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蘭
【摘要】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工作非常重要,關乎著學生的升學考試,是奠定數學理念的基礎。2020年又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年初因為新冠肺炎的影響,當前的教學工作受到了延遲。高年級的小學生數學課程又是刻不容緩的,疫情期間雖然不能當面進行現場課堂教學,但是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非常成熟,借助網絡和客戶端進行網上教學能夠很好地實現安全教學。本文對疫情期間展開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學的策略分析,主要從三個具體案例中展開闡述。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疫情期間教學
教育是要與時俱進的,教師展開新時代的綜合教育,應該在現實的基礎上掌握更多現代化的教育手段,使得學生掌握更加豐富的知識,以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小學高年級的數學課程非常重要,期間涉及的許多知識都與學生的升學考試有重要的聯系,高年級的數學教學任務也非常重要。如今農村學校的學生家長也對學生給予厚望,希望學生盡可能多地掌握知識,能夠以更好地知識狀態進入中學。所以教師在農村小學中進行課程授課時應該更具有計劃性,各項知識內容應該更加精美完善。
一、疫情期間農村小學進行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現狀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中國人民最重視的春節受到很大的影響,過年走親串門送祝福的形式在嚴重的疫情影響之下,只能依靠微信、電話等方式完成,出門就戴上口罩甚至“全副武裝”,鄰里打招呼也只能揮揮手。學校在這樣的情況下不能組織學生返校進行課程學習,但是課程又不能長期等待,只能夠從其他方面找到解決的措施。筆者所在學校雖是農村小學,但近年來脫貧攻堅戰已經獲得一定程度上的勝利,農村家庭也能看上液晶電視機,用上智能手機。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農村小學組織網上授課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學生可選擇在液晶電視機上完成課程的學習,也可以選擇智能手機進行學習,有的學生也可在平板電腦等設備上展開學習。
二、疫情期間在信息技術支持下展開教學的策略
面對攝像頭進行教學,有的教師雖然經驗不夠豐富,但是只要教師能夠積極轉變教學思維,將粉筆黑板的教學思維和教學經驗及時進行調整,充分發揮自身積累的多媒體技術教學經驗,也可在很短時間內適應網絡課程的教學。筆者就此結合自己的經驗,以2013部審北師大版教材高年級下冊中的知識作為案例進行教學策略分析。
案例一:長方體的認識。這是一類認識性的教育,五年級的學生對周圍事物充滿了好奇,性格比較外向,很多學生能夠積極與老師進行溝通,相比低年級的學習,他們靜下心展開學習的狀態會更好一些,思維也比較跳脫。教師進行教學時尤其應該重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展開引導性教育。以桌面作為基礎進行引入,以長方體和正方體作為對比進行探究。粉筆黑板課堂上教師可帶教具輔助進行教學的內容可在課程展開之前,借助微信群提前督促家長為學生準備長方體或正方體物件作為課堂禮物,可以是禮物盒,可以是魔方,可以是鞋盒,可以是一本厚厚的書等等。視頻接入后教師則在攝像頭后面詢問同學們:父母準備的課堂禮物分別是什么?學生在此時會很容易被教師吸引注意,對課堂禮物進行觀察,然后告訴學生。教師隨即將自己準備的課堂禮物拿出來,準備了一本大學時期學習的課本,也可以是一個魔方。然后讓學生觀察魔方的一面是什么形狀。這樣借助事物,學生在學習時能夠跟隨教師的節奏積極觀察,回顧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隨后對魔方的棱、頂點和面進行介紹。然后鼓勵學生對自己的隨堂禮物進行觀察,是否也有頂點,有幾個頂點,是否也有棱,有幾條棱,每個面分別是什么形狀。這樣引導學生思考的過程,學生能夠深刻地觀察,并體會到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構成,再進行總結式的表格填寫,對各自的特點進行總結,并準備合適的隨堂作業鼓勵學生完成,在課堂上就進行批改,對學生出現的較為集中的問題進行二次講解并進行強調。這樣的教學,其實就是將粉筆黑板的課堂教授知識的經驗進行整理,借助信息技術的支持之下完成課堂教學,引導之后學生能夠掌握正方體和長方體,也能夠積極對身邊的事物進行觀察,就能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案例二:圓柱和圓錐。圓柱和圓錐的教學是在面的旋轉的基礎上展開的。粉筆黑板的課堂上進行教學時,教師一般會選擇教學工具或是多媒體設備進行引入式教學。在網絡課堂中,教師的發揮范圍則是更加廣泛。粉筆黑板課堂中因教學地點受到了限制,教學工具數量有限,學生只能坐在座位上,在教師的引導下用眼睛觀察。但是在家中,學生擁有更加寬廣的教學空間,教師完全可以鼓勵學生用腳步完成旋轉動作,從多方面對物體進行觀察。以水杯為例,學生首先看到的水杯就是一個長方形,但是如果鼓勵學生圍著水杯旋轉一圈,學生圍繞水杯走一圈之后發現,每個面都是長方形,但水杯其實就是一個圓柱體。舉一反三,若是看到的是個圓形,那么就是一個球;若是看到的是梯形,那這個物體叫圓臺;若看到的是三角形,這個物體就叫圓錐。教師設計這樣的教學環節,能夠讓學生在腦海里形成“圍繞長方形旋轉一圈”的過程,這樣的教學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這樣的背景之下,再對高的概念、側面的概念、底面的概念等進行引入和講解,學生對圓柱和圓錐就會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各項知識的掌握也能夠結合圖形進行理解。教師再對知識要點進行總結,并進行隨堂練習檢驗學生的掌握程度,學生就能較快地學到知識,也能夠逐漸培養數學立體思維。
案例三:圓柱的表面積。在對圓柱和圓錐有一定的認識之后,對表面積進行求解。網絡課程的教學,教師可適當鼓勵學生積極動手。提前在微信群中鼓勵學生制作一個高10cm,底面半徑為3cm的圓柱體。有的學生會因為知識積累不夠,或是不夠自覺沒能完成,但是大多數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之下都能夠順利完成,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杰作”進行課堂的學習,學生的學習熱情勢必高漲起來。此時,教師再提出,圓柱的表面積是多少呢?學生再經過一番激烈的思考后,有的學生可從自己用掉的紙片中進行計算,有的學生則是從數學公式上進行思考。無論前者還是后者,都是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教師只需要在學生的理解上進行引導,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并對里面的易錯點——圓柱的底面積有兩份進行突出強調,最終學生就能夠很好地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
綜上所述,疫情期間設置合理的教學時間,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進行線上教學,這是在科技和經濟發展支持下的又一種教學方式。但是對于課堂授課的學校而言,教師都是面對學生進行課堂講授,網絡授課會有短暫的經驗不夠豐富的過程。教師只需積極轉變教學思想,善于創新教學理念,借助學生在家的優勢展開各項知識的教學,緊扣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特點,也能夠很好地完成特殊時期的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李春勝.如何借助多媒體有效開展農村小學數學教學[J]. 讀寫算, 2018(14).
[2]葉小林.基于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特點的多媒體教學分析[J]. 新課程·上旬, 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