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威
摘 要:我國高等教育要求各高校培養出來的金融人才不僅需要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同時也要具備熟練的金融操作技能。為了培養出實踐與理論兼備、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兼具的金融人才,民辦高校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夯實學生的理論知識,同時也要注重實踐教學,并且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促進實踐教學更好的發展。本文主要探討在當前經濟發展背景下,如何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與改革,以此培養出更加符合市場需要的人才。
關鍵詞:金融學;專業知識;面臨問題;教學體系;實踐教學
在金融學專業辦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主動將情景體驗融入課堂中,分別對學生開展社會實踐、實驗實訓、理論教學等教育。這種教學方式,走出了原有重理論、輕實踐的誤區,大力推進了實踐教學工作,從而培養出具有較強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金融服務型人才。
一、民辦高校金融學專業教學現狀
當前國內許多民辦高校金融學專業開展實踐教學過程中設計的教學體系包括專業實踐、課程實踐、職業培訓、畢業設計、創新實踐等多個部分。其中職業培訓針對學生在學校期間參加的各種考試和培訓,以獲得職業資格,這當中包括理財規劃師、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銀行從業資格證書、證券從業資格證書等。在開展教學時多利用創新實踐模式,引導學生進行實地學習和考察,并且通過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進而學會解決金融問題。
二、影響民辦高校金融專業教學活動的具體因素
(一)教學方式
隨著世界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我國金融市場也開放起來。為了適應市場的變化趨勢,各高校在辦學過程中需要改變教學模式。但是許多民辦高校中的金融專業仍是將傳統理論教學作為主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難以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的金融問題進行聯系,因此教學效果并不好。金融學作為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的學科,教學過程中還需要加強學生的理論實踐能力,特別是數理分析能力,這一點十分重要。
(二)師資力量
與一些211、985院校相比,民辦高校吸引力有限,這就導致學校在招聘教師的過程中很難吸引優秀的教師加入其中。通過調查研究發現,我國民辦高校中教師年齡偏大,年輕教師占的比例比較小,這種現象就導致了大部分教師仍然會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選擇的教學內容也很難符合新時代學生的需要。
(三)資金投入
民辦高校在辦學過程中,因為受到體制、資金、實力、專業發展等多種因素影響,對專業教學設施的投入不足,導致學生難以提高實踐技能,最終阻礙金融專業得到更好的發展。
(四)課程內容的選擇
對各大民辦高校金融專業課程設計情況進行調查與分析可以發現,教師在教學中重視理論知識講解,輕視實踐,且很多課程內容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據用人企業反映,學生在校學習的內容與行業發展脫節,進入企業后并不能馬上上崗,企業還需要根據市場情況對學生進行再次培訓,這不僅耽誤了大量的時間,而且也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與物力。
(五)考核方法單一
從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金融專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考核時采用的方式比較單一,通常就憑借書面考試成績決定學生的學習成果,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即使教師會采用課堂展示、社會實踐、調研報告等方式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也尚未取得良好的效果,很多學生都選擇上網復制內容來應付考核,致使考核沒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三、優化民辦高校金融專業教學的策略
(一)構建優良的教育環境
1.立足實際確定教育方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將市場化與社會化作為指導,不僅要加強學生的專業知識,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同時也需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積極創新與改革教學方式,重視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最終將學生培養成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2.完善教學設施。學校應當加大資金投入,創建基金、證券、股票等實驗室,或者為學生建立模擬操作平臺,鼓勵學生與教師共同參與其中。教師應對學生的實踐情況進行指導,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其日后步入社會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注入新鮮的元素
1.引進青年人才。民辦高校應當主動吸引優秀的青年教師加入,給校園注入新鮮的元素。青年教師思想開放,思維活躍,他們所掌握的知識不再局限于課本,而是與時代發展同步,這也為學生的學習以及日后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2.注重教材內容的更新擴充。現代化通信手段的不斷更新,推動了金融行業更好的發展。作為金融專業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所以更新和擴充教學內容就成了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這樣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也才能提高學生的金融學習技能,以此滿足金融業不斷發展對學生提出的要求。
(三)加強交流,提高教學水平
不同院校之間可以加強交流與合作,也可以適當開展研討會,加強教師之間的溝通。除此之外,學校之間還可以整合多項教學資源,實現不同學校之間的資源互用,最終為培養金融人才形成合力,推動我國金融行業更好的發展。
(四)自主學習
1.互換師生身份。傳統的教學通常是將教師作為課堂的中心,學生則需要在課堂中認真聽講,仿佛這種模式才是正確的。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浪費大量的資源,且隱性成本損失很大。在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自主地參與到課堂討論當中來,讓學生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同時也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從而為學生構建一個更加輕松和諧的課堂。
2.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只有在教學中實現雙向互動,才能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并且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這個時候,學校應當發揮教學資源的優勢,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同時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態度,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3.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為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及探究能力,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將課堂還給學生。同時,學校也需要針對學生的現狀,為學生建立更加完善的激勵機制,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日后進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培養金融專業應用型人才和復合型人才是一項偉大而系統的工程,需要從時代的特點出發,根據金融行業發展的動態對其進行調整,根據不同階段、不同時期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以此來提高教學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李聰.金融創新環境下民辦高校金融學專業教學改革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20):29.
[2]朱燕芳.互聯網+金融環境下民辦高校金融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研究[J].時代金融,2017(18):228,230.
[3]程鈺瓊.開發內化教學模式指導下的民辦高校英語專業綜合英語課程改革與創新[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2(12):80.
[4]毛瑩,陳會榮.論新形勢下高校金融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創新[J].湖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24(03):80-81.
[5]王藝靜.高校金融專業本科實踐教學模式創新的思考[J].甘肅科技縱橫,2012,41(02):71-7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