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良 雷莉莉 黃凱軒 李光 程建琴
摘 ?要:各個高校的優質體育課程資源在體育課程系統中有著重要和突出的位置。高校須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各種體育課程資源,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體系,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作用,完善高校體育課程設置,推動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以提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本文以石家莊高校的優質體育課程資源為研究對象,重點突出發展現狀和目前存在的相關問題,同時針對存在的問題,給出一些開發優質體育課程資源以及維護優質體育課程資源的方式方法。
關鍵詞:高校 ?優質 ?體育課程資源
中圖分類號:G807.4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3(c)-0150-02
1 ?特色課程和優質特色體育課程
所謂的特色課程指的是學校依據教育部頒發的關于素質課程開設的相關要求,在本校范圍之內,為學生開發的一系列和傳統課程有區別的教學課程,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兼顧前瞻性和實用性。特色課程的開設是學校充分行使辦學自主權的一種體現。而在這之中,特色體育課程作為進一步貫徹我國體育事業發展戰略的重要教學形式,是優質體育課程的代名詞。不僅為國家戰略服務,更為學校的特色教育發展服務。石家莊部分高校均在積極開展特色體育課程和優質體育資源的項目整合。本著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的時代理念。在課程的開設當中突出休閑娛樂和健身2個重點,同時大膽引進一些時尚和前衛的體育項目,開發一些符合學生自身特色的娛樂性課程。在充分改造民族傳統體育和民間傳統項目的基礎之上,發揮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新時期高校體育課程體系,具有非常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大學生活氛圍。校園當中的體育文化的打造同時也在塑造著一個學校的形象,而良好的校園形象無疑是學校的一筆無形資產,是校園文化生活進一步豐富的催化劑。
2 ?石家莊高校的優質體育課程開展中的問題
2.1 課程內容不夠豐富,不成體系
作者在調查的過程中發現,石家莊高校在體育課程的開設上普遍是積極且廣泛的,學生每周的體育課時間在2~4節課之間。絕大部分學校都能夠按照一定的教學計劃對于體育課程進行合理的規劃和開展。但是,這其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從整體內容設置角度來看,體育課程主要進行的是“田、徑”兩方面的教學工作,輔之以一些球類運動和傳統體育運動,用學分制和俱樂部制來進行限定,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自我選擇權的發揮。同時部分學生在選擇的過程當中會傾向于選擇簡單容易好通過考試的課程來進行學習,往往也忽視了課程設置多樣化的本意。在石家莊的部分高校,體育課進一步壓縮成僅僅為跑步課、鍛煉課,甚至是自由活動課。連基本的體育課程教學難以保證,更不要說優質體育課程資源的建設和發展了。
2.2 考核機制落后流于形式
體育課程作為高校日常課程建設體系的一部分,這人也適用于高校對于學生的一般性評價體制。從目前石家莊市體育課程的評價體系來看,尤其是一些開設優質體育資源課程的學校,雖然課程有一些特色較普通的體育課程,也處于重視地位,但是在評價體系和機制上,一律以分數作為標準,以簽到率作為基礎,成為衡量學生參加體育課程積極性和態度的重要標準,但是無法衡量出學生對于優質體育課程資源的吸收和把握程度。往往因為太過于刻板,而產生一些不公平的現象。
2.3 學校和學生的重視力度不足
體育課一直以來處于一個尷尬的地位,而就目前的高校優質體育課程開展情況而言,均圍繞著績點考核制和學分本位制。學生對于體育課程往往不夠重視,這不僅會讓體育課形同虛設,也會讓一些優質的體育課程資源無法物盡其用,造成不必要的課程資源浪費。而從學校角度來看,一味追求較高的就業率是現在很多高校的工作重心和方向。而優質體育課程的配置和研發自然不是高??紤]的重點環節,這也在無形當中讓優質體育課程資源擴充的規模大打折扣,讓優質體育課程資源無法在高校當中形成合力,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而優質的體育課程資源,不僅能夠強健學生的體魄,還能培養起學生的體育熱情和激情,在一定程度上對于提升學生未來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健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學校方面并沒有充分意識到這一點,對于優質體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包括體育課程的設置和規劃都缺乏系統性,缺乏關注度。
3 ?開展高校優質體育課程的的策略
3.1 優質體育課程資源要體現出個性化和多樣化
在課程體系的設置和構建上,要將重心放置在課程的個性化和多樣化等2個考察維度上。2個特性相輔相成才能搭建起優質體育課程的完整框架。具體來看,需要先擴大整個優質課程體系:使它們能夠從學生的實際角度出發,兼顧健身價值和趣味性。可以先形成特色的體育課程體系:(1)引進時尚運動項目課程:體育舞蹈、拉丁舞、瑜伽、街舞、形體健美等。(2)新興休閑娛樂課程:野外生存、定向越野、戶外拓展、輪滑、攀巖、垂釣、飛鏢、門球、高爾夫、極限運動、擊劍等。(3)民間游戲、民族傳統體育改造項目課程:角斗士運動、中國式摔跤、舞龍、武術、腰鼓、舞獅、踢毽子、秧歌等。(4)國外武技課程:拳、空手道、自由搏擊、跆拳道等。(5)文化益智課程:象棋、圍棋、國際象棋等。(6)人文關懷下的弱勢群體( 病、殘、胖、弱等學生群體) 保健課課程:有氧運動、健身氣功、太極拳等。這些課程在開設過程當中體現出了特色,還能夠彰顯濃厚的人文關懷,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特色課程就是優質體育資源發掘的方向和框架。
3.2 優質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需要專業化
列舉了上述眾多的優質體育課程項目。接下來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圍繞“開源”來進行,與相關部門、社會各界一同做好課程開設的對接工作是確保優質體育課程教學質量、完善優質體育教學資源、培養學生運動積極性的重要基礎,而在開源的過程當中,專業化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指標和標準。以民間游戲民間傳統體育改造項目課程為例:這其中的中國式摔跤、秧歌等一些項目,不僅是體育課程,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文化繼承項目。那在開設相關課程的過程當中,就需要充分調動學校外、社會內的力量來進行。需要尋找一些相關傳統體育項目的繼承人或者是相關文化項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邀請他們對該項目的課程化改造進行全面的體系化編訂。
3.3 體育優質課程資源的運作有賴于良好的機制
優質的課程資源想要真正發揮其作用和意義有賴于良好的運作機制。這個運作機制主要是課程選擇機制及有效的課程考核機制兩部分組成。所謂課程選擇機制,主要體現在:優質體育課程是由誰來進行選擇,是以學校為主導還是以學生為主導,如果以學校為主導,如何更好兼顧學生自主的意愿,如果是學生以主導,又應該采取何種方式,讓學生的意見充分表達。解決上述問題就需要從硬件上開發一套完整的體育選課系統,能夠承擔全校所有學生的體育選課任務。甚至可以通過測試,評估適合每個學生學習的體育課程。在軟件方面,需要做好相應的調查,定期在校園內進行意見匯總。充分征求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在課程考核機制的設定上,需要制定出一套既能檢測出學生真實體育水平也能個性化展現學生體育天賦的標準體系。堅持日常表現和最終考試相結合的原則,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能力,進行區別式打分,個性化評分,并能將每一項指標進行充分量化,讓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產生興趣。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優質體育課程資源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它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范洪彬,張勇斌.我國高校開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教學的探討[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1(2):79-81.
[2] 李穗燦.論傳統民族體育項目與高職院校體育課的有效結合[J].體育時空,2013(13):45.
[3] 馬國震,邢雅濤,夏志偉,等.河北省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