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瓊
【摘要】語文在小學教學中起到重要的啟蒙作用,能夠有效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基礎能力,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綜合提升。但是,在小學階段,相比于數(shù)學等其他學科教學而言,語文教學難度較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習大量的漢字,進行大量的閱讀和寫作,導致學生在學生過程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學習興趣。因此,本文主要以2004語文出版社S版小學三、四年級語文教材為例,通過分析目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學生的學習特點,針對相關具體教材內(nèi)容,分析目前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采用何種教學方法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關鍵詞】語文教學;學習興趣;教學方法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多種知識的啟蒙階段,也是學生打基礎的重要階段,在本階段學習中,能夠有效培養(yǎng)和改善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作為中小學學習的重要課程之一,在學生學習生涯中起到打基礎、提高學習能力的重要作用,是學生打下良好、堅實基礎的重要學科。由于學生的語文表達和理解能力較弱,導致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上課開小差等現(xiàn)象,相比于數(shù)學、英語等學科而言,很多小學生認為語文課程非常枯燥、無趣,從而導致很多小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對相關知識提不起學習興趣。因此,對學生進行興趣教學是非常重要的。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由于受到小升初壓力以及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導致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模式教學傳統(tǒng),降低學生學習效率和興趣,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容易出現(xiàn)上課開小差等現(xiàn)象。同時,受到教材內(nèi)容編排影響,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學內(nèi)容不感興趣,導致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性和主動性較低,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部分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生的個性化以及學習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大量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使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降低學生思維發(fā)散能力,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成就感,降低學生學習興趣。另外,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由于語文學習難度較大,學生識字量較少,對很多文字的應用和理解不到位,導致在學習過程中無法充分對相關內(nèi)容進行解釋和說明,從而降低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探索欲望。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對策探索
第一,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有效提高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興趣,首先需要改變自身的教學方法,通過解讀最新版的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改良,摒棄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材內(nèi)容隨機應變,靈活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吸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力。其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造相應的教學情景,通過情景教學法提高學生對教材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自覺被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景所吸引。通過情景教學法,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效率,使原本較為枯燥的語文課堂變得有趣。例如在四年級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年紀較小,在學習過程中對教材內(nèi)容理解教學淺顯,甚至有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開小差,教師在對教材內(nèi)容《我站在祖國地圖前》一課進行教學時,可以使學生分段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后,向同學們講述有關祖國五湖四海特點、地域文化、民族特色等,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祖國風景瀏覽觀光的情景,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想象我國山河湖海的壯麗景色,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提起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教材內(nèi)容,使學生在情景教學中,深刻體會作者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的深厚感情。
第二,采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有效提高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控制自身的情緒,降低在課堂的嚴肅感,通過采用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提高教學風趣感,使教學過程變得輕松有趣。另外,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采用風趣、幽默的教學語言,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營造一種輕松、有趣、愉悅、快樂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強對相關知識的學習興趣。例如,在三年級《狐假虎威》和《鷸蚌相爭》一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利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向?qū)W生講述發(fā)生在老虎和狐貍、鷸蚌相爭之間的故事,通過模擬老虎與狐貍、鷸蚌對話的語氣,模仿老虎和狐貍、鷸蚌相爭時的表情等,利用風趣的教學語言,引入教學內(nèi)容,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了解和明白此則寓言故事想要告訴大家的人生哲理。
第三,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推動學習氛圍。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能夠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效率。例如,在三年級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更好地向同學們講解《奇異的植物世界》一課,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通過ppt演示、動畫、圖片展示等方式,使學生了解課文中涉及到的植物,通過多媒體教學方式使學生了解植物是怎樣生長以及植物的作用等。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引入多媒體教學設備,利用多媒體展示效果,能夠更好地推動課堂學習氛圍,使學生通過多媒體和網(wǎng)絡教學工具有效了解平時生活中沒有見過的新事物,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
第四,通過凸顯學生學習地位,提高學生學習動力。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主要采用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在講臺上講課,通過提問和學生回答的模式,使學生在講臺下對教師所講內(nèi)容進行勾畫記憶,隨著新課改和素質(zhì)教育不斷深入,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不再實用于現(xiàn)代課堂。為有效提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興趣,使教學模式得到有效轉(zhuǎn)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明確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個體差異,針對學生學習特點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價值,真正成為學習主人。例如,在四年級詩歌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隨機選取同學對詩歌進行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根據(jù)自己對《望洞庭》《菊花》《楓橋夜泊》的理解,對古詩節(jié)奏和停頓進行劃分,并根據(jù)學生的朗誦情況進行評價,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信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高。
總之,興趣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最好的教師,通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運用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吸引學生注意力、通過因材施教,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等教學方法,能夠打破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進一步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興趣,使語文教學課堂充滿活力。
參考文獻:
[1]賈占華.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課程教育研究,2019(52):161.
[2]顏景霞.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國農(nóng)村教育,2019(32):90.
[3]喬金巧.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國農(nóng)村教育,2019(3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