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君
【摘 要】:目的:探析PilonⅢ型骨折的關節面修復重建方法和效果。方法:選擇2016年8月~2018年4月的40例PilonⅢ型骨折患者,回顧性分析40例PilonⅢ型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PilonⅢ型骨折愈合38例,所占比例95.00%,關節面解剖復位35例,所占比例87.50%,關節功能優良率也較高,早期并發癥的發生率較低,治療后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提升,P<0.05。結論:對PilonⅢ型骨折患者進行治療的時候,要對患者的軟組織進行改善,采用延期手術,術中輕柔操作,克氏針的使用,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盡快康復,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PilonⅢ型骨折;軟組織保護;關節面修復重建;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726.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8--01
Pilon骨折是累及脛距關節面的脛骨遠端骨折,對于脛骨Pilon骨折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定義,一般是脛骨遠端三分之一波及脛距關節面的骨折。Pilon骨折經常和嚴重的軟組織挫傷和腓骨下段骨折合并[1]。本文以我院2016年8月~2018年4月的40例PilonⅢ型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析PilonⅢ型骨折的關節面修復重建的方法和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8月~2018年4月的40例PilonⅢ型骨折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40例患者中男30例,女10例,年齡在16~49歲,平均年齡(37.56±3.21)歲。40例患者的致傷原因包括高處墜落傷9例,交通意外傷28例,其他傷3例;所有患者都是閉合性骨折,其中雙側損傷5例,單側損傷35例;合并腓骨骨折9例,無腓骨骨折,脛骨關節面嚴重壓縮、關節面粉碎、腓距關節脫位、距骨明顯上移31例。
1.2 方法
手術時間為傷后7到12天,術前給予跟骨骨牽引,軟組織充分消腫后,合并腓骨骨折患者采取腓骨外側入路的方式來復位和固定腓骨骨折,對于沒有合并腓骨骨折的患者將腓距關節進行閉合復位,主要用C型臂X線透視進行輔助,然后用2根克氏針由外踝經皮向距骨進行交叉固定,復位可以稍微過度一點。在復位的時候足置于中立位置,同時給予一定的牽引,以防背屈和跖屈的發生,在脛骨關節面重建的時候不能用距骨關節面作為模板,以防出現前、后傾的情況。踝關節確定好入路位置,并將其進行延長至近端,嚴禁進行皮下剝離,由肌腱間隙進入,術中保護腱鞘的完整性,下骨膜下進行分離,讓骨折部位和踝關節顯露出來,嚴格按照無菌無創的操作規程進行,減少軟組織牽拉,以防切口發生感染及壞死等。在腓骨恢復正常形態并固定好以后,將粉碎的骨折塊進行復位,關節面解剖復位,骨折固定采用克氏針或克氏針加解剖鋼板,盡量減少對骨折區軟組織的侵擾。術后踝關節中立位石膏外固定減輕切口張力。
1.3 觀察指標和評價標準
骨折愈合率、復位成功率、關節功能優良率、并發癥發生率以及生活質量。踝關節功能評分0~100分,85~100分為優,75~85分為良,70~74分為及格,70分以下為差。生活質量用生活質量評分表(SF-36)進行評定,主要包括物質生活、社會功能、軀體功能和生理功能等,評分在0~100分,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分析
對所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的方法采用的是SPSS21.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通過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通過X2檢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用P<0.05表示。
2 結果
2.1骨折愈合率和關節面復位成功率
通過回顧性分析40例PilonⅢ型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發現,患者的骨折愈合率和關節面復位成功率都較高,患者的骨折愈合38例,所占比例為95.00%,關節面解剖復位成功35例,所占比例87.50%,
2.2 關節功能優良率
通過回顧性分析40例PilonⅢ型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發現,患者的關節功能優良率為85.00%,其中關節功能優的為15例,所占比例為37.5%,關節功能良的19例,所占比例為47.50%,關節功能及格的4例,所占比例為10.00%,關節功能差的2例,所占比例為5.00%。
2.3 并發癥發生率
回顧性分析4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有4例患者發生關節狹窄,所占比例為10.00%,并發癥發生率為10.00%。
2.4 生活質量
治療后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高于治療前,P<0.05,見表1:
3 討論
Pilon骨折經常是由于車禍、絆腳前摔、滑雪以及高處墜落等因素造成,Pilon骨折主要是由于下肢的扭轉暴力或者脛骨的軸向暴力造成[2]。Pilon骨折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有很大影響,對患者的關節造成很大損傷[3]。
在本次研究中對患者進行了骨折關節面的修復重建,在這個過程中盡量保護軟組織(術前及術后),采用了克氏針或克氏針加鋼板進行內固定,促進骨折的愈合,并且全程采用無菌操作,預防感染等情況的發生[4-5]。本次研究中,骨折愈合率為95.00%,關節面解剖復位成功率為87.50%,關節優良率為85.00%,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為也較高,并發癥發生率較低,表明了Pilon Ⅲ型骨折患者關節面重建修復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對PilonⅢ型骨折患者進行治療的時候,要對患者的軟組織進行改善,采用延期手術,術中的輕柔操作,克氏針的使用,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盡快康復,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張文戈,楊林,梁喜章.脛骨遠端鎖定加壓鋼板治療復雜Pilon骨折的臨床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9,26(16):135-141.
孫克理,李中濤,李成輝,等.微創接骨術治療Pilon骨折的療效分析[J].實用醫藥雜志,2018,35(07):605-607.
周華喬,陳金躍,龔明洋,等.急診使用三維外固定架對Rüedi-Allg wer Ⅲ型Pilon骨折的關節面復位的臨床研究[J].中外醫療,2018,37(05):78-80.
黃慶銘.關節鏡下間接復位及經皮鋼板技術對高能量Pilon骨折的療效[J].當代醫學,2017,23(21):31-34.
王朝亮,黃素芳,孫雪生,等.根據受傷機制分型采用不同手術策略治療Pilon骨折[J].足踝外科電子雜志,2017,4(0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