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笛 梅天宇
摘 要:隨著全球化越來越深入、世界的聯系越來越密切,英語作為一門國際化語言也越來越受教育界重視,成為語文之外第二門語言類必修學科。由于學生學習英語的背景有著較大的差異,加上英語啟蒙的低齡化,使學生的英語水平差距越來越大。
關鍵詞:初中英語;分層走班;英語教學
教育部要求義務教育起始年級不得進行分班考試,實行均衡分班。在很多學校,起始年級開班的英語摸底考試,班級最高分和最低分,有十幾分甚至幾十分的落差。面對這樣的學生群體,如果老師們仍然按照統一的教學規劃、教學設計、課業安排,就會導致學優生無法充分發揮英語學力、中等生無法發掘潛能,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愈發喪失學習英語的自信,產生厭學心理。英語新課標中提出:“關注學生的發展是英語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英語教學在目標設定、教授過程、課程評價及教學資源的開發等方面都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初中階段是整個求學階段的關鍵時期,學生的各方面差異越來越明顯,獨立性、自主性也越來越強,如何在“課程多、課時緊、任務重”的教學大勢下合理高效的使每一位孩子的英語水平得到充分提高,是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從教者必須考慮的問題。“分層走班”模式在初中英語中的應用,是一種嘗試、更是一種對傳統英語教學模式的突破。
初中英語分層走班教學是指在義務教育初中學段,根據學生在英語學科的學習能力,綜合考慮學生的智力特點、性格氣質、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差異,將同一層次的學生組合成臨時班,以“走班”的形式進行英語學科教學,完成學習任務,從而讓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的一種具有流動性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分層走班,設立與學力相符的教學目標,鍛煉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建立學好英語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最大限度地發揮英語學習潛能,為以后的英語學習夯實基礎。初中英語分層走班教學研究包括在初中英語分層走班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英語學習水平的提升、學生學習品質的培養、學生個性發展的培育等方面的研究。
以因材施教為立足點,以師生間的多元互動為策略,以學生充分有效發展為宗旨的初中英語分層走班教學有著較為廣泛的理論基礎。從教育心理學層面看,英語分層走班教學適應學生的學習心理,也符合學生個性發展規律。在英語分層教學中,研究者根據個體的差異并結合學生不同的心理特點從而制訂多層次的教學目標,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利用各類教學手段,采取多種教學方法,盡可能全面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獲得學習英語的快樂,進一步促成學生的全面發展。從教學理論方面上看,“差異教學論”、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布魯姆的“掌握學習”理論和皮亞杰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都充分體現并運用在英語分層走班教學的模式中。
華國棟的《差異教學論》、戴安·赫克斯(美國)所著的《差異教學——使每個學生獲得成功》和湯姆林森(美國)的著作——《多元能力課堂中的差異教學》都有“差異教學”的相關描述。其核心觀點是:“將學生的差異視為教學的組成部分,從學生不同的興趣、準備水平和學習風格出發來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實施不同的教學過程,最終促進所有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取得進步。”這些學者認同學生間的個性差異,通過對“差異”的研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者們對差異教學的研究幫助我們如何具體有效地開展初中階段英語分層走班教學理清了思路,體現在兩個方面:①層次是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水平和潛力傾向等方面的差異而劃分的。②學生有選擇權,表現為尊重學生的學習風格和情感基礎的差異,參照學生對自身學習情況的評定和對層次的意向,在分層后依舊堅持層次間的適當流動,防止低層次中一部分好學生因沒有流動而缺乏學習動力,高層次班級里部分學生因沒有后顧之憂而不思進取的現象發生。
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不斷地為學生創造“最近發展區”,幫助學生由現有的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過渡到潛在的發展水平,從而使學生不斷地在學習中成長、在學習中進步。實施初中英語課程分層走班教學中,教師通過不斷地觀察、研究,了解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以及他們可能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異,盡量使英語知識基礎、學習興趣、英語學習能力等方面處于相近水平的學生在同一層次的班級進行學習,提供相應層級的教學方法、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教學,以提高各個層級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力爭使所有學生都可以達到最近發展的水平。
美國課程論專家、教育家布魯姆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也為初中英語分層走班教學研究提供了理論支撐。在初中英語分層走班制教學中,針對詞匯、句型、語法等方面問題,教師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個別化的教學輔助計劃,將大目標分解為各個子目標,一步一步扎實的實行下去,通過課堂教學,促使不同學習能力、學習層次的學生高效的學習,讓后進生、中等生、學優生掌握相應的學習內容,學生在不同層次的學習中都能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
初中英語分層走班教學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符合因材施教原則,從根本上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調查實踐過程中,分層走班教學體現了如下優勢:(一)對于學生來說,學生學會對自己負責,激發了內在的學習動機;保留原有的行政班,主要在英語教學前根據不同層次進入不同班級上課,這就使得學生交往面積增大,便利了學生之間的相互探究和相互學習;分層走班教學也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占課、拖堂的現象,有利于進一步落實素質教育;由于師資力量和學習伙伴的變化,學生更加重視聽課效率、課堂實踐和作業的質量。(二)對于教師來說,分層走班教學使教師更多地關注學情,從而制訂更為精準的教學計劃,更契合學生實際情況,充分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教師上課更加靈活,不拘泥于統一的教學進度,有更多的自主性,也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大膽整合教學內容,基于教材,跳脫教材,更樂于研究學生、研究教學,工作的積極性也隨之高漲。
通過對英語分層走班教學的研究,我們發現,分層走班作為班級授課制的一種創新的教育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育教學事業的發展,不僅為教師提高教學業務水平創造了條件,更為學生英語能力均衡發展也創造了條件。然而在實踐中的過程中,我們也會碰到一些挫折、阻礙,需要經歷漫長的完善過程。初中英語分層走班教學的問題集中在教學前對于分層的指導、實施中教師教學的組織與管理、師生之間互動性的變化以及分層走班教學成果的驗收,包括對教師的考核和對學生的評定等。
如何處理好這些難題,筆者做了如下思考:
首先對分層的指導,在教學前一定要充分考慮孩子的學習能力,尊重孩子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意愿;召開家校會議,對于“分層走班”這一不被家長熟知的概念,一定要做好家校之間的溝通,爭取家長的充分理解,讓家長知道這是為學生全面發展著想,并非“歧視學困生”“分快慢班”;在校內,管理者也要做好英語教師的思想工作,使其明白這一過程是艱辛卻充實的,樹立起嶄新的教學英語的理念,盡快適應學校英語教務的管理系統。從這三方面著手,英語分層走班教學在管理上就變得科學化、規范化了。
其次在實施中教師教學的組織與管理。備課是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傳統的班級授課制的課堂往往強調集體備課的重要性;分層走班教學因層次劃分不同導致講授內容也有所區別,所以不僅需要教師加強集體備課,更要認真分頭備課。備課包括鉆研教材、觀察學情、準備教學設計等,此外也要加強課堂上、課后一對一的輔導、多媒體教學、實踐教學等諸多環節的管理,充分調動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和力量,以取得英語分層走班教學的最佳水平。
關于師生間互動性的變化,英語老師應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不可因層次差別區別對待學生,針對課前的教學準備,根據課堂反應拋出適合該層次學生的問題,使多數學生“跳一跳”即可達成目標,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自信心,逐漸消除畏難情緒,從而增進師生之間的情誼。
關于分層走班教學的質量評估,首先針對教師教學的考核問題,學校管理者從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四個方面,制訂并完善分層教學評估方案,并及時收集反饋信息,加以修改完善。其次對學生的評定,就成績來說,不局限于一次成績,要縱觀分班教學以來的多次成績;不僅是教師打評,更要同伴互評、自我評價;就能力來說,觀察各個學生在分層走班教學中的進步程度,適當的在不同層次間作流動。教師考核、學生評定,不斷地量化、細化,有利于對英語分層走班教學的監控、有利于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學生良性競爭以及英語能力的提高。
分層走班的教學實踐因人而教、充分調動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強化了學生之間合理的競爭意識,進一步使學生的英語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但在分層走班教學的過程中,也面臨著部分學生懶散、不求上進,以及教師工作量增大等問題,留待日后實踐中進一步的完善。分層走班這樣的新形式關注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解決了英語教學、學習中的難題和困惑,力求發現一些英語教學改革中的規律,從而更加高效地提高教師業務水平、鍛煉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希望本文可以給其他研究者提供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余燕.基于普通高中英語分層走班教學調查研究:以湖南省Z市一中為例[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8.
[2]賈劍峰.初中“走班制”分層教學實施策略研究:以伊金霍洛旗礦區中學為例[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6.
[3]華國棟.差異教學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4]戴安·赫克斯著,楊希潔譯.差異教學使每個學生獲得成功[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
[5]湯姆林森著,劉頌譯.多元能力課堂中的差異教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
[6]倪志剛.初中“走班制”分層教學的實踐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6(5).
[7]石菁.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分層實踐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作者簡介:管笛,梅天宇,江蘇省啟東市,啟東折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