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 龍丹
摘 要
針對“互聯網+”背景下獨立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從樹立“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新理念、構建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轉變教學模式、完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等方面,提出“互聯網+”背景下獨立學院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對策。
關鍵詞
“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獨立學院;實施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47.38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09.011
“互聯網+”是新時代發展的有力工具,“互聯網+創新創業”是當下國家發展的重要舉措,已經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動力。2015 年3 月5 日,李克強總理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以來[1],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國家戰略指引下,在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驅動下,創新創業教育引起了各高校的高度重視,并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實踐。2017年2月,教育部認定北京大學等99所高校為“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近幾年來,我國掀起了創新創業熱潮,在“互聯網+”背景下,依托網絡平臺提升和促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向縱深發展已成為必然[2]。如何結合自身的辦學定位將“互聯網+”思維有效的融入創新創業教育中,構建符合自身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模式,已成為國內各類各層次高校努力探索和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1 獨立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問題分析
相對于國內雙一流及地方重點本科院校,獨立學院的創新創業教育發展較為落后,仍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1.1 創新創業教育思想認識不到位
很多獨立學院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還停留在教學生如何創辦經營校園小店鋪、如何獲得財富和利潤的層面上,而忽視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這樣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并且大多數教師只重視專業課程的教學,認為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只是輔助課程,存在授課和考查不嚴、甚至不加檢查即讓學生通過的現象。而多數學生認為學與不學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不重要,在課堂上學習興致不高,常在匯報學習成果之前臨時抱佛腳,隨意應付教師,敷衍了事。這些認識上的偏差,都是教育理念滯后、創新創業教育思想意識薄弱的表現。
1.2 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不健全
一是有的獨立學院創新創業課程培養目標不明確,沒有針對獨立學院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只是照搬母體學校的經驗與模式,沒有真正找準自身定位,挖掘獨立學院學生需求,這樣的課程自然不切實際,收效甚微。二是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與專業課程脫節。大多數高校雖然開設了不少創新創業教育相關課程,但忽視了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內在聯系,開設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只是在原來專業課程基礎上的簡單相加,創新創業課程之間也不具備嚴謹的邏輯關系,并且基本以選修課的形式開設,沒有真正納入專業培養課程體系中,沒有構建出系統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1.3 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力量薄弱
創新創業教育要求教師既要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又要有相應的創新創業經驗。目前,大多數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師資明顯缺乏,特別是獨立學院的大部分教師都是年輕教師,并且創業導師是由輔導員或從事學生管理和就業指導的教師兼任,他們缺乏創業經歷和經驗,教學只能以理論授課為主,很難指導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實踐,創新創業教育只是紙上談兵、泛泛而談,教學效果自然欠佳。有的高校聘請校外成功創業人士做兼職教師,他們雖有創業經驗,但忙于公司經營管理,沒有精力對大學生創業教育進行深入研究并形成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也很難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1.4 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方式陳舊單一
目前,大部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形式還是以傳統的課堂講授為主,并且大部分創新創業課程的教材觀點滯后、知識陳舊,無法跟上當前信息技術的發展。有的課程教材基本是將各類創業活動實踐資料稍加整理而成的,沒有統一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等;有些課程只是請成功創業者或專家做個報告或講座而已,教學方式簡單,并且沒有發揮實際作用。
1.5 創新創業實踐教學不足
很多高校的各院系(部)均有自己的創新、創業實踐基地,但由于各種歷史辦學原因,這些基地分布地點分散、各自為政,集中管理困難,并且基地沒有配置任何實驗設備,只能從各專業實驗室借用,勢必影響正常教學,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活動缺乏一個良好實踐平臺。另外,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大部分是由學校的一些社團組織的,這些活動較為分散,多數都流于形式,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創新創業實踐模式,這樣很難真正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實戰能力。
2 獨立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對策研究
“互聯網+”將社會各領域的創新成果與互聯網深度融合,推動了科技教育的快速發展,同時也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要有效開展獨立學院創新創業教育,鑒于其生源的特性不同[3],其教育模式不能照搬母體院校,針對上述獨立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結合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信息科技學院的實際情況,對獨立學院的創新創業教育做出了如下對策探究。
2.1 樹立“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新理念
在“互聯網+”新時代背景下,充分融入和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構建“層級式”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使個性化學習、終身學習成為現實,使全民教育、優質教育成為必然。獨立學院的管理體系主要是學校、系部、學生構成的層級式結構[4],所謂“層級式”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即根據不同學校、不同系部、不同學生的特點,全面普及互聯網知識,依托互聯網平臺對創新創業教育進行“質和量”的宣傳,提高各層級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思想認識。
2.2 構建“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利用“互聯網+”平臺構建分層次的“立體式”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作為專業培養方案的一個模塊,嵌入專業課程體系中,與專業課程有機融合,包含創新創業基本素質課程、創新創業基本技能課程和創新創業實踐課程三個層次。創新創業基本素質課程為第一層次,是面向全體大一學生開展的必修課,旨在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所必備的基本素質。創新創業基本技能課程為第二層次,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素質,提高他們創新創業的基本知識、技巧、技能的專門系列專業課程。創新創業實踐課程為第三層次,面向各年級學生,旨在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實踐及實戰能力。包含創新實踐、科研實踐、創業實踐三大類限定選修課,不同系部、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根據自身的專業特點和興趣愛好必選其中一類完成相應學分。
2.3 加強“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學校根據自身特點和發展要求,構建“一級和二級”創業導師模式,充分發揮一級創業導師在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中的指導和示范作用,實時跟蹤指導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并在指導學生的實踐中不斷積累和總結經驗。此外,學校還充分利用現有二級創業導師資源,即讓有創業實踐經驗的學生與初次參與創業實踐的學生分階段進行經驗交流和創業指導。同時,積極號召政府領導、創業教育專家、成功的企業家參與到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中來,從而組建成一支精英的“線上+線下”導師團隊,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和實踐進行及時有效的指導。
2.4 基于“互聯網+”創新轉變教學模式
“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和計算機終端都應成為高校教學的深度應用工具和有效載體。在教學模式上,要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轉變教學模式[5]。要求教師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網絡環境,改變傳統的以課堂講授為主的單一教學形式,充分利用互聯網建立和共享學習資源,將設計好的學習任務、課程實例以及期望的學習目標等提前發布給學生。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對學生進行在線輔導,并利用事先制定好的學習項目評價庫,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除通過書本學習知識外,還應加強對互聯網和計算機的充分利用,擴大學習視野,使基于“互聯網+”的在線學習方式成為提升個人知識能力的內在需求。
2.5 完善“互聯網+”創新創業實踐平臺
以“互聯網+”為依托,以新建創新創業學院為切入點,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創新創業平臺和廣闊的創業空間,并設立專項教學改革經費,為創新創業團隊項目、實驗設備提供有力保障。制定相應的激勵和優惠政策以及配套設施,選拔全校優質團隊和項目入駐,制定基地管理規定以及入駐團隊的考核辦法,實現優勝劣汰;以基地為依托,邀請校內外導師舉辦產業政策講座、創業項目推介講座、創新創業經驗交流會等,對學生創新創業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以項目為紐帶,推動校內外創新實踐基地的互動互融。同時以互聯網為載體,改革管理方式,變分散管理為集中管理,推進智慧創新學院建設,包括指紋門鎖、網絡視頻監控,創新創業網絡信息及學生信息管理平臺等,充分發揮互聯網在創新學院學生管理及信息服務中的積極作用。
3 結語
以上結合獨立學院自身實際,將“互聯網+”思維有效的融入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中,研究探索出“互聯網+”背景符合自身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實施對策,同時也是探索出一條有特色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之路,為促進獨立學院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帶抓住了重要機遇。
參考文獻
[1]蘇濟. “互聯網+”背景下地方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建構[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9,33(11):92-95.
[2]劉銀華.“互聯網+”背景下獨立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構建[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 ,21(3) : 40- 41.
[3]李望秀,劉升學.“互聯網+ ”背景下獨立學院創業教育的SWOT 分析與對策[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 ,18( 11):121-122.
[4]李方犁等.“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優化路徑[J].文化教育,2019,(11):87-89.
[5]沈卉卉.“互聯網+”時代數學的在線課程資源在獨立學院創新創業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14(4):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