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賢子
【摘 要】目的:討論產前檢查及產前健康教育對妊娠結局的影響。方法:篩選出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做產前檢查的孕婦120例,依據產前檢查頻次對孕婦進行分組,即參照組與觀察組。其中參照組的產前檢查頻次低于5次,觀察組的產前檢查頻次超過5次。觀察、對比兩組的妊娠結局。結果:較之參照組,觀察組在妊娠結局及新生兒結局等方面的表現更佳(P<0.05)。結論:產前檢查及產前健康教育有助于獲得良好的妊娠結局,能夠有效削減孕婦及圍產兒的并發癥發生率,確保母嬰安全,臨床應用價值十分理想。
【關鍵詞】產前檢查;產前健康教育;妊娠結局
【中圖分類號】R7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8--01
妊娠期間對孕婦實施產前檢查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全面、有效的產前檢查操作有助于了解、掌握孕婦的妊娠全過程,及早發現高危風險因素并采取對應的預防措施,以便有效削減妊娠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任何高危風險[1]。
1 資料與護理措施
1.1 一般資料
篩選出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進行做產前檢查的孕婦120例,依據產前檢查頻次對孕婦進行分組,即參照組與觀察組,例數均為60例。其中參照組的產前檢查頻次低于5次,觀察組的產前檢查頻次超過5次。參照組的年齡均數為(32.19±2.93)歲,妊娠次數平均為(2.43±1.21)次,妊娠時長均數為(41.28±1.21)周,高中以及下學歷孕婦的例數為35例,大專及以上學歷孕婦的例數為25例;觀察組的年齡均數為(31.29±2.55)歲,妊娠次數平均為(2.51±1.01)次,妊娠時長均數為(41.52±1.30)周,高中以及下學歷孕婦的例數為37例,大專及以上學歷孕婦的例數為23例。入選孕婦均為單胎妊娠,且均不存在嚴重的感染類病癥、妊娠期高血壓病癥、妊娠期糖尿病、合并性臟器類病癥、全身性病癥等情形。
1.2 護理方法
給予全部孕婦產前檢查處理,包含血常規、心電圖、尿常規、心肺功能、肝腎功能、B超檢查、染色體檢測等操作處理,同時還應對孕婦的血液甲胎蛋白水平實施檢測處理,并了解孕婦的羊水細胞情況[2]。參照組運用基礎性的護理干預,觀察組基于參照組加用產前健康教育。進行產前健康教育時,應先對孕婦進行常規詢問,詢問內容包含既往病史、是否存在相關藥物過敏癥狀、日常生活習慣等,同時應了解孕婦的心理狀態并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以便緩解孕婦的負性情緒。依據孕婦的文化水平,應用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模式,告知孕婦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及產后需要加以注意的相關事項。進行飲食指導,幫助孕婦養成科學、合理的飲食習慣及生活習慣。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的妊娠結局及新生兒結局。妊娠結局:產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盤。新生兒結局:早產兒、新生兒窒息、宮內窘迫、圍產兒死亡、低體質量兒。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20.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接受t檢驗,計數資料接受x2檢驗,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的妊娠結局對照
參照組中產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盤等妊娠結局對應的例數分別為7例、5例、8例及6例,對應的占比分別為14.29%、10.20%、16.33%、12.24%,即并發癥的發生率為53.06%;觀察組中產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盤等妊娠結局對應的例數均為1例,對應的占比均為2.04%,即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6.33%。由此可見,較之參照組,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縮減36.73%(P<0.05)。如表1所示。
2.2 兩組的新生兒結局對照
參照組中包含8例早產兒、4例新生兒窒息、11例新生兒宮內窘迫、2例圍產兒死亡以及12例低體質量兒,對應的占比分別為16.33%、8.16%、22.45%、10.20%、24.49%;觀察組中包含1例早產兒、1例新生兒窒息、3例新生兒宮內窘迫、1例圍產兒死亡以及1例低體質量兒,對應的占比分別為2.04%、2.04%、6.12%、2.04%、2.04%。由此可見,較之參照組,觀察組的新生兒結局更佳(P<0.05)。如表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