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英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明確要求:“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眾多教育家都提出“健康第一”的思想, “健康”涵蓋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部分內容。通過幼兒園調查問卷和家長訪談,我們發現絕大部分的家長關注孩子身心健康的程度遠遠高于其他方面。幼兒是社會的未來,關注幼兒的成長,增強幼兒體質對人類社會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3~6歲是人體生長發育形成良好體質的關鍵階段,是形成良好鍛煉習慣的關鍵時期。然而,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幼兒過早地表現出對電子產品、對網絡的依賴,又由于許多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家長忽視孩子的用眼衛生,使許多兒童出現了運動缺乏癥、免疫力差、近視眼、肥胖癥等一系列令人擔憂的問題。鑒于現階段3~6歲兒童身體狀況及《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要求,初步探討幼兒園如何有效提高幼兒健康體能水平。
一、清晰思路,做好方案
幼兒體能鍛煉不是簡單粗暴的過早定向培養和違背幼兒成長規律的機械訓練。在實施過程中,必須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特點,選擇內容、方法、手段一定有嚴格的科學依據支撐。《指南》健康領域中提出了對3~6歲兒童健康發展目標的建議,我們以此為依據,首先對幼兒目前身體素質狀況進行科學合理的測查,做到心中有數,然后找到目標和現狀之間的差距,具體到跑、跳、投、鉆、爬、平衡、靈敏、耐力等各項內容,找出存在的問題和原因,研究調整改變提升幼兒的整體體能水平的方案,針對體能較弱的幼兒制訂相應的強化工作方案和計劃,做到有的放矢。
二、創設環境,營造氛圍
幼兒園建立專業的幼兒室內外活動場地,分設攀爬區、平衡區、跳躍區、投擲區、玩沙區、體操練習區等區域,標志鮮明,一目了然。每個區域操作難易程度不同,滿足不同體質幼兒的不同發展需要。室內的幼兒體能訓練室,讓幼兒在不適合外出的天氣里,也能得到很好的活動體驗。每個活動室的主題墻都設計與體育相關聯的內容,潛移默化中影響幼兒對體育的認知。
除了專業體能鍛煉器械,園所還開辟了許多練習區域。爬滿綠植的廊架中間懸掛著孩子們練習拳擊的小沙袋,是力量練習區;廊架側面安裝上高低不同的小籃球筐是孩子們練習擲準擲遠區;甬路是速度練習區;水泥路是練習“鉆”“爬”的區域;人造草坪路,是孩子們練習跳躍的區域。幼兒園樓廊是凸顯幼兒園辦園特色的一個窗口,墻壁上是教師們精心制作的各類體育項目圖片、奧運冠軍圖片、本地體育明星圖片展示,通過介紹體育健兒為國爭光的事跡,激發幼兒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墻壁顯眼位置還有教師、幼兒自創游戲介紹的圖片以及一起玩游戲的場景圖片,讓幼兒產生極大的好奇和參與欲望。幼兒園配備豐富多樣的幼兒體育器械,其中一部分是教師、孩子和家長自制的。例如,易拉罐制作的小高蹺,純凈水桶制作的可推拉的水桶車,廢舊水管改造的高低不同的雙杠。
三、形式多樣,激發興趣
除極端天氣外,堅持每天2小時的戶外活動,全體師生一起參與一起鍛煉。遇到較冷較熱的戶外環境時,老師根據幼兒年齡控制好活動時間,制定適合的體能鍛煉內容,讓活動更加多樣化,從而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有針對性、有計劃的練習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3~6歲是幼兒基本動作學習的黃金階段,跑、跳、投、爬、靈敏、柔韌、力量等多項內容可以交叉練習,但還要根據不同年齡區分重點練習內容。比如小班的孩子多進行前庭平衡類的游戲,如蕩秋千、轉圈;中班的孩子要多進行協調類的鍛煉,如手腳爬、蹲起、連續跳等活動;大班的孩子多一些提高靈敏度、速度的練習,如接力跑、躲閃追逐跑等。體能練習一般采用情境設計的故事導入、體育游戲、小組合作等多種形式,教師的設計帶入自然、不牽強,收放自如,避免幼兒感覺枯燥乏味和機體疲勞,產生厭倦情緒。幼兒的自主活動應是體能鍛煉的重點,幼兒根據自身興趣愛好、實際運動水平,自主選擇區域、器械、玩法、玩伴,教師根據方案計劃中的教育目標,提供環境和材料的支持,充當保護、觀察、和指導的作用。讓孩子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使其在愉悅的氛圍下順利完成體能鍛煉教育目標。
四、以點帶面,全面發展
教師通過對本年齡段、本班級幼兒調查和投票等形式,確定每個年齡段每個班級最喜歡的體能鍛煉項目。例如,小班的拍皮球,中班的跳短繩,大班的跳長繩等,利用戶外活動時間自由開展練習,目的是由興趣入手通過一項體育活動的開展,逐步增強他們的肌體適應能力。同時把體育游戲融入體能鍛煉中,與其他學科進行整合,相互滲透。例如,在“跳房子”游戲中,孩子學會識數字、辨方位。放風箏讓孩子學會辨風向、判斷風力的大小。用體育游戲的規則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讓孩子玩中學,學中玩,真正達到寓教于樂。
五、保障安全,家園合力
體能鍛煉活動開展前期,教師首先對活動場地、投放材料進行逐一檢查,排除安全隱患。對練習內容要有風險預判,在保證足夠安全的環境下開展活動,并認真觀察、用心呵護幼兒的安全。幼兒在入園初期,給家長發放幼兒特異體質調查表,讓家長如實填寫。對篩選出的特異體質幼兒做特殊標記,在各項活動中教師要特別關注,減少其運動量、運動強度。其他幼兒從幼兒入園跟蹤記錄幼兒體質各項指標,實時監測,不斷調整幼兒運動強度和密度,調整運動方式、活動頻率、時間等。幼兒園每個學期要對所有幼兒進行兩次體能測試,測試項目有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網球擲遠、雙腳連續跳、10米往返跑、走平衡木六類,每一項都有達標標準和對應分值,幼兒園將測試結果存檔并反饋給家長,讓家長關注幼兒的體能狀況,與幼兒園合力督促幼兒鍛煉身體。幼兒園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親子類、游戲類比賽活動,讓家長觀摩并參與其中,直觀感受孩子體能真實狀況的發展,促進家長對幼兒園體育工作的支持。
幼兒園體能鍛煉初衷是讓每一名幼兒從小養成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有一項喜歡的體育項目,讓“終身體育”意識伴隨其成長。讓每一個幼兒有一個健康的體魄,通過體能鍛煉,使各種能力得以提高,個性特長得以充分展示,并從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培養幼兒活潑、陽光、樂觀的性格,培養幼兒建立規則意識、堅強面對挫敗的體育精神。
(作者單位:河北省滄州市運河區第一幼兒園)
責任編輯:高珊
10407562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