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昆
【摘要】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不斷推進,其內部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也在相應的改變,為了適應事業單位改革所帶來的新變化,人力資源彈性管理逐漸出現在公眾面前。據此,本文主要研究彈性管理在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并就彈性管理在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中所產生的問題做簡要分析。
【關鍵詞】彈性管理? 事業單位? 人力資源管理
一、人力資源彈性管理概述
在當今事業單位不斷改革的今天,社會人力資源成為了事業單位發展的重要內容。所以改善人力資源管理方式對于事業單位來說,是適應改革帶來的新要求的必要舉措。人力資源彈性管理是指,事業單位在管理過程中,靈活的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員工的工作時間,改善薪酬結構單一為多元化,靈活的調配員工的管理方式。
二、在事業單位人力資源應用彈性管理的重要性
通過對事業單位內部的人力資源進行彈性管理,不僅可以提高事業單位的經濟效益,得到快速發展,而且還可以增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促進事業單位的可持續發展。彈性管理就是根據員工的實際狀態對工作時間進行科學調整,具有非常大的靈活性,通過這種方式,事業單位可以根據內部工作環境的變化,彈性分配員工的工作任務。這也意味著彈性管理對事業單位內部的員工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一旦出現突發狀況,要求全體員工處理突發狀況的隨機應變能力要高。
三、事業單位人力資源彈性管理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人力資源管理理念落后
陳舊的管理觀念已經不再適合當今的社會局勢了,教條主義橫行,員工積極性不高,這樣的事業單位又怎么能在當今的新時期下得以發展呢?所以事業單位必須要更新管理理念,在公共原則下,建立更靈活的管理制度,堅持人力資源彈性化管理,使員工更靈活的調配時間,增強對工作的積極性。
(二)不合理的人才選拔機制
事業單位一向難進,因為事業單位有一套非常嚴格的錄用程序。這套錄用程序在很大意義上來說非常死板,不懂得因為人才的變通而變通,所以導致了錯失了很多優秀人才。比如說,在某些部門職位缺失時,可以直接調任或者招任,來及時解決部門職位的空缺。但現實來說,上到決策者,下到錄用人員,中間的確認過程要經過很長時間,需要經過很多復雜的程序,浪費時間且浪費精力。
(三)缺少深入的培訓
很多事業單位內部,對員工的培訓只浮于表面,缺少時效性和針對性。甚至很多事業單位都沒有建立完善的員工培訓體系,對員工的培訓內容單一,只有表面工程。再就是培訓內容依然是老一套,不能根據時代的發展而變換新的內容,內容陳舊死板。培訓主體也還是老一套,一般都由公辦機構主辦,不考慮民辦機構,是事業單位的發展模式,但并不是市場的發展模式。這樣做的直接后果就是事業單位無法適應市場的發展,起不到直接的效果。
四、如何加強彈性管理在事業單位人力資源中的作用
(一)事業單位要加強對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視程度
首先事業單位想通過人力資源進行彈性管理時,一定要加強對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視程度。只有對人力資源管理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認識,才能為接下來有效的實行彈性管理做良好鋪墊。事業單位要及時更新認識管理理念,重新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要根據員工的不同需求不同個性,采取最貼合人意的管理方式,并且為員工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充分挖掘員工的工作潛力。使員工發揮“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局面,最大程度的服務于事業單位。
(二)實行合理的人員選任機制
單位內部要明確合理的人員選任制度。根據員工的工作能力,崗位對人才的要求,合理劃分工作職位。在引進人才時,選用彈性的錄用制度,以合理的人員任職資格為標準,引進專業人才。事業單位內部要改革錄用規則,改變傳統的任職資格標準,根據實際情況的不同,對不同職位分門別類建立人才標準。增強各部門的自主錄用權利,在傳統的管理理念當中,人事管理權過于集中,錄用人員的制度也太過死板,為了建立一個靈活的工作環境,要對錄用公職人員的管理職權進行調整。簡化一些不必要的錄用程序,增強各部門的自主錄用權力,由具體部門根據部門的具體要求來參與錄用人員的過程,人事部門也要參考各部門的人員需求綜合來調整錄用程序。
(三)建立完善的人員培訓體系
事業單位隨著改革的深入,對員工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事業單位內部要加強對員工的培訓,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可以參考以下幾方面。第一,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員工的不同情況,分別進行差異化培訓。因為每個員工具體的情況是不一樣的,自身的素質水平也有高低之分,所以培訓要分開進行。比如有些財務人員,他們本身已經掌握了非常熟練的財務技能,在專業知識技能這一塊上可以放寬對他們的要求,可以轉從別的業務內容上培訓,比如管理,增強財務人員的管理技能,畢竟財務管理不分家。第二,根據員工級別進行培訓。對優秀員工著重培養,普通員工普通培養。通過考評機制選出優秀員工,提供對外交流學習的機會,著重培養。
(四)實施績效彈性考核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績效考核機制,嚴格規范考核標準,防止部分公務人員利用職務之便謀取非法利益。其次,完善績效考核的指標。根據員工的不同情況,進行分級分類考核。把考核標準細化,針對性考核,將不同的工作人員分開考核。最后完善薪酬制度。事業單位要加強對薪酬外部機制的調整,取消中央過分集中的權利,將薪酬調整的權利分放給各個部門,讓各個部門按照人員的具體工作情況進行分放薪酬。打破薪酬等級觀念,將績效與薪酬直接掛鉤,堅持“按勞分配,多勞多得”的薪酬分放理念。
參考文獻:
[1]亢秀蘭.彈性管理在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J].經濟師,2019,(08):269+271.
[2]馮敏.彈性管理在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人才資源開發,2015,(08):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