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強
摘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農村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實現農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動力。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關系到農村的整體環境、科教文衛等基礎事業的發展以及黨在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實現。文章分析了阻礙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問題,并提出了創新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途徑。
關鍵詞: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創新途徑
一、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面臨的困境
首先農村的集體經濟發展不平衡,一個城市中不同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出現了較大的差異,比如很多靠近城郊的農村或者城市中的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較高,而處于山區或者純農村地區的集體經濟發展薄弱,此外,同一地區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由于領導、政策、自身條件、農民意識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集體經濟發展情況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其次,一些農村的經濟性收入少,大部分的收入依靠補助。農村集體經濟收入包括直接經營收入、投資收益、發包及上繳收入、補助收入及其他收入,這些收入當中經營收入包括了農村集體的直接經營收入、發包、上繳、投資等收益,村級集體的經濟發展強弱主要的衡量標志就是經營性收入的高低。直接經營收入偏低,發包以及上繳收入有限,投資收入不高,是影響村級集體經濟的主要收入性原因。并且村級集體經濟的資金主要流入銀行存款,收益率低,使得村級集體經濟主要依靠政府補貼,自身缺乏財富創造能力。最后,部分村集體經濟入不敷出,出現了嚴重的經濟負債。村集體經濟收入較低,但是農村的基層組織的運行、基礎設施建設、政府行政辦公等都需要以農村的村集體經濟做支撐,這就導致了農村村集體經濟收不抵支,負債累累。各村的負債導致其在經濟發展中負重前行,限制了集體經濟的發展。
二、創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途徑
(一)探索集體經濟差異化發展
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應該以市場為導向,基于自身的優勢,立足自身發展的資源、資產、區位等優勢,因地制宜,探索適應本村的發展路徑。
1. 加大力度發展村級物業經濟
各村需要做到因地制宜,依托自身的地理位置和資源優勢進行經濟發展。比如,城中村、城郊村、工業園、教育園附近的村子和鐵路沿線的村子,應該充分利用自己的位置優勢,可以在村中利用集體土地資源建設寫字樓、職工宿舍、廠房、商店等,提高物業檔次,以出租經營的方式增加集體經濟收入。
2. 加快發展村級資源經濟
資源較為豐富的村,可以充分開發當地的土地資源、自然景觀、自然資源和能源等,以此來發展集體經濟。可以實施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制度或者采用反租倒包的形式,讓農村的土地和山林集中連片流轉,使農村經濟模式向高效生態農業和觀光農業的模式發展。資源豐厚的農村集體還可以創建經濟實體,發展休閑度假、養生養老、民俗體驗等旅游項目。還可以借助水資源優勢,投資小水電開發,借助扶貧項目,建設屋頂光伏電站,增加經濟薄弱村的收入。
3. 大力發展“三產”服務業
發展特色農業是新時期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特色農業主要依靠當地的農業優勢,通過農村集體的黨組織牽頭,成立專業的合作社,帶動農民發展集體經濟,為農業產業創建有償形式的產前、中、后服務,建立農業產業完整服務鏈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產業服務開展中,可以通過統一宣傳營銷、服務標準、接團分客、統一結賬的四項標準,為農村的產業服務創建統一的模式。還可以大力開展農村的倉儲物流服務,借助互聯網技術為農業產業的推廣和展示創建良好的平臺。農村基層黨組織還應該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勞動承包方式承接鎮村公路綠化、養護工作,承接社區服務、家政服務等工作。具有一定經濟基礎和條件的村集體可以建立更加專業的物業管理公司,為村中的生產生活和基礎設施維修管理提供相關的生產資料和維護服務。
(二)合力發展集體經濟
解決村集體經濟發展問題的有效途徑就是抱團發展,單打獨斗的產業發展常常面臨發展資金少、規模小、成本高等問題,抱團發展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
1. 抱團發展物業經濟
城中村和城郊村在發展中受到規劃的限制以及用地指標的限制,缺乏聯系和交流,往往在建設中各自為政,各自的經濟發展力量薄弱,難以有大規模的發展。而在經濟發展中,可以通過抱團聯合的發展情況,引進電子商務、商務辦公、金融保險等多種新型的智力型企業進入村中。
2. 組建經濟聯合體
單個村子的發展,規模小,競爭力弱,很容易受到挫敗,在市場經濟變化莫測的環境中,難以站穩腳跟。因此政府應該積極鼓勵多個村子共同聯合,創建集體聯合經濟發展體。在市區范圍集體經濟發展較好的村,可以借助自身的經濟發展情況,進行村村合作,建立村級股份合作社。
3. 實施村集體幫帶共同發展
不同地區的村子在發展中,經濟情況不同,因此會出現經濟發展迅速和緩慢的村子,當地的縣、市級政府,可以實現強帶弱的模式,通過強村帶動弱村,構建互利共贏的發展模式。
(三)拓展集體經濟異地發展空間
異地發展是村級經濟發展中的新模式,其可以有效改變自身條件限制,實現優勢地區強勢發展,劣勢地區借勢發展的新型村集體發展模式。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中村、城郊村中一些農業知識、新型種植技術,開拓產品新的影響方式,為新時期積極進取的農民提供良好的發展機會和平臺,村集體組織應該積極成為合作帶頭人,發展異地高效的生態農業模式。借助村集體的閑置資金,通過股份合作、參股投資成長性良好企業、享受企業成長的福利,變貨幣資金為經營性資產,進一步拓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空間。
(四)落實鄉村振興偉大戰略目標
黨在十九大中提出了鄉村振興的重大戰略,在農村的經營管理中,必須堅持鄉村振興,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推動力。鄉村振興在實施的過程中必須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規劃先行、堅持創新引領,通過統籌規劃,采用科學的方式方法,發展振興鄉村的各個方面和產業,以此來帶動整個農村經濟的發展。
三、結束語
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是黨組織增強農村凝聚力和戰斗力的基礎,對于基層組織的建設有重要的作用,也是促進農民增收、推動城鄉發展的有效措施。十八大以來,我黨更加重視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但是隨著改革的深化和經濟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面對新的問題和趨勢,探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創新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徐秀英,趙興泉,沈月琴.農村社區股份合作經濟組織的治理——以浙江省為例[J].現代經濟探討,2015(10).
[2]李武裝.重視中國農村集體經濟的“統一經營”權[J].現代經濟探討,2017(02).
(作者單位:內蒙古寧城縣忙農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