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陽 王禮賢
摘要:面對迅猛而發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完善社會養老機制,按照“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市場推動”的養老服務社會化發展思路,推動社區養老的快速發展,是大勢所趨。文章立足于公立養老機構的發展現狀,側重于供給側改革方向,針對公立養老機構所面臨的供需不平衡局面的問題,以菏澤市單縣為研究對象,通過對4個街道辦事處和25個主要社區的現狀摸底調研,整理分析出社區服務供給主體,服務管理體系,基礎設施建設的現狀,發現問題并提出相應建議。
關鍵詞:社區養老服務供給;提高服務質量;供需匹配
一、引言
《十三五規劃》指出:“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建立以居家養老為本,以社區養老為基礎,機構養老為補充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目前中國城鎮社區服務主要改革方向就是進行結構性改革,特別是供給側改革,社區養老服務模式是切合當前我國國情。社區養老服務在我國存在歷史較短,雖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在供給方面依然存在欠缺。本文通過問卷調查、訪談、文獻綜述等方法對供給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二、社區養老服務供給的現狀
(一)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配備的養老服務人員
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服務人員主要由三類人員組成:一是全職服務人員大多數是公益職位,由下崗的企業職工或者附近的城鎮居民組成,其中公益崗位由縣勞動局組織招聘和專業培訓;二是兼職服務職員,主要是社區中在住的社區管理干部;三是義工服務人員,他們主要是由具有道義精神、奉獻精神的社區居民、假期放假回家的在讀大學生構成,他們沒有接受有關老人服務知識的專業教育或培訓。
(二)社區養老服務基本醫療服務體系現狀
在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里,老年康復中心可以提供簡單康復設施和按摩設施,而且連同社區衛生站 ,為老年人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家庭大夫、定期體檢、保健、健康咨詢、康復指導等服務。老年人常患有的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頸肩腰痛等疾病,這些慢性病不單會給老年人的健康造成隱患,更會給老年人經濟帶來包袱。在調查中社區衛生所等場所已經提供了如家庭醫生、陪同看病、健康咨詢等服務內容,但老年人仍對健康服務需求較大。
(三)社區養老服務供給的經費來源
單縣4個街道辦事處的下屬的25個社區的資金來源主要均為縣民政撥款,政府資金投入主要用于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日間照料室的建設費用,及社區內老年人生活服務用房、保健康復用房、娛樂用房等費用。其中也有與社區養老服務相關的國家及政府專項補助和街道辦下發一些資金,此外有些社區內的民營企業單位也會自愿贊助一些,以及社區內居民的捐錢。但是,由于大多數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主要資金來源是由政府撥給社區的資金總額中來提供資金,所以,最后能夠用到社區養老服務的資金并不是十分的充足。
三、社區養老服務供給存在的問題
(一)城市社區養老服務人員專業化程度低
筆者在訪談過程中了解到了整個社區員工的組織管理分散,缺乏專業的職業培訓,雖然社區有時開展常識培訓,但不是系統的開展。除此之外,社區養老服務人員的專業素質水平相對偏低,在當今社會上的地位和獲得的物質待遇也相對較低。 25個社區的服務隊伍整體數目較少,并且專業水準較低,無法滿足當今時代下日漸增長的老年人的需求。社區居委會的人力有限,社區居民委員會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給居住在社區中那些需要幫助和照顧老人,可是由于缺乏人力供給,同時工作時間也不能夠固定,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社區中所有老人在社區養老存在的問題。
(二)社區養老服務體系不健全
受傳統家庭養老和政府宣傳政策的影響,多半老年人沒有形成社區照顧服務。訪問了南店子社區,南關社區,園藝社區了解社區各部門多余,瑣事,資金短缺等原因,社區工作人員沒有充足的精力推廣使用社區養老服務平臺來實施社區養老服務模式;社區如果實行新的退休金服務,通常只會在社區居民辦公樓外張貼宣傳欄,無法普及到距離老年人不遠的辦公樓的其他區域。對于老年人來說,最重要的需求之一就是健康需求,但是由于上門護理、上門醫療無法實現報銷,這些制度上設計的不合理,使得基層社區養老服務的效用無法真正發揮。
(三)城鎮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不完善
在這個階段,社區里的健身器材通常只能符合那些有自理能力的老人的需求。對于那些不能照顧自己身體和精神疾病的老人來說,這些健身設施有點“無計可施”。在社區街道承包商的療養院中,各種養老機構娛樂設施較少,設施也相對簡單,平常只配備一些電視機,電風扇等生活必需品。
目前老年人需求的服務項目變多,不再單單是簡單的家政服務和護理服務,他們需要更多的是精神慰藉。實際上,社區開展的居家養老服務,看著服務供給多樣,真能做到的卻相對單一,不能滿足當今老年人的需要;社區雖然配備了醫療服務中心,但供給條件差,設施設備不齊全、水平偏低、醫療技術不符合救助服務的需求。部分設施服務半徑有限,利用率不高。各種設施相對孤立,難以集中和互通,不利于提高多人群設施的效率。
(四)社區養老服務供給內容與需求不匹配
目前,社會養老服務業主要來自政府財政投入的年度預算。這些投入用于建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服務站等機構,提供養老服務,解決服務社區醫護人員的服務提供者的行政費用,為服務人員的培訓和工資提供服務。社區養老服務資金不足,許多服務場所局限于老年人極難生活,財政拮據直接限制了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
在社區養老服務供給方面,社區服務能力有限,尚不能做到及時、完全的上門服務。另一方面,社區養老服務有效供給能力不足還體現在有效供給不及時,根據調查,一些針對社區中居民的需求量大、需要及時更換的設備,需要在短時間內需要滿足的需求不能夠及時有效地提供服務,導致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人員工作不能順利進行。
四、完善我國城鎮社區養老服務供給的對策
(一)提高養老服務人員專業化程度
由于社區養老服務涉及專業領域的項目很多,需要很多專業人才,但目前社區養老服務隊伍規模,質量明顯不足,需要發展專業志愿者團隊。由于缺乏社區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要加強知識培訓的專業技能,提高養老服務的職業道德水平,也可以利用自己擁有的社區資源開展一批專門的培訓班。積極宣傳和引導社區中的高學歷退休干部和教師投身于社區服務的隊伍當中去,在節約政府當局財政支出的同時,也可以提高服務供給的質量,可以讓這些退休干部依然有在職時擁有的一定的成就感和榮譽感。
(二)健全社區服務體系
虛擬養老院,基礎照料中心要想為老年人提供更好更完善的社區養老服務。首先,鼓勵那些享受社區養老服務的老人積極動員附近的老人更多的參與,“在溝通中了解”,與同齡人交流,溝通是更有利于社區養老服務宣傳的途徑。認真做好街道工作,實施街道工作是中間環節的實施,應該做好上傳工作。提高服務內容,拓寬服務人群。老年人可以照顧自己,鼓勵他們參與社區委員會、單位、養老機構的組織活動,積極成為志愿者。通過建立統一的標準,加強各個社區之間的信息流動,建設信息基本資源協調中心點和信息管理中心點;在生活保健方面和公共服務方面努力,使老年人能夠輕松獲得國內基本服務和政府服務為社區老年人建立城市公共服務應急服務機制,為社區提供城鎮老年人急救服務。
(三)強化基本設施建設,提高有效供給
社區應加強必要的生活設施,確保老年人能夠在后半部分人生生活中的基本需要。社區應增加文化娛樂設施,豐富老人精神生活,注重老人精神文化需要。根據具體情況為老年人投資購買康樂設施和設備,如健身器材象棋室,棋牌室。通過資金投入,逐步將老年人需要促進生活設施的升級,美化老年人的生活條件,老年人建設娛樂的主要服務。在現有養老服務的基礎上,為社區養老人員的看護人提供必要的專業技能訓練和相應的技能培訓。在標準方面要“多標合一”、形成體系,鼓勵通過多種供給方式來達標,在標準中要建立與現行管理體系相適應的兩級級配體系。制度完善方面應明晰建設、管理、運營與產權的主體,原則上街道級的設施由政府投資建設,社區級設施通過項目配建來落實。
(四)增加投入,針對不同老年群體,實行“按需”服務
政府有必要投資財政資源。我們的政府正在向現代化轉變,承擔社會進步和保護的責任。黨和政府愿為老人提供良好的老年環境。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還要清醒地了解發展中國的實際情況,解決積淀與消費的關系,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和群眾的各個方面,分擔社會養老金的負擔。同時,根據年齡,生活條件,經濟狀況,健康狀況,性別,人格特點,社區養老服務需求等因素,對不同群體的老年人進行老年人不同標準的劃分。
參考文獻:
[1]劉鳳芹.城鄉結合部的社區養老需求及服務供給研究[D].山東財經大學,2015.
[2]夏燕紅,束依,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現狀及對策研究——以武漢市武昌區為例[J].科技創業,2014(05).
[3]韋宇紅.我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資源有效供給問題研究[J].政治與社會,2012(06).
[4]范林.以寶雞市為例的城市社區養老服務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10.
(作者單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