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昌雨 古夢雪
摘??? 要: 大數據技術,對當今高校德育產生了深遠影響。一方面,為高校德育帶了革命性的發展,實現了信息的易識性、預測的準確性、處理的及時性。另一方面,大數據技術在高校德育應用中,面臨數據信息的收集、存儲、篩選、分析、可視化等具體技術問題。突破現有技術瓶頸,建立專業的大數據平臺,培養復合型人才成為當務之急。
關鍵詞: 大數據技術??? 新時代??? 高校德育??? 博弈
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大數據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既為高校德育在新時代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又在應用過程中產生了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何看待大數據技術在高校德育中的利弊博弈,及時抓住機遇,正確處理面臨的問題,是新時代高校德育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一、大數據技術為新時代高校德育實現跨越式發生提供難得的機遇
大數據為實現在高校德育中學生信息的全數據采集、高匹配度的篩選、精確化的分析、科學的預測和及時性的處理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持,為新時代德育的開展提供了極大的助力,有利于高校德育實現跨越式發展。
(一)信息的易識性
新時代,隨著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的出現和普及,學生可以利用騰訊、微博、游戲、抖音等平臺,通過文字、音頻、視頻和動畫互相搭配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宣泄情緒,宣揚觀點,公布日常行為等,自覺不自覺地繪制出思想道德行為的軌跡。大數據技術已經突破標準化格式和結構性信息采集、處理技術的限制,能夠將這些非結構性的信息轉換為易識性的數據,極大地增強高校德育形式和內容的針對性、趣味性和有效性。這些技術主要表現為兩種形式,一種方式是數據化處理,“數據化是指把一種現象轉變為科制表進行分析的量化形式的過程”[1](77)。高校德育工作者可以把搜集的學生的各種結構性、半結構性和非結構性的信息進行數據化處理,使學生的思想、習慣、偏好和行為方面的信息全面、立體地呈現出來,發現他們存在的問題,探索他們心理和思想的發展規律,熟悉他們的行為習慣。另一種方式是可視化處理,“數據可視化技術是指運用計算機圖形學和圖像處理技術,將數據轉換為圖形或圖像在屏幕上顯示出來,并進行交互處理的理論、方法和技術”[2](1-6)。可視化技術將前期采集的關于學生日常思想行為的文字、音頻、視頻、圖片等非結構性的數據以圖形化的形式表現出來,這種形式更容易被德育工作者理解和接受,然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對數據構成的圖形進行更深入的觀察和分析,發現數據中隱藏的學生思想行為的內在規律,從而采取正確的預防措施。
(二)預測的準確性
大數據不僅解決了信息收集、分析和處理的技術難題,而且改變了單純依賴因果關系的方式,深入探索信息數據之間的相關關系,對大量的、看似無關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尋找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系,總結思想道德規律,從而對其未來的思想和道德行為進行預測,這就是大數據的預測功能。人的思想行為具有一定的慣性,一般不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大數據技術利用這種慣性,收集、挖掘以前的海量數據信息,分析數據之間的相關性,從中找出思想行為的規律性,達到由“已知”到“未知”的預測。高校學生作為信息時代的弄潮兒,幾乎每天都暢游在網絡海洋中,發表各種觀點,從事各種活動,留下一條條持續不斷思想、生活和學習痕跡。德育工作者可以以大數據技術為支撐,全面、快速地收集、提煉和處理繁雜零碎的思想和行為信息,發現他們的思想動態和行為方式,及早發現其中潛在的問題,以便及時制定預防措施并加以正確引導。
(三)處理的及時性
Velocity是大數據技術的重要特征之一,可以理解為快速實時,是指大數據技術處理海量數據時,速度更快、更及時,能夠很好地滿足實時性要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個道理也可以應用到德育領域。大數據技術極大地提高了獲取學生信息的速度。通過大數據技術,高校可以即時獲取學生網絡中的發言評論、日常消費、社交娛樂活動、焦點關注等有關思想動向、心理狀態、行為方式和興趣愛好的信息,以便及時發現問題,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這些信息是動態的、即時生成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變化,如果不能及時獲取這些信息,價值性就會大大降低甚至毫無價值,失去了對高校德育工作的意義。大數據技術還提高了處理學生信息的速度。大數據利用MapReduce和開源實現平臺Hadoop等技術快速分析海量數據,除了傳統結構性的數據外,還可以對大量的半結構和非結構性的數據進行快速的分析和處理,不僅真正實現了數據的全覆蓋,而且做到了分析處理的即時性,有利于及時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心理和生活狀況,發現存在的問題,做好充分教育準備,更及時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從而大大提高德育效率。
二、大數據技術在新時代高校德育應用中面臨的難題
新時代,大數據技術應用于高校德育領域是大勢所趨,但如何實現大數據技術與德育的有機結合,在具體操作中仍然面臨不少問題,“當前大數據技術運用的困難體現在數據收集、存儲、處理及結果的可視化四個環節”[3](47-49)。
(一)數據信息的收集技術問題
大學生是大數據時代最活躍的人群,通過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暢游網絡,留下了海量的思想、心理和行為等方面的信息數據,校園卡、公交卡、校內外監控記錄了他們的活動和行蹤。但這些數據信息覆蓋面廣、時間跨度大、價值密度低、存儲量巨大,收集難度比較高。同時,這些數據信息分布在校內外不同的機構和部門中,彼此獨立、聯系較少,不愿意共享擁有的數據信息,如何獲取和整合各部門不同的數據信息是高校德育者面臨的重要挑戰。
(二)大數據存儲技術難以解決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數據存儲技術實現重大突破,但是面對多元異構、實時更新的海量數據,存儲技術仍然無法滿足當前需要。第一,容量仍待擴容,雖然目前的存儲規模可以達到PB級,存儲系統也可以擴展,但要真正實現存儲自由,目前還無法實現。第二,存儲的安全性問題,存儲系統里的數據信息包含大量的國家機密、公司商業機密和個人隱私,這些系統都是人為操作,如何從技術和人員方面做好數據的保護,實現存儲安全是重大難題。第三,成本問題,大數據存儲技術的開發需要巨額投資,數據信息的維護也需要大量資金,高昂的成本使大多數企業對其望而卻步,不愿意涉足這個領域,不利于存儲技術的快發研發,即使研發出來,使用價格必然很高,推廣使用也會受到阻礙,使存儲技術無法長期、快速地發展。高校學生的思想、心理、行為等信息通過視頻、圖片、文字等機構化和非結構化的形式存在,所占的存儲空間呈指數倍增長,現有的存儲技術面臨難以克服的瓶頸。
(三)篩選和分析技術不成熟
雖然海量數據信息為高校德育的開展提供了充足的資源,但是這些數據信息并不能全部為高校德育工作者所用,相當一部分是無用數據甚至是錯誤數據,對德育的開展產生副作用。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須把有價值、有需要的數據信息從這些復雜的海量信息中篩選出來。然而規模龐大的數據庫、多元異構的數據類型、真假難辨的數據內容等都對當前的篩選技術提出了挑戰。對于已經篩選出來的海量的數據信息,如何從中分析和提取出對高校德育有價值的東西,是最重要的一環。但是德育的數據信息大部分涉及思想、心理、行為等主觀方面,前后變化較大,規律性比較差;不僅有易于分析的結構性數據,更多的是非結構性的數據。都會對數據的分析造成干擾,甚至誤導分析的方向,無法有效獲取正確的學生思想、行為等方面的信息,干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
(四)數據可視化技術問題
面對海量的、類型復雜、結構多元的大學生思想、行為等方面的數據信息,雖然高校德育工作者可以積極利用可視化技術,以圖形、曲線、圖標等形式把學生數據信息呈現出來,從而實現對信息的準確理解、正確分析和有效提取,但是目前為止數據可視化技術發展并不成熟,在具體操作中難以準確無誤地把所有相關數據信息展示出來并被非專業的德育工作者理解。同時可視化技術難度比較大,需要大量的相關技術人員和專業人才,但他們對德育知識和德育規律知之甚少,導致同時諳熟這兩個領域的復合型人才極度匱乏,在短期內難以解決。
大數據技術雖然在其他領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在德育領域尚未很好地發揮作用,還需要進一步發展和完善。
三、大數據技術與新時代高校德育有機結合的路徑探索
面對大數據技術在高校德育應用中的難題,高校德育工作者需要突破現有技術瓶頸,建立專業的大數據平臺,實現兩者的有效融合。
(一)構建即時性、針對性、豐富性的德育數據庫
大數據技術可以利用互聯網運行終端追蹤學生手機、電腦、校園卡、銀行卡、身份證,利用監控器、傳感器、射頻識別等掌握學生的線下行為,獲取行為軌跡、興趣愛好、性格傾向,進而獲得學生真實的思想、心理等德育狀況。同時,高校德育部門要協調學工部、教務處、后勤處、圖書館、團委等部門,打破信息隔絕,實現信息共享,獲取更豐富更全面的學生的數據信息。
(二)建立基于云計算的數據存儲技術平臺
高校德育信息包含大學生的思想、心理、行為、社交等方方面面,種類繁多、數量巨大,并且大部分都以結構性、半結構性和非結構性的數據將傳統性的數據呈現出來,所占空間將會急劇增加。這就需要對原有的存儲平臺進行升級,建立以云計算為基礎的數據存儲平臺,引進Google最新型的F1(fault tolerant distributed R DBMS)數據庫,微軟開發的分布式計算平臺Cosmos的存儲系統和Facebook提出的基于Hadoop的大型數據倉庫Hive[4](1612-1616),實現存儲平臺的高容量、低成本、高性能、保安全。
(三)開發高校德育的數據分析處理平臺
高校德育數據數量巨大、多元異構、即時更新等特點,需要利用以云計算為基礎的最新的大數據分析處理技術,使得文字、圖像、視頻、音頻等形式出現的半結構和非結構性的數據以可視化的方式呈現出來,對每個學生進行全面、動態和精準的畫像。在此基礎上,高校德育工作者對其進行“整體性、差異性、動態性和關聯性”[5](46-52)的分析,提取自己需要的數據信息,把握學生的思想、心理和行為動態,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處理,實現德育目標。
參考文獻:
[1]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肯尼斯·庫克耶.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M].盛楊燕,周濤,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唐澤圣,陳莉,鄧俊輝.三維數據場可視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3]鄔賀銓.大數據時代的機遇與挑戰[J].求是,2013(4).
[4]涂新莉,劉波,林偉偉.大數據研究綜述[J].計算機應用研究,2014(6).
[5]徐永利.大數據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8(12).
基金項目: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指導項目編號(2016SJD71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