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洪鵬


【摘 要】工作滿意度反映了教師的工作感受和態度,是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筆者采用教師工作滿意度問卷,邀請東部某市某區33所學校的教師參與研究。結果發現,從整體上看,中小學教師工作滿意度處于中等水平,城區教師工作滿意度最高;從維度水平上看,中小學教師對領導、工作性質的滿意度最高,對規章制度和報酬的滿意度最低;從題目水平上看,高分題目集中在“工作性質”“溝通”等維度,低分題目集中在“規章制度”“晉升”等維度,“同事”維度出現了高低分化現象。因此,應重視教師的工作感受,提升不同群體教師的工作滿意度;有效落實相關政策,提高教師待遇;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為教師發展創造更多的機會;優化教師工作環境,切實減輕教師負擔。
【關鍵詞】工作滿意度 工作感受 中小學教師
教師是學校中的第一資源,是影響學生發展和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突出強調了教師的重要性,指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以及《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也都突出強調了教師的重要性。可以說,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培養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當前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關鍵。
教師工作滿意度是教師對其工作中各個方面的認知評價和情感反應,反映了教師的工作態度,能夠影響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影響教師工作的質量,進而影響教育質量。工作滿意度(Job Satisfaction)的概念是Hoppock于1935年在其博士論文“Job Satisfaction”中正式提出的。自Hoppock以來,工作滿意度也成為組織行為學領域中研究最為頻繁的一個變量[1],很多研究者將工作滿意度應用到企業、公共部門、教育等領域。可以說,教師工作滿意度不僅是衡量教師工作質量的重要參數,而且與教師的職業承諾、工作主動性、職業倦怠、教學效能感等的聯系十分密切[2]。當前,很多研究者重視對中小學教師工作滿意度的研究,多數采用量化研究方法開展研究,但是已有研究多采用自編問卷,較少采用國際上的權威問卷。本研究開展中小學教師工作滿意度研究,深入了解教師工作滿意度的現狀,系統分析其中的優勢與不足,對于提升教師工作滿意度,推進教師隊伍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研究設計
1.研究對象
來自東部某市某區33所中小學的1246名教師參與了問卷調查,其中有效問卷1106份,問卷有效率88.76%。在33所學校中,小學20所,中學13所(含九年一貫制學校、完全中學、十二年一貫制學校);城區學校5所,農村學校22所,山區學校6所。由于學校規模有所差異,每所學校有10~47名教師參與調查,綜合考慮教師的區域分布、性別、職稱、教齡等因素。
2.研究工具
對于工作滿意度的測量,已經出現了很多經典的問卷,如工作滿意度問卷(Job Satisfaction Survey)、工作描述指數(Job Descriptive Index)、明尼蘇達滿意度問卷(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are)等。本研究采用應用領域多、范圍廣的工作滿意度問卷(Job Satisfaction Survey)開展研究。工作滿意度問卷是由保羅E.斯佩克特(Paul E. Spector)在1985年開發出來的,包含報酬(Pay)、晉升(Promotion)、領導(Supervision)、額外福利(Fringe Benefits)、認可度(Contingent Rewards)、規章制度(Operating Procedures)、同事(Coworkers)、工作性質(Nature of Work)和溝通(Communication)九個維度。其中,報酬維度指的是對工資和酬金的滿意度;晉升維度指的是對晉升機會的滿意度;領導維度指的是對直接領導者的滿意度;額外福利維度指的是對貨幣或非貨幣額外福利的滿意度;認可度維度指的是對賞識、認可和好工作帶來回報的滿意度;規章制度維度指的是對制度和程序的滿意度;同事維度指的是對同事的滿意度;工作性質維度指的是對工作任務本身的滿意度;溝通維度指的是對組織內部溝通交流的滿意度。斯佩克特對來自人力服務、公共部門、非營利性組織等的員工進行問卷調查,共收集到2870個有效問卷。經處理發現,問卷的整體信度為0.91,各維度的信度在0.60~0.82,說明問卷的信度良好;對問卷的區分效度和聚合效度進行檢驗,發現問卷的效度良好[3]。后來,工作滿意度問卷被廣泛應用到基礎教育、高等教育、醫療行業、公共部門、非公益組織等領域,形成了英文、中文、法文等多個版本。
工作滿意度問卷采用里克特6點計分,教師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描述同意的程度,1~6分別表示由“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問卷共有19道反向題,每個維度有1~3道反向題,在數據分析之前先將反向題轉化為正向題。本研究對問卷進行信度檢驗發現,工作滿意度問卷整體上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96,各維度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在0.62~0.84,說明工作滿意度問卷的信度良好。
3.研究實施
問卷調查采用匿名方式進行。研究者通過“問卷星”網絡平臺實施問卷調查,通過手機短信的形式向各校教師發起問卷調查邀請,教師在收到邀請7天內自由安排時間作答,并通過網絡提交問卷。問卷回收后,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1.從整體上看,中小學教師工作滿意度處于中等水平,城區教師的工作滿意度最高
對每位教師在所有題目上的評分求平均數,并轉化成百分制分數,得到了每一位教師的工作滿意度水平。描述統計發現,1106位教師的工作滿意度平均分為72.74,標準差為12.88,中位數為74.07,差異系數為17.71%,說明中小學教師工作滿意度處于中等水平,內部差異較大,進一步分析不同類型教師的差異可知,不同類型學校的教師沒有顯著差異,而不同學校位置、性別、職稱、教齡的教師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城區學校教師的工作滿意度顯著高于山區學校和農村學校教師,山區學校教師的工作滿意度低;女性教師的工作滿意度明顯高于男性教師;未定級教師的工作滿意度顯著高于其他職稱教師,一級教師的工作滿意度最低;3年及以下教師的工作滿意度顯著高于其他教齡教師,19~30年教師的工作滿意度最低(見表1)。
2.在維度水平上分析,中小學教師對領導、工作性質的滿意度最高,對規章制度和報酬的滿意度最低
教師工作滿意度問卷包括9個維度,每個維度由4道題目構成。計算每位教師在各維度上的平均分,可以發現,中小學教師對工作滿意度各維度的評分在3.66~4.81。具體來看,中小學教師對領導、工作性質的滿意度最高,評分分別為4.81(SD=0.94)和4.76(SD=0.87);中小學教師對規章制度、報酬的滿意度最低,評分分別為3.66(SD=0.90)和3.98(SD=0.97)。需要看到的是,中小學教師對晉升、福利的滿意度也較低,評分為4.10~4.20,進一步分析不同類型教師的差異可以發現,不同類型學校的教師在各維度上均沒有顯著差異,而不同學校位置、性別、職稱、教齡的教師在多個維度上都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不同學校位置的教師在晉升、領導、認可度、規章制度、同事、工作性質、溝通滿意度上有顯著差異,城區學校的滿意度顯著高于農村學校和山區學校。不同性別的教師在晉升、領導、福利、同事、溝通滿意度上有顯著差異,女性教師的滿意度均顯著高于男性教師。不同教齡的教師在報酬、晉升、領導、福利、規章制度、工作性質、溝通滿意度上有顯著差異,除在工作性質維度之外,3年及以下教齡教師的滿意度最高。不同職稱的教師在報酬、晉升、領導、福利、認可度、規章制度、工作性質滿意度上有顯著差異,除在晉升維度之外,未定級教師的滿意度最高。盡管不同類型的教師在很多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但不同類型教師的滿意度最高維度和滿意度最低維度基本保持一致(見表2)。
3.在題目水平上進行分析,高分題目集中在“工作性質”“溝通”等維度,低分題目集中在“規章制度”“晉升”等維度,“同事”維度出現了高低分化現象
為了更為細致地分析中小學教師工作滿意度的優勢與劣勢,研究者對數據進行題目水平的分析。具體做法是計算每一個題目的平均分,然后排序,找出得分最高的10個題目(簡稱“高分題目”)和得分最低的10個題目(簡稱“低分題目”)。分析發現:(1)各個題目的得分在2.56~5.31,表明中小學教師對各維度的滿意度出現了分化,高分題目顯示出中小學教師對這些題目滿意度較高,低分題目顯示中小學教師對這些題目滿意度較低。(2)10個高分題目分布在5個維度上,其中“工作性質”維度中高分題目最多有3個,表明中小學教師對工作任務本身的滿意度較高;“同事”“溝通”“領導”三個維度各有2個高分題目。(3)低分題目相對分散,分布在6個維度上,“規章制度” “晉升”“福利”和“同事”四個維度各有2個低分項目,這4個維度和8個低分題目應受到足夠重視;“報酬”和“認可度”兩個維度各有1個低分題目,需要指出的是,報酬維度的題目在所有題目中得分最低,同樣值得關注。(4)“同事”維度在高分題目和低分題目中各有2個題目,說明中小學教師從情感上喜歡自己的同事,但在工作中對同事的評價有待提升。(5)在題目水平上的分析結果與維度水平分析的發現基本一致,絕大多數高分題目落在優勢維度上,絕大多數低分題目落在劣勢維度上。
三、改進建議
提升中小學教師的工作滿意度水平,不僅是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師組織承諾、職業承諾的需要,也是從整體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要求。針對本研究的發現,筆者提出如下改進建議。
1.重視教師的工作感受,提升不同群體教師的工作滿意度
工作滿意度反映了教師的工作感受和態度,是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一直以來,我國都十分關注教師對工作的滿意度,特別是《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將“廣大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作為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目標。
本研究顯示,中小學教師工作滿意度處于中等水平,仍然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重視中小學教師的工作感受,持續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加強對山區學校和農村學校教師的薪酬、職稱、專業發展、榮譽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提高鄉村教師的工作滿意度。中小學校要關注學校內部不同群體教師的發展動態,充分了解不同性別、不同職稱、不同教齡的教師發展需求,為各類教師群體發展搭建平臺和創造更多的發展空間,有力促進中小學教師的發展。
2.有效落實相關政策,提高教師待遇
工資是吸引、留住和激勵教師的重要手段,是影響教師工作滿意度的重要因素[4]。從 2018年全國19個國民經濟行業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的平均工資來看,中小學教師的工資水平排在第七位,處于中等水平,與信息傳輸、軟件、信息技術、金融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等還有較為明顯的差距。本研究顯示,中小學教師對報酬維度的滿意度較低,對工資的漲幅時間和數量明顯不滿。
基于此,一方面,政府要繼續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并形成長效增長機制,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的“完善中小學教師待遇保障機制”“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等要求嚴格落實。另一方面,學校要加強對教師績效工資的落實。在績效工資政策的制定落實中,中小學校長要反復研究績效工資政策文件,領會“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的精神,破除“吃大鍋飯”的平均主義思維。在政策落實中,中小學校長既要發揚民主作風,又要做好教師的思想工作,將相關政策解釋清楚,提高教師對績效工資政策的認識,扭轉教師“用我的錢獎勵我”“吃大鍋飯”的思想認識。
3.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為教師發展創造更多的機會
教師專業發展是影響教師工作滿意度的重要因素。2012年頒發的《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指出,中(小)學是履行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職責的專業人員,需要經過嚴格的培養與培訓,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本研究顯示,教師之間從情感上相互欣賞和喜歡,但是也指出了教師專業發展中的不足,認為教師之間存在相互推諉、工作能力不足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