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月明
摘要:隨著國家政策的推動,傳統醫療行業對于轉型的迫切需求,中國的互聯網醫療經濟發展正在經歷多種業態并存的狀態,不管是大型公立三甲醫院還是私立專科醫院,都在往信息化,網絡化發展。呈現的具體則有網站,APP,小程序等互聯網平臺。但是不同于娛樂,生活類行業的互聯網+發展,互聯網醫療經濟的發展并不盡如人意,當然這一方面有醫療產業這一行業性質決定,另一方面人民對互聯網醫療診斷的不信任、同時政府制度的管控同樣使得互聯網醫療行業經濟在中國的發展緩慢。移動互聯網通信技術的更新迭代,深刻影響著我國互聯網醫療經濟的發展。而最近的5G技術必將對互聯網醫療經濟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關鍵詞:互聯網經濟;5G;互聯網金融;商業模式
一、互聯網醫療經濟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1.從20世紀80年代醫療保險的出現推動大型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醫療保險的行業性質要求對參保人的就醫狀況有詳細的掌握,而中國的醫院在此之前文件、病歷還是使用手寫筆錄的形式,一方面醫生的作業量大,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患者的長期就醫、轉診。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國大型公立醫院普遍采用的HIS系統,主要功能是實現了問診,檢查,開藥,手術的數據化,這一系統的開發對于我國醫療體系的信息化建設具有重要作用;同時這一系統自開發使用到現在已經有了十幾年的時間,雖然版本有更新迭代,但是由于基礎代碼的老舊,以及不能實現轉診等精細化操作,HIS系統已經浮現問題。
2.20世紀90年代,個人電腦和互聯網技術開始成熟,中國接入互聯網。這也是互聯網醫療產業經濟的又一個節點,自此網上的信息交流得以實現。互聯網在中國開始迅速普及、發展。到21世紀初,資本開始大規模進入互聯網行業,互聯網醫療行業得到進一步發展。后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更多的互聯網技術開始進入中國,首批互聯網人開始創建中國的互聯網公司,但是這基本上只是停留在網站的階段,網站的發展為之后移動端的頁面呈現還有邏輯交互提供了很多思路。例如阿里、百度、騰訊都在這時慢慢崛起,成為目前中國互聯網企業的領軍者。但是這時移動互聯設備還是處于探索階段。
3.2013~2016年互聯網技術及移動互聯網4G技術發展。互聯網巨頭,硬件廠商,保險業開始進入市場,投入大額資本探索商業模式。互聯網醫療經濟行業高速發展。資本進入互聯網經濟行業,大佬們期待著互聯網醫院能夠像直播和外賣那樣成為一種新的產業,但由于政策,還有商業模式無法復制等原因,互聯網醫院就像是一個黑洞,一方面大量的吸收著大量的資金,一方面保持著對資本的吸引力。一段時間后熱度開始降低,資本開始重新審視互聯網經濟。除了資本雄厚的互聯網醫院繼續維持著投入,更多的互聯網醫院變成了醫院的官方網站。目前的好大夫、平安好醫生、微醫的背后無不站著資本大佬,對于這些知名的互聯網醫院,互聯網巨頭們都有著自己的戰略布局,可以虧,但不能沒有,就像之前的美團、餓了么、百度外賣、大眾點評一樣,前期的砸錢被認為是走得更遠的途徑。外賣市場最后剩下來美團跟餓了么,互聯網醫院最后能剩下什么?面對現在如雨后春筍般的牌照資質,撐到最后的公司,或許就是中國互聯網醫療經濟的未來了。
4.2016年至今,大數據技術的廣泛應用,移動互聯網技術穩定成熟,數據變現能力提升。互聯網醫療經濟的主要商業場景出現。用戶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這時市面上叫得出名字的從事互聯網醫療經濟的就剩下了微醫、好大夫、平安好醫生等為數不多的幾家。這也是經歷了無數的廝殺后的結果。互聯網醫療產業的商業模式已經成型,市面上主要的產品有醫療工具類、在線問診類、掛號類,這是根據產品的功能來劃分的,幾乎每個產品都具備這幾個功能點。而目前在產品大同小異的情況下怎么才能實現從產品角度的突圍是橫在所有互聯網醫院擁有者面前的一道杠。境外就醫最近是一個熱門話題,由于各國法律的不同,醫療發展水平的不同,在中國有些患者正在尋求國外就醫。國外就醫只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國外的某項醫療水平更高,或者國內沒有方法;另一種就是中國的法律不允許某種治療方法,而國外一些國家是允許的。最具爭議的就是代孕和凍卵了,中國是不允許代孕這一方法,而國外有些國家是允許的,境外就醫正在成為互聯網醫療經濟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或許也是變現能力最高的一個部分,許多在上個階段被淘汰下來的互聯網經濟產業一部分就是在做轉診業務。
二、互聯網醫療經濟行業在中國的發展狀況
1.從技術上來看,互聯網經濟醫療產業所需要的技術支持基本已經達到。大數據的廣泛應用、AI智能的發展,5G移動通信技術開始應用。互聯網醫療從網站掛號基本實現了移動端在線診療。產品上實現了電腦網站,手機APP、小程序等多種形態,功能上大致可以歸納為,網上掛號,在線問診,電子病歷,在線開藥,醫療知識教育等。
2.從政策上看,我國當前有158家互聯網醫院牌照,目前牌照是暫停發放的狀態。未來的政策規劃還不清楚。網上很多的互聯網醫院資質大多是租用這些已有的牌照。由于互聯網醫院的行業特殊性國家在這一方面一直是慎重的態度。
3.從規模上看,互聯網經濟醫療產業規模在不斷擴大。根據醫療咨詢公司Latitude Health的測算,互聯網醫院的問診市場規模在2020年只能達到27.3億元,其中服務收入和藥品收入的市場規模分別為4.8億元和22.4億元。像知名的互聯網醫療品牌好大夫、平安好醫生、春雨醫生、微醫基本上還處于虧損狀態。
總結來說,互聯網醫院并不是互聯網+的業務形式,服務僅僅停留在在線問診的狀態,之后的開藥,手術線下的服務互聯網醫院目前基本沒有,或者有模式,有些在做但也只是有限的嘗試。互聯網醫院這樣的業務范圍在短時間里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另一方面公立醫院的門診掛號費,國家普及的醫療保險,對于互聯網醫療創建盈利模式有著很大的阻礙。
三、5G技術在互聯網醫療經濟行業的應用思路
1.5G技術相較于4G最大的改變是速度,在相同時間里傳輸更多的信息,每秒可以達到1GB以上。工信部此前發布的《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提出,2020年最早5G商用,目前5G的使用平臺已經陸續上市,5G的普及只是時間問題。可以回想下從2G到3G,實現的改變是從手機只能流暢的閱讀文字到可以順暢的加載圖片,期間各種即時通訊工具用戶量急速擴大。從3G到4G,實現的是從圖片到視頻,期間出現了直播、外賣等新產業。每一次技術的變革都會催生新的產業,促使傳統行業做出改變來適應加速變化的今天。再聯系到互聯網醫療,從醫院的內部信息儲存系統到今天的APP,網站,小程序各種平臺,未來5G會給互聯網醫療經濟產生多大的影響我們暫時還不知道,但5G技術對于目前陷入困境的中國互聯網醫療產業是一個珍貴的機會,一個彎道超越的機會。
2.提出幾點5G應用場景的猜想,5G意味著更快的傳輸速度,那么首先3D視頻影像在移動端的傳輸將更加穩定,這就意味著在線診療會變的更真實,患者戴上VR眼鏡就會跟真實的面對面的醫生那樣溝通。這樣用戶的體驗感就會提升,而用戶體驗直接影響著用戶的付費意愿。同時高效率的信息傳輸必將更新現有的視頻質量,可能未來會輕易獲得超高的視頻體驗,同時人們能在短時間里獲得大量的醫療信息,這對于患者自身對病情的預診斷有著提升作用,目前患者取醫院就醫更多的時間其實是花在了檢查和化驗這一步驟上,醫患的緊張一部分原因也是由此而來。
其次,5G會給AI技術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間,AI基于大數據,通過科學算法的歸納實現交互,基于5G的傳輸能力AI 能夠更快的做出運算反映,這就給AI智能應用在互聯網醫療提供了契機,目前類似的產品如CDSS系統,百度靈醫,微醫的智能診斷都是基于AI大數據處理,5G是不是能夠使得這些智能系統更加具有人性這是很重要的一點,患者們希望與自己交流的是真正的醫生而不是一些不能解決問題的人工智能。當AI智能能夠準確的代替醫生來為患者解決問題,那么醫患之間供求不平等的情況能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這之于我國醫療體制的改革是很重要的一環。5G很可能對于未來的醫療檢查化驗服務產生影響,騰訊等多家互聯網巨頭在嘗試制作共享體檢倉,實現體檢化驗的自助就近服務,5G的接入勢必會給體檢倉項目提供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付泉.中國互聯網醫療發展研究[D].武漢大學,2017.
[2]邵忠.中國互聯網醫療體系的研究與探索[D].上海交通大學,2015.
[3]宮曉冬.中國互聯網醫療發展報告[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
(作者單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