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李玉花
【關鍵詞】中醫藥;胰腺癌;體會
【中圖分類號】
R249?【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5-004-01
胰腺癌是一種惡性度極高的消化系統腫瘤,其早期癥狀隱匿,發現時多已是晚期,手術切除率低,預后差,素有“癌中之王”之譽。胰腺癌臨床以腹中積塊、黃疸、消瘦、疼痛為主要表現,古代中醫對此無專門論述,散見于“脘痛”、“痞氣”、“積聚”、“黃疸”等疾病。
中醫藥治療是胰腺癌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現代醫學治療手段如手術、化療等相結合,發揮中醫中藥的特點和優勢,減輕現代治療手段的不良反應,緩解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養陰清熱解毒是總治療原則
中醫病因學認為,胰腺癌發病機制有二:一是外感濕熱邪氣,由表及里,郁而化熱,二是嗜食肥甘,脾虛運化失常,濕濁內生,日久熱毒內結,積聚成塊。無論內因外因,其最終病理結果是濕熱毒邪積聚,耗傷津液。
胰腺癌基本治療原則是養陰清熱解毒,基礎方為一貫煎。
分步治療
胰腺癌的發病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在熱毒內蘊,耗傷陰津的基本病理下,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臨床特點。因此,治療過程強調堅持基礎原則下的“動態觀”,根據腫瘤不同階段的病機特色,準確合理地應用中醫中藥。
對于病屬早期,手術治療前的患者,其臨床多表現為脅肋疼痛,口干口苦,胃納減少,舌紅,苔膩,治療原則是養陰清熱,解毒散結,舒肝健脾,以一貫煎為基礎進行加減,用藥如下:枸杞子15克?北沙參15克?川石斛12克?炒黃芩20克?炒青蒿15克?貓人參15克?貓爪草15克?夏枯草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山慈姑15克?炒柴胡12克?八月扎15克?豬苓15克?茯苓15克?薏苡仁30克?炒谷芽15克?炒麥芽15克?雞內金12克?益元散15。胰腺癌的病因病機復雜,處方用藥必須君、臣、佐、使相輔相成。上方中,以枸杞子、北沙參、川石斛養陰,炒黃芩、炒青蒿、貓爪草、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貓人參、夏枯草、山慈姑解毒散結。胰腺之消化功能在中醫理論中類似于肝之疏瀉功能,故借鑒“見肝之病,當先實脾”之先機,同時養陰清熱藥多寒涼傷脾,故上方中加用了豬苓、茯苓、薏苡仁。實脾又須消導為先,每佐以谷芽、麥芽、雞內金等。同時加用理氣之柴胡、八月扎。患者藥后脅肋疼痛,口干口苦減輕,進食增加。
對于手術后恢復期間的患者,因手術過程必定耗傷大量元氣,導致術后氣血虧虛,臨床多見乏力,汗出,面色少華,舌淡,苔薄。此階段以扶正為主,暫緩攻邪,故治療上應以補氣養血為原則,調理腸胃,助其復原,其基本方為:太子參15克?當歸15克 生地黃15克?熟地黃15克?絞股藍15克 柴胡15克?八月扎15克?薏苡仁30克?豬苓15克?茯苓15克?炒谷芽15克?炒麥芽15克?雞內金12克?益元散 15克。此方用藥平和,以調理為主,為下一步治療做準備。
手術后身體恢復良好的、接受輔助治療(化療或靶向治療)的患者,在養陰清熱的同時,輔以健脾和胃止嘔,用藥平和,以調理為主,減輕化療不良反應,清熱藥多用炒青蒿、炒黃芩。在化療期間,則以養陰清熱,疏肝健脾、和胃止嘔為原則。
術后拒絕后續輔助治療的,或術后出現復發轉移的患者,中藥的治療原則是養陰清熱,疏肝健脾。同時結合腫瘤的惡性程度調整藥味和藥量,如惡性程度一般,則清熱解毒藥可少用,如惡性程度較高,加量清熱解毒藥,同時加用軟堅散結之中藥。
晚期注重補益
中醫認為,腫瘤是一個全身性疾病在某個特定臟腑的表現。胰腺癌患者一般情況較好的,治療上偏重于局部的攻伐,佐以補益。對于晚期的患者,全身臟器已有衰竭表現時,則注重對脾胃的調理,補益氣血之不足。
典型病例
患者劉某,男性,39歲,診斷胰腺癌3個月就診。因局部腫塊與周邊血管關系密切,無法手術,行全身化療3周期后,病灶穩定,患者拒絕繼續化療。患者就診時乏力,納差,大便干結,舌紅苔薄膩,治療即以養陰清熱,疏肝健脾為法,用藥如下:枸杞子15克?北沙參15克?川石斛12克?炒黃芩20克?炒青蒿15克?貓爪草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炒柴胡12克?八月扎15克 大青葉15克?金銀花15克?豬苓15克?茯苓15克?薏苡仁30克?炒谷芽15克?炒麥芽15克?雞內金12克?益元散15 。患者服藥后乏力改善,進食增加,大便通暢,病灶及腫瘤標志物均穩定,生活質量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