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哲
摘要:解應用題是對數學素養的綜合考查,因而成為小學數學中關鍵的一環。在教學實踐中,小學數學教師要根據學生學情,從情境創設、自主學習、教學方式、解題方法、回顧反思等方面下功夫,切實提升小學生解應用題的能力,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
小學生解答一道數學應用題的過程,不僅是概念、公式等基礎知識的運用過程,更是思維、方法等數學能力的考查過程,因而解應用題成為衡量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但隨著應用題越來越復雜、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情境僵化、學生缺乏自主性等問題越來越突出,應用題成了師生頭疼的主要問題。對此,本文將從實踐中得來的應用題教學策略,抓取一二,與大家共同分享。
一、啟發思維,情境創設要豐富
鑒于小學數學應用題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單一的問題情境、多媒體情境已經不能滿足激活思維、啟發思考的學習要求,教師要從日常實踐活動出發,創設更加豐富的教學情境,將抽象的數學知識生活化并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思考,使其能夠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形成基本的數學問題意識和初步的數學思維能力。以體積應用題教學為例,我先讓同學們觀察一個長方形魚缸,“同學們,教師準備用這個魚缸養水草,你們能幫我算一算一次需要往魚缸里倒入多少水嗎?”一下子勾起了學生的探究欲,他們首先確定了魚缸的形狀,這是一個長方體玻璃缸;其次又進行了一系列的動手操作活動,向魚缸里注滿水、親自量一量魚缸的長寬高等,從估算到運用數據計算,最終確定了魚缸的體積。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進一步加深了對“體積”概念的理解,練習了體積計算公式,還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將生活問題抽象為數學知識,并對此進行了有效探索和解答,切實提升了自身的思維能力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二、以生為本。探究過程要自主
抽象性是數學應用題的顯著特點,而小學生的思維還是以具體、直觀、形象為主,抽象性思維較弱,如果教師直接將解題要點灌輸給學生,即“嚼碎了喂”,學生既失去了咀嚼的樂趣,也吃得沒有一點滋味,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師一方面要激發學生主動思考、探索的欲望,另一方面要保證探索過程的自主性,即引導學生在直觀操作中自行推導,通過畫圖、實物對比等方式體會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的奧妙,從而得出印象深刻的獨特理解。以“比……多、比……少”的應用題教學為例,我先是引導學生畫實物圖,幫助他們直觀形象地理解題意,慢慢轉變為畫線段圖,引導他們自主探索兩者的異同點,知道怎樣才能更為清晰、明確地表達題千內容,從而實現了思維的轉化,這樣學生不僅明白了“為什么要用加法或減法”的具體原因,避免了看到“多”字就用加法、看到“少”字就用減法等直觀錯誤的出現,還初步感知了建模知識,為以后更深層次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
三、積極調整。教學方式要有效
課堂教學方式直接影響著應用題教學質量,這一點毋庸置疑。現階段數學教師可用的教學方式有很多,如畫線段圖、列數量關系、實物擺放等,但不管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教師都要引導學生真正地參與進來,在實踐操作和小組討論中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主動交流;還要關注學生的解題思路,即不單單判定解題結果是否正確,而是要分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思路、還有沒有其他的想法”等,給學生提供廣闊的探索空間,引導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最大限度地發揮主觀能動性,以促成高效數學課堂的建立。以分數乘法應用題為例,我給同學們假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咱們班換了一位新的語文教師,對班級情況還不熟悉,你會怎樣向她介紹呢?同學們紛紛回答:咱們五(1)班一共有54人,其中男生36人、女生18人,其中有9人參加了校足球隊、有6人參加了校舞蹈隊。“介紹得很詳細,那我們能試著將這些信息轉化為乘法應用題嗎?”同學們各抒己見,很快就編了好幾道應用題,然后我又引導他們用畫圖的方式分析題中的等量關系,重點對他們的解題思路進行了分析、探討,在寬松的氛圍內完成了學生全程參與的授課。
四、注重總結。解題方法要多樣
靈活多樣的解題方法是應用題訓練的重點,也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創新能力的重要渠道。但遺憾的是,很多教師并不注重拓展學生的思維,不能有意識地對小學生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針對性訓練,更很少對學生的解題方法進行歸納、分析,導致許多學生思維僵化,易錯題還是容易出錯并只會用固定的方式解題。因此,教師一方面要注重進行解題方法多樣化的訓練,引導學生思維向靈活變通的方向發展,具體到解題實踐中,在學生解答正確一道題后,鼓勵他們換一種思路再想一想,能不能正確解答出來?能不能更換已知條件或問題進行解答?從而讓學生見識更多題型,學會發散性思考問題,使自身數學思維更為靈活、敏捷,另一方面要利用畫圖、實物操作等多種方式對解題方法進行分析和總結,形成常識性的知識點烙印在學生的腦海中,例如,“將一張長10厘米、寬6厘米的白紙卷成圓柱形,求其體積。”就可以引導學生動手卷一卷,將抽象問題簡單化,在操作中形成直觀印象,并引導學生在類似的應用題中靈活地使用,從多種解題方法中尋找最佳的解題方法,進而實現思維的創新發展和數學素養的不斷提升。
五、回顧反思。檢驗時間要充分
回顧反思是解數學應用題的必要一環,萬萬不可忽略。在應用題解答結束后,教師一定要留出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回顧反思、檢驗調整,此時學生能夠獨立思考、自主調整,從而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那么,回顧反思都要反思哪些內容呢?一是反思解題過程,即重新梳理自己的解題思路,再次明確題目中要考查的基本問題是什么、關系量的轉化是否正確、思維推導過程是否合理等,一定要從頭到尾再次細致地回想一下、分析一下,確定解題過程的合理性;二是反思解題方法,除了再次確定自己的解題方法是否正確外,學生還要問問自己:還有其他的解題方法嗎?我選擇的方法是不是最簡便的?由此來增加學生思維的靈活f生和敏捷性,使他們的思路更加變通,也能積累更豐富的解題方法,為創新思維和邏輯思維的發展創造條件;三是反思解題結果,即對自己算出來的結果進行估算、檢驗,看看其是否正確,現實中很多學生由于粗心、馬虎等主觀原因,解題思路、解題方法都正確,卻得出了錯誤的結果,因而這一步反思絕不能忽略,且不僅要檢驗結果,也要檢查細節,使解題過程更規范、嚴謹。只有這幾方面都做到位,才能促使學生形成反思意識和反思習慣,促進應用題教學效率的提升。
六、結語
總之,現今應用題的設置越來越貼近學生生活、越來越考驗學生的數學思維,教師要參照學情和教材的具體細節,創設更豐富的教學情境、更自主的探究過程、更有效的教學方式、更多樣的解題方法和更良好的反思習慣,以便強有力地提升小學生的應用題解題能力,促使其數學核心素養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