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效果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推進班級共讀,需要有效的閱讀方法。開展以“作家作品”“作品主題”“作品題材”為中心的班級共讀模式,是切合當前實際的方法。本文對小學高年級開展班級共讀,促進學生幸福成長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小學語文;班級共讀;模式初探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階段的課外閱讀總量應不少于145萬字。目前,教師和家長對于加強學生課外閱讀認識都很到位,學生課外閱讀的推進速度極其緩慢,收效甚微,教師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嚴重滯后。
有些學生零星的課外閱讀大多有走馬觀花之嫌。幾年來,我參與了小學高年級班級共讀的實踐,總結出班級共讀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模式。
一、走近作家,親近作品
開展以作家作為中心的班級共讀,這是一種有效的閱讀方式。具體步驟如下:
(一)走近作家
學生可以通過不同渠道廣泛了解作家的生平,也可以了解其相關作品。在閱讀指導課上,教師要讓學生把自己搜集到的作家的相關信息進行交流:作家生平、作家名言、主要作品、作家的童年軼聞趣事等等,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圖片的。走近作家,感受作家豐富的內在情感,讓作家在學生的心目中不再是那么的神秘,那么遙不可及。
(二)選擇作品
當學生對作家有了一定了解,必然會產生對其作品的閱讀向往,教師就要借勢推薦一些應讀作品。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對作家作品進行推薦。比如:對于詩情畫意的作品,教師就可朗讀其中的片段;對于故事性強的作品,就可以抓住某個有趣的情節進行講述,激發學生的興趣;對于介紹科學知識的作品,教師可以提示一些學生聞所未聞的科學知識,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對于長篇巨著的作品,教師可以對書籍內容進行簡介,激起學生對作品的閱讀興趣。
(三)自主性閱讀
教師和學生可以共同選取作家作品1-2部,作為班級共讀必讀書目,還可另選一些選讀書目。比如:學生在學完魯迅先生的《少年閏土》后,同學們立即對魯迅先生的作品產生了興趣,我們班級就共同選擇了他的《故鄉》進行閱讀。
(四)班級共讀交流
在學生按閱讀計劃獨立自主閱讀的基礎上,教師要為學生搭建共讀互動交流平臺,定期開展班級共讀交流分享。交流分享的形式盡量豐富多彩:可以是自主性閱讀的體會感悟,也可以是讀書筆記摘錄,還可以是閱讀過程中搜集的圖片資料等。
二、抓住主題,深入閱讀
圍繞作品的主題進行班級共讀,可以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作品,比如:童年、親情、友情、時間、生命等,這些話題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小學語文教材許多單元的編排正是以“主題”為內容編排組合的,每個主題單元編排了5-6篇經典作品。我們的班級共讀結合教材的單元主題向課外延伸,選擇相同主題的作品,展開班級共讀。以主題為中心的班級共讀可以這樣進行:
(一)確定主題,調動閱讀積極性
根據語文教材的單元主題,確定班級共讀的主題。以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為例,為了滿足學生的需求,我們班級共同商議,選取了魯迅先生的小說集《吶喊》,作為班級共讀作品。選取共讀作品,教師不能包辦,可以提出話題,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并參與閱讀中來,讓學生自覺產生閱讀愿望與期待。童年,是每個人美好、難忘的時光,也是作家筆下的永久性話題,反映童年生活的作品比比皆是。
班級共讀指導課上,我在黑板上寫上“童年”兩個字,然后問學生:看到“童年”這兩個字,你們想到了什么呢?學生的想象非常豐富:有想到童年趣事的,有想起童年歌謠的,還有想起童年煩惱的,學生的想象猶如開閘的洪水奔涌而出。我順勢告訴學生:作家其實和我們一樣,他們也有精彩的童年,你們想不想了解呢?學生的好奇心立馬表現了出來,教師借勢向學生推薦以“童年”為主題的作品,比如:曹文軒的《草房子》、高爾基的《童年》等。
(二)閱讀作品,加深個性體驗
班級共讀在確定主題、選擇作品之后,學生就要按計劃獨立自主地閱讀作品。同一主題的作品可以選擇2~4本,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方式,自主支配時間,鼓勵學生閱讀時作閱讀批注,也可以做筆記摘錄,還可以寫讀后感。比如,教師幫學生選擇了《幸福的拾荒者》《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以“生命”為主題的書籍,學生閱讀之中與作者融為一體,悲喜同感,共同體驗生命的意義。
(三)班級互動交流,深化閱讀
如果說自主閱讀是讀者與作者的高度融合與交流,那么全班學生共讀交流則是智慧火花的碰撞。學生不僅可以對書中人物、事件進行品評,還可以就自己的感想發表高見。
三、題材歸類。廣泛閱讀
學生在小學階段接觸到的作品,大多是淺顯、有趣的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等;還有記敘類、說明類、散文類的文章等,這些題材不同、文體不同的作品,必然風格各異。以題材為中心進行班級共讀,也是一種較好的模式。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
(一)把握文體特征指導閱讀方法
以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的編排意圖來看,編者把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笛福的《魯濱孫漂流記》等四篇課文編在一起,目的很明顯,就是要通過閱讀童話故事,提高學生閱讀、欣賞童話故事的能力和水平。結合教材的閱讀題材,教師可以順勢開展一次“童話故事”班級共讀活動,擴大學生的閱讀面,深化學生對于“童話故事”這類題材的理解。教師給學生推薦了《安徒生童話故事》《魯濱孫漂流記》(原著),通過共讀學生掌握了通話的基本特征。
(二)不同題材,廣泛閱讀
小學階段,學生接觸了神話故事、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等各種不同的題材,記敘文、說明文、散文等文體,涉及面很廣,所以教師要結合教材的內容編排,有目的、有計劃地確定以題材為中心的班級共讀活動。
四、結語
總之,班級共讀活動,對于提升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提升學生文化素養,對于學生終身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學生的引路人,在班級共讀教師上還需進一步探尋,促進學生幸福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