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玉葵
摘 要:鄉土資源蘊藏著豐富的自然地理、人文歷史及社會發展資源,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鮮活素材,也是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大課堂。本文以當地農業基地考察為例,指導學生通過以下步驟實施研究性學習:研學地點的選擇、研學方案的制定、研學主題的確定、研學成果的匯報等,同時透過案例進行總結與反思,以期為將來的研究性學習提供給一些借鑒的經驗。
關鍵詞:鄉土資源;地理;研究性學習;實踐;思考
一、問題提出的背景
研究性學習(簡稱“研學”),又稱探究式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己策劃、執行及自我評估的學習方法。2000年1月,教育部頒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中,將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社區服務、勞動技術教育共同構成“綜合實踐活動”,列入必修課程之一[1]。
鄉土資源是學生較為熟悉的環境資源,它蘊涵著豐富的自然地理、人文歷史及社會資源等,因此也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鮮活素材,也是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大課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若能因地制宜地開發、選擇及利用,那么,學生的學科素養將大大提高。筆者以“八桂田園現代農業基地”考察為例,引導學生為研究性學習做出周密的策劃,并逐一實施,旨在拋磚引玉,交流進步。
二、研究性學習的策劃與實施
(一)研究性學習地點的選擇
享譽邕城的“八桂田園”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距學校較近;是“全國農業科普示范基地”、“國家4A級旅游景區”、“廣西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和“廣西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價值高、研究意義大。綜合考慮,全班一致贊同選擇“八桂田園”為研究性學習的地點,以“現代農業基地考察”為研究性學習的總課題。
(二)研究性學習方案的制定
由班長負責,班委和科代表組成籌備小組,共同策劃具體的研究性學習方案,地理老師和班主任擔任研究性學習顧問。方案務必細致周到,并以海報公示。一切準備就緒,便擇日前往。
(三)研究性學習主題的確定
到達基地后,全體隊員先跟隨導游逐一參觀,對整個基地有個感性認識。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選擇自己喜歡的某一方向作為研究主題,并就地討論,圍繞主題提出若干個小問題,最后想辦法一起解決。
點評:雖是若干小問題,但都能圍繞主題、環環相扣。體現了學生學會用“地理眼”觀察事物、發現問題,學會用綜合思維的方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
(四)研究性學習成果的匯報
問題提出后,各小組繼續現場考察、分析、討論,有疑惑者可以請教技術員、老師或上網搜尋,想盡辦法解決本組提出的問題,并按約定時間和地點集合,派代表向全班同學現場匯報。
環節1:成果匯報
第1小組:“水果套袋”①防蟲吃、防鳥啄;減少農藥殘留;防外力刮傷;防暴曬雨淋,避免果皮粗糙,賣相好;利于保存水分,保持果品鮮嫩;塑料袋反光,可增強光合作用,利于養分積累,提高產量;套袋后增溫且袋內溫差小,利于水果著色均勻等。②紙袋防潮遮光,免強光灼傷,保果皮光滑柔嫩,適合水分多的水果如葡萄、楊桃等;塑料袋透光增溫,同時反光可增強光合作用,適合需求量大的果樹如蘋果、梨等;③新疆葡萄一般不需套袋。因為氣候干燥,夏季光照強烈、晝夜溫差大,害蟲少;新疆葡萄產量大,但市場距離遠,大多數葡萄制成葡萄干,不用擔心果皮粗糙及賣相差等問題。
第2小組:“地膜應用”①增溫、保水、保肥、保土;抑制雜草生長;減輕病害;連續降雨可降低濕度;下雨時避免泥漿沾果(如草莓等),果兒干凈漂亮,提高優果產量。②白色透明膜反光,可增加葉面光合作用,利于有機質積累;黑膜不透光,抑草效果更明顯;雖然白色透明膜透光,但科學實驗證明,黑膜覆蓋后地溫提高更快,地溫更高,使地上部分發育更早,長勢更強。當果實進入成熟期時,覆蓋黑膜的草莓幼莖生長量明顯大于覆蓋無色透明膜的草莓。實驗證明,前者的草莓產量比后者高出20%左右。③雖然覆膜好處多多,但若大量使用地膜,塑料殘留勢必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所以仍要大力發展農業科技,以減少塑料的使用量,減輕對環境的污染。
第3小組;“溫室大棚”①優勢:保墑效果好,防蟲抑草,增產效果明顯,產量穩定,產品優良。通過人工控溫,可提早成熟,錯峰上市,搶占市場;缺點:溫差小,口感略差。②粗網防鳥,細網防蟲;頂上黑色尼龍網可削弱太陽輻射,減少作物水分蒸騰,在南方使用很普遍。③建設大棚投資大,技術條件要求高,生產成本高。
第4小組:“無土裁培”①主要靠營養液;種類有水培、深液流栽培技術、營養液膜技術、浮板毛管栽培技術、霧培等;②突出優勢:高產優質;省水省肥、省工省時;清潔衛生、病蟲害少;不受土壤條件限制;可極大地擴展生產空間?,F已廣泛應用于蔬菜、花卉及藥用植物的栽培,實現工廠化生產。缺點:一次性投資大,運營成本高;技術要求高,對管理人員素質要求高;水培緩沖能力差,水肥供應不能斷鏈,必須有充足的能源保證。③親自測量、驗證,用數據說話(略)。
點評:這些成果是學生通過自主觀察、分析、討論、質疑、再討論而建構起來的知識,這比課堂上被動地接受教師給予的知識要強許多。所以研究性學習,特別是真實情景中的研究性學習比傳統的課堂更具生命力和創造力。
綜合評價:第1、2、4三個小組各5顆星,第三小組研究性學習的深度略欠,4顆星。
點評:相對而言,學生自評、互評等方式,比教師單方面的評價要客觀得多,學生心理也容易接受。
三、研究性學習的總結與思考
收獲:
學習態度上: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探究性大大提高。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思維和思辨能力上:各小組就地研討、確定研究方向時,有不少學生期望自己的觀點能被組長采納,使出十八般“武藝”企圖說服對方,甚至不惜與同伴激烈爭論,這時考驗的不僅僅是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地理素養,同時也考驗學生的思維和思辨能力。顯然,方向明確、問題新穎、證據充分且表達清晰者獲勝。
科學品質和情感表達上:成果匯報時,現場掌聲不斷、氣氛熱烈,是整個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最出彩的一環,突出亮點有,一是發言的學生不僅落落大方,而且語言簡練,條理清晰,邏輯嚴謹;二是不少學生能大膽質疑,勇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觀點,擁有批判性思維和求真求實的科學品質;三是擁有一雙發現美和鑒賞美的慧眼,學會讓美麗定格[3]。即時拍下富有美感和地理味的照片,挖掘照片內涵與同學分享;四是大方表揚自己的同伴和團隊,肯定研究性學習的作用和意義。匯報結束時,學生仍一臉興奮,意猶未盡。
啟示:
廣開源、深挖掘,開發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形成課程體系,特別是研學課程資源。優選出若干條經典的研學旅行線路,利用節假日組織學生快樂研學[2]。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以拓寬學生視野,豐富學生體驗,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完善評價體系,盡量多元多維,客觀、公正地評價每一位學生。根據多元智能理論“人人都有智能專項,人人都有發展潛能”的觀點,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讓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并激勵學生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里發揚光大。
學生是研究性學習的主人,既是策劃者也是執行者。因此,教師須適時放手給學生,讓權給學生。
總之,研究性學習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自我建構知識的“大課堂”,也是錘煉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大熔爐”。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知識增長和更新的速度將越來越快,學生需求的課堂也將越來越大,研究性學習的天地將越來越寬,這是教育發展的趨勢,也是社會進步的必然。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辦公廳.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教基〔2000〕3號).
[2]代晨陽,候婉晴,浙江省江山市鄉土地理研究性學習課程資源開發[J].地理教育,2020(1)55-58.
[3]楊佰智,雷玉香.利用鄉土資源開展地理“美育”實踐——以尋美賀蘭山為例[J].地理教育,2019(10):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