,讓班級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在具體安排時,我本著揚長避短,增強自信心,發掘學生的潛能的原則。如小梅同學工作能力強,有很好的管理組織能力,學習成績又非常優秀,在同學中有較高的威信,我就專門開設了一個崗位叫做班主任助理,由她負責對班級干部的培訓,負責召開班干部會議,及時指導各個部門做好工作,盡量學生的問題由學生們自己來解決。小強同學畫畫寫字好,又有很強的組織能力,我就讓他負責每學期的黑板報,他不僅要把每次出墻報的同學按照好中差水平編組,還要給予墻報前的指導,包括主題內容、編排設計、色調的選用、墻報出好后還要進行評價,學生輪流出墻報。考慮到學生需要,有部分崗位還采用了交替制和合作制,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鍛煉和學習的機會,而且促使那些管理能力較差的學生參與活動,在集體活動中提高他們的能力,促進全班學生管理能力的平衡發展。
3.加強班級自主管理指導,提高學生自主參與能力
第一,競選班干部。過去,一般情況下班干部是由老師指定或由學生提名,然后由投票產生。為了讓每個學生展示自己的才華,我在班上實行“班干部競選制”,只要自己認為適合哪個職位或想擔任哪個職務,都可以參加競選,每人寫一份演講稿進行演講,讓其他學生根據演講和平時工作能力對競選者進行投票。通過參與競選,使學生有了自我表現的機會。
第二,分工要明確。在班干部隊伍的建設過程中,班主任所起的作用是扶持、幫助、指導班委會明確各個崗位的具體職責,聯系班級實際情況,幫助班委會確定的基本分工。如班長:負責班內全面工作,組織班內、學校的各種活動。副班長:協助班長和其他班干部的各項工作。體育委員:負責課間操的考勤,組織、檢查、保證課間操及眼保健操的質量,組織各種體育活動。衛生委員:負責衛生值日的安排及大型衛生活動的組織、檢查。宣傳委員:負責組織板報組出好黑板報,配合墻報小組的學生及時反饋評優結果,寫好班會的標題等。每一個崗位的學生通過崗位職責就清楚地明白自己該管什么,該怎么管。
第三,建立監督機制。我在班上設立了監督崗,如果學生對班干部的工作有意見,可以進行投訴,由監督崗的成員進行調查處理。學生們中間發生的事情盡量讓他們自己去解決,這樣既鍛煉了能力,又使他們學會了工作的方法,更明白在行使班級管理權力的同時,感到一種責任、一種制約。
第四,在班上建立競爭機制。在班級里可以進行“先進小組”的競爭,在小組里可以進行“先進個人”的競爭,通過評選,可以為表現最優秀的小組及個人照一張相,并打印出來,貼在展示欄。沒有競爭就沒有發展,沒有發展就沒有創新。通過競爭使每個學生把自我管理看作是自己的責任,學生在競爭中既培養競爭意識,又提高競爭能力,養成學生自強自立,自信向上,堅韌頑強的品格。班級也會充滿活力,充滿朝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