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紅
【摘要】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高中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的英語學習很大程度上,就是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的養成過程。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基于此,本文對高中生英語學習習慣的培養作系列探討。
【關鍵詞】高中學生;英語;學習習慣
世界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由此可見,習慣在一個人的成長與成才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高中學生來說,能夠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績。本學期筆者任教高二理科班,學生的英語基礎比較薄弱,成績不太理想。通過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和仔細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筆者發現,一些英語成績比較好的同學,往往有著非常好的英語學習習慣;而一些英語學困生,往往課上低質量聽課, 課后完成作業敷衍了事, 沒有形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好習慣。在了解了這些情況以后,筆者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一些具體的做法。
一、培養學生課前認真預習的好習慣
俗話說:“課堂臨時抱佛腳,不如課前預習好。”預習可以培養和提高同學們的自學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學生通過預習,自己閱讀課文,得到理解,當討論的時候,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的結果相吻合,就有了成功的快感;或者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結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長的思索;并且預習的時候絕不會沒有困惑,困惑而無法解決,到討論的時候就集中了追求理解的注意力。這種快感、思索與注意力,足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增進閱讀的效果,有很高的價值。”特別對于學困生來說,通過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預習,一方面,他們掃除了聽課中的一些障礙,能夠逐步跟上老師上課的步伐,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因為上課聽懂了,課后用于復習的時間相應減少,做作業的速度相應加快。因此,對于每一個學生來說,課前預習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培養學生課中積極投入的好習慣
課堂是學習的主陣地。高中學生的學習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老師上課講授知識,強調重難點。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好課堂的四十分鐘,又怎能期待學生課余花更多的時間和功夫去查漏補缺?因此,教師首先要培養同學們上課認真聽課的好習慣。那么,如何培養呢?筆者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抓起:一是加強有效的課堂觀察,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在真實的課堂里,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相互交織在一起的,學生通過傾聽、與教師對話、交流建構自己的學習方式,改善學習行為,獲得新的認知與情感體驗。可以說,教師的課堂行為、學生的學習習慣及課堂環境都在影響學生的學習。實踐證明,通過有效的課堂觀察,可以幫助學生克服拖拉懶散的學習作風,改善學生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中來。二是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深度挖掘教材,設置一些與學生密切相關的問題,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在講到Module 3 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時,首先通過圖片和文字展示,讓同學們充分了解到這些偉大女性的感人事跡。然后設置問題:Who is the greatest woman you admire most?Why?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并積極用英語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此外,教師可以在一個學生回答完后,繼續提問其他同學:Who does he/she admire most?What about the reason?通過這樣的連鎖提問,不僅可以培養同學們尊重其他同學、認真聆聽的習慣,也營造了積極和諧的課堂氛圍,為良好學習成績的取得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三、培養學生課后及時鞏固的好習慣
英語學習,僅僅靠課堂40分鐘是遠遠不夠的。課堂教學與課外學習必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共同作用。因此,教師在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同學們充分利用課外時間提升自我的好習慣。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課堂傳授的知識得以鞏固和延升,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在英語教學中,筆者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早讀的時間大聲讀英語。通過大聲朗讀,或者播放錄音讓同學們跟讀,不僅可以幫助同學們進一步熟悉英語單詞的正確發音,從而達到記憶和鞏固英語單詞的目的。而且,通過對文章的誦讀,能夠讓同學們熟悉英語的語音、語調,增強英語語感。此外,筆者還是特別注重督促學生按時按質地完成各項英語作業,特別是翻譯和寫作訓練習。在美國教育界流行這樣一句話:“I hear,I forget. I see, I know. I do,I understand!”學生在課堂上吸取的知識,需要通過大量的練習才能得到理解和鞏固,進而內化為自己的知識,而課堂上用于練習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通過課后一定量的動筆寫,學生才能真正地把老師所傳授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特別是英語寫作這一塊,更加需要同學們利用大量的時間靜下心來,獨立思考,充分考慮到詞匯和句型的選擇、語法的正確以及語篇的銜接等一系列問題,將所學的知識化為筆尖一道道美麗的風景。而這些,只有同學們通過合理安排課后時間才能進行更好的實踐。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把思維品質列入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并將其界定為:一個人的思維個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創造性等方面所表現的能力和水平。作為高中英語教師,我們應該更加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中。例如,教師在呈現課堂任務后,應該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來思考,讓學生靜下心來,用心慢慢領悟老師所傳授的,并將老師所講的靈活運用起來,進而轉化為他們自己的知識。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寫到:“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思維著的精神。”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呵護學生不同的想法,允許和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意見。也就是說,教師對于學生在學習提出的質疑應持有欣賞和寬容的態度,并耐心解答他們的質疑。只有在這種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中,學生的思維品質才能得到更加廣闊的發展。
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長期的學習中逐漸養成的。在習慣的養成過程中,甚至很大可能存在反復、曲折的情況。作為英語教師,我們要有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耐心和智慧,在英語教學中堅定不移地落實好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各種好方法,如此,方為上策。
參考文獻:
[1]范亞莉.淺議課前預習方法[J].讀與寫(上,下旬),2015(15).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