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因管理學生而產生的師生糾紛乃至家校糾紛頻出,學生及其家長暴力對待教師的新聞屢見報端,這也不斷消減一線教育工作者管理學生的積極性。為應對因學生管理而產生的諸多困境,教師懲戒權的呼聲逐漸高漲。2019年6月頒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第十四條明確指出“制定實施細則,明確教師教育懲戒權”[1]。隨后,教育部出臺了《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征求意見稿)》,指出“教育懲戒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2]。學術界和教育實踐工作者對教師懲戒權的必要性、特性、實施原則和立法基礎進行了比較廣泛的探討,教師作為教育懲戒的主要實施主體,學校如何支持教師實施教育懲戒是教師懲戒權真正落地實施的關鍵,有必要吸納借鑒國外中小學支持教師實施教育懲戒的經驗。因此,本文立足我國教師懲戒權落實的現實境遇,結合英國中小學支持教師實施教育懲戒的具體舉措,為我國教師懲戒權的保障提供可行建議。
一、我國教師實施教育懲戒面臨的現實境遇
教育懲戒是通過對學生不合范行為施予否定性的制裁,從而避免其再次發生,以促進合范行為的產生和鞏固[3]。教師教育懲戒是維持良好教學秩序、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學業成就發展的必要手段[4]46。當前,我國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面臨立法缺失、學校制度供給不足、家長支持不夠和教師能力有待提升等問題,這四個不同層面的困境共同造成了當前教師實施教育懲戒的窘境。
首先,教育立法缺失。從教師懲戒權的性質來看,公立學校的教師懲戒權隸屬于公權力,遵循“法有授權才可為”的原則[5]。但是就目前的現實來看,教師懲戒權的相關立法條款較為籠統、教師懲戒權無法規范行使和司法權力難以有效介入[6]。在教育立法缺失的現實下,學校和教師因懲戒學生而產生糾紛時往往處于不利地位,因此也導致學校與教師在教育懲戒實施過程中“畏首畏尾”。
其次,學校制度供給不足。學校是教育懲戒權的主體之一,校長或分管學生工作的組織是除教師之外對學生實施教育懲戒的具體執行者。但是現實中,多數中小學并沒有形成完善的制度推動教師懲戒權的落實。一方面,提倡教育懲戒并不意味著忽略學生日常行為的規范。不少學校制定的《學生日常行為守則》不足以規范學生的行為,有學者認為我國現有規范學生行為的校規校紀,多數存在缺乏針對性和操作性的問題[7]。另一方面,校長與學校分管領導對教師的支持與幫助不夠,部分校長會制止教師對學生的不合范行為實施教育懲戒,存在默許教師不履行職責的現象。長此以往,教師間形成了少懲戒、不懲戒學生的文化,以免因家校糾紛而對學校產生不良影響。
再次,家長支持不夠。總體而言,大多數家長支持學校和教師的工作,但是在教師能否對學生實施教育懲戒這一問題上,家長群體本身因背景不同而呈現差異化觀點。有些家長支持學校和教師對學生的不合范行為開展適當的教育懲戒,同時還會配合學校和教師開展相應的家校合作,以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相反,也有不少家長反對學校和教師對學生施以任何形式和程度的教育懲戒。家長群體的意見差異化對教師懲戒權的行使造成困擾。一項針對550位教師的問卷調查顯示,教育懲戒權納入法律并未消除中小學教師對行使懲戒權的顧慮,其中,害怕引起家校糾紛是教師最大的顧慮[8]。因此,家庭作為學生學習與發展的重要教育力量,如何引導家長支持學校和教師行使教育懲戒權是學校應該考慮的重要方面。
最后,教師能力有待提升。當前,教師實施教育懲戒存在兩類情形,需要差異化看待,針對施策加以應對。第一種情形是部分教師存在不敢懲戒、不當懲戒、不會懲戒乃至放棄懲戒的現象[5,9]。第二種情形是個別教師存在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的情況,經過新聞媒體曝光,產生的不良影響對整個教師群體實施教育懲戒造成壓力。相比而言,第一種情形更加普遍,其大量存在對學生個體、學生全體、教師和學校的影響也更加潛默、持續和深遠。
二、英國學校支持教師實施教育懲戒的舉措
總體來看,英國教師懲戒權的發展從探索到日趨完善,經歷了全面禁止體罰、恢復教師懲罰權力、規范教師懲戒權和進一步完善教師懲戒權四個發展階段[10]。《2006年教育與督學法》的出臺成為教育懲戒權恢復并開始完善的開端,法案的第七部分對教育懲戒進行了細致的闡釋,對教育懲戒所涉及的利益相關主體的權責義務進行了規定[11]。此后,英國教師懲戒權得以重視和規范。英國學校采取的保障教師懲戒權落地實施舉措,對我們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首先,營造良好的學校文化。學生不合范行為的產生與演變既有共性,也有個性。因此,英國中小學注重通過良好學校氛圍的營造優化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減少降低學生不合范行為產生的頻率和程度。具體而言,學校領導者引導學校文化被學生和教師認可;促使學校全體成員關注學生行為問題;在學校內部形成被認可的社交規范;向學校內外的利益相關者闡釋學校文化,形成廣泛的內外部支持[12]。在此基礎上,學校管理者、教師、學生乃至學生家長在學生行為這一問題上達成共識,對“好的行為”與“壞的行為”有共同的識別標準,確保所有學生既不會因不合范行為而逃脫懲戒,也不會因為表現優秀而不被表揚[13]。
其次,構建可操作的教育懲戒系統。《2006年教育與督學法》之后,2010年和2016年分別出臺了《教學的重要性:2010年學校白皮書》和《學校行為與懲戒:給校長和學校員工的建議》,進一步明確了學校在教育懲戒實施中的作用。第一,明確了學校教育懲戒和教師教育懲戒之間的區別與聯系,解決了教育懲戒權的主體之間的關系。第二,明確了學校和教師能夠采用哪些具體的懲戒手段,同時與學生的行為相對應,當然,英國中小學也較為謹慎地使用停學和開除等比較嚴重的教育懲戒手段。第三,規范了教育懲戒實施的過程,確保學生和教師的合法權益同時受到保障。
再次,家長多方面參與和監督,保障家長的合法權益。第一,保障家長的參與權。學校鼓勵并提供渠道讓家長參與學生行為準則制訂和教育懲戒規則制訂的過程。同時,英國學校還會通過多種途徑讓家長了解學校與學生行為和教育懲戒的相關制度,以此增加彼此之間的互信與合作。第二,保障家長的知情權。一方面,英國中小學通過多種途徑確保學生行為問題應對措施被所有家長了解與認可[14];另一方面,當學生受到教育懲戒時,學校和教師有義務告訴家長其中的緣由和過程[15]。第三,保障家長的監督權。英國學校要保證嚴重懲戒手段應用的公開和透明,諸如開除學生的決定過程受到家長的監督且需要保留檔案[16]。
最后,促進教師實施教育懲戒的能力不斷提升。第一,教育懲戒是教師專業權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明確的立法、完備的制度和清晰的操作流程的基礎上,英國學校要求每位教師都熟悉教育懲戒的相關要求,發揮個人的專業能力行使懲戒權。第二,校長在英國教師行使懲戒權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方面,英國規定每所學校都要制訂符合自己學校的學生行為管理規范與懲戒措施。校長、學校利益相關者和學校管理層必須為教師提供強有力的學生行為規范制度,以確保教師能夠通過獎勵和懲罰管理學生的行為。另一方面,教師行使懲戒權受到校長支持、幫助和監督,確保教師行依法、合理、有效行使懲戒權[17]。第三,通過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促進教師教育懲戒知識和技能的提升。英國通過法律明確學校負有確保學生日常安全的責任,教師有責任在學校日常教育中避免學生之間的欺凌和打架等行為的發生。同時所有教師都應該參加學生保護的有關培訓。此外,教師在日常工作中也會通過郵件、電子公告和教師會議學習最新的學生保護知識技能[18]。
三、學校支持教師實施教育懲戒的本土借鑒
學校作為學生教育與社會化的主要場所,依法、依規支持教師懲戒權的真正落地,對學生學習與發展、減少校園欺凌事件、保障師生合法權益和學校辦學秩序有重要作用。對于我國學校而言,加強學校制度供給、引導家長有序參與和提高教師綜合育人能力是提高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能力的可行之策。
首先,加強學校制度供給。第一,構建適用于不同學校和不同學生群體的教育懲戒層級體系。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具有不同的身心發展特征,即便是同一年齡階段的學生也因性別、家庭環境和個體差異而表現出差異化的行為狀態。因此,小學、初中和高中在教育懲戒這一問題上的措施應該體現出差異。對于小學生而言,教育懲戒的手段應該以言語教育為主,不易采取較為嚴重的懲戒手段;對于初中生和高中生而言,學生身心發育較為成熟,能夠形成一定的規則意識,因此除言語教育之外,還可以施以更為嚴厲的教育懲戒;而對于比較嚴重的行為問題,比如偷盜、打架、欺凌他人甚至攜帶管制刀具等,應該與家長乃至公安機關一同處理。同時,班級作為學生教育的基本單元,各個班級也可以在班主任的帶領下形成“班級公約”,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提高學生的集體意識和責任意識。第二,構建學校教育懲戒的內容體系。學生因何而受到懲戒,如何實施教育懲戒,誰來實施教育懲戒以及教育懲戒之后怎么辦等問題都要有明確的規章制度,學生、教師和家長都要對規章制度的產生、執行和完善承擔責任。第三,明確教育懲戒的程度。客觀破壞性和主觀存在故意或過失是教師行使懲戒權的重要前提[19]。因此,教育懲戒的程度也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而定。需要明確的是,學校制度供給的三個方面不是脫節的,而是緊密相連的,需要學校因地制宜,在教育懲戒這一問題上做到“一校一策”。
其次,引導家長有序參與。一方面,轉變家長育人心態,增強家長對教育懲戒的支持與信任程度。獨生子女受到普遍寵愛,“小皇帝”和“小公主”式的學生相對難以說教[20]6。事實證明,家長日常教養形塑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是學生在學校日常表現的重要影響因素。學校以及班主任可以通過家長學校的開辦,促進家長育人理念的轉變,并內化于學生日常的教養中。另一方面,學校應該通過家校委員會等合作平臺,引導家長參與學生行為規范與教育懲戒方式的制訂,學校與家長就教育懲戒的必要性、教育懲戒的手段、教育懲戒的過程及教育懲戒爭議處理等方面形成一致性意見[4]48。
最后,提升教師綜合育人能力。第一,禁止教師打罵學生。教師教育懲戒權是對教育本質的回歸,教師教育懲戒權具有權利和權力的雙重性質,也有其限度[20]1。教師懲戒權的討論乃至立法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任意打罵、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第二,鼓勵教師采取預防措施。正如前文所述,對教師懲戒權進行立法保障并不意味著教育懲戒是改正學生不合范行為的唯一舉措。相反,班主任教師和普通任課教師應該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與家長一同協商解決學生的不合范行為,引導與支持學生自主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第三,支持教師合理懲戒。教師懲戒權不能因當前存在爭議而喪失,相反,在立法完善的基礎上學校管理者要與教師一起糾正學生存在的不合范行為,當教師因合法、合規行使懲戒權而與家長產生糾紛時,學校要勇敢地和教師站在一起應對,而非將教師置于家校沖突的最前端。
四、結語
英國教師懲戒權經歷了禁止、恢復到規范發展的不同時期,我國教師懲戒權的廣泛討論對當前教師懲戒權落地實施有所裨益。學校作為學生學習與發展的主要場所,有必要就教育懲戒這一問題與教師、學生和家長等利益相關者在充分溝通的基礎上形成共同認識,以此促進協同育人局面的形成。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EB/OL].(2019-06-23)[ 2020-02-25].http://www.gov.cn/zhengce/201907/08/content_5407361.htm.
[2]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征求意見稿)[EB/OL]. (2019-11-22)[2020-02-25]. http://www.gov.cn/hudong/2019-11/23/content_5454928.htm.
[3]勞凱聲.變革社會中的教育權與受教育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375.
[4]秦鑫鑫,劉竑波.教師懲戒權的校本工作原則與保障機制構建[J].中國教育學刊,2020(1):46-49.
[5]張俊友.法治理念下的公立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懲戒研究[J].教育科學研究,2018(6):93-96.
[6]劉旭東.教師教育懲戒權的立法分析[J].中國教育學刊,2020(1):33-38.
[7]于善萌,高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師懲戒權的變遷、困境與超越[J].上海教育科研, 2018(6):14-18.
[8]周勇.教育懲戒權“入規”的輿情調查與思考——兼評《青島市中小學校管理辦法》[J]. 當代教育科學,2017(11):49-53.
[9]劉冬梅.中小學教師懲戒權的調查與思考[J].教師教育研究,2016,28(2):96-100.
[10]李朝恒.英國中小學教師懲戒權的發展及對我國基礎教育的啟示[J].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16(1):56-59.
[11]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Education and Inspections Act 2006 [EB/OL].(2006-11-08)[2020-02-25]. http://www.legislation.gov.uk/ukpga/2006/40/contents.
[12]Bennet T. Creating a Culture: How School Leaders Can Optimise Behavior [EB/OL].(2017-03)[2020-02-25].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behaviour-in-schools.
[13][14]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Getting the simple things right [EB/OL].(2006-11-08)[2020-02-25]. 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571640/Getting_the_simple_things_right_Charlie_Taylor_s_behaviour_checklists.pdf.
[15]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Behaviour and discipline in schools: Advice for headteachers and school staff [EB/OL].(2016-01)[2019-07-30]. 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d/file/488034/Behaviour_and_Discipline_in_Schools__A_guide_for_headteachers_and_School_Staff.pdf.
[16][17]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The Importance of Teaching: The School White Paper 2010[EB/OL].(2010-11)[2019-07-30].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behaviour-and-discipline-in-schools.
[18]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Keeping Children Safe in Education [EB/OL].(2019-09)[2020-02-25].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keeping-children-safe-in-education--2.
[19]高杭.教師懲戒權行使的行政法透視[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12):45-49.
[20]勞凱聲,蔡春,寇彧,等.教育懲戒:價值、邊界與規制(筆談)[J].教育科學,2019,35(4):1-10.
本文系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2019年研究生科研創新實踐項目“中小學教師懲戒行為與懲戒能力的實證研究”(項目編號:ECNUFOE2019ZD075)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責任編輯:胡玉敏
huym@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