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晨 代合治
摘 要:山東省旅游資源豐富,景區統計資料顯示,山東省旅游景區共計1 185家,中高級旅游景區(3A至5A)共計803家。運用ArcGIS軟件,對山東省中高級旅游景區進行空間計算,分析空間分布趨勢。研究表明,中高級旅游景區有向西北方向離散的趨勢,新增景區分布趨勢基本均衡。
關鍵詞:山東省;中高級旅游景區;分布趨勢;標準橢圓差
中圖分類號:F59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09-0171-01
徐菁等(2012)以南京市的旅游景區為研究樣本,劃分旅游景區類型,在此基礎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統的技術手段對各個景區進行定量分析,得到南京市環城旅游景區空間結構特征[1]。王錄倉等(2016)借助ArcGIS的空間網絡分析,對黃河三峽景區旅游資源進行空間結構研究[2]。吳清等(2017)基于GIS空間分析工具,從類型、關聯及均衡性等方面,研究湖南省A級旅游景區的分布特征及因素[3]。余瑞林等(2018)以湖北省鄉村旅游地的星級農家樂為研究對象,考察旅游地空間分布及其影響因素[4]。阿司古力·艾百等(2019)借助ArcGIS軟件對南疆A級景區的時空分布及演化規律進行研究,得到景區在南疆的空間演化態勢[5]。
一、山東景區未來的發展前景
旅游業是項綜合型產業,是拉動經濟增長,推動文化傳承的動力之一。2018年山東省對未來五年的精品旅游制定詳細的發展規劃,印發《山東省精品旅游發展專項規劃(2018—2022年)》,其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5A級的旅游景區18家,依托5A級景區和重點文化景區,打造50家精品旅游景區,力爭文化旅游行業到2020年營業收入達到400億元以上,將“好客山東”旅游品牌、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城市旅游品牌、旅游產品品牌四個層面,建設旅游文化品牌體系。
二、山東省3-5A級旅游景區等級分布
為了直觀反映2002—2017年山東省A級旅游景區在山東省內的分布及其演化情況,將山東省3A至5A級旅游景區綜合為點要素,以山東行政區劃圖為地圖,利用ArcGIS10.4.1軟件中的制圖計算工具,為更簡潔、高效、清晰地反映景區分布、演化與等級變化情況。從2002年的3A至5A級景區開始,分別選定2003—2007年、2008—2012年、2013—2017年幾個時間段,描述山東省3A至5級旅游景區空間分布趨勢。
從等級變化角度,觀察得出,2002年2A至3A級旅游景區至2003—2007年間,18家2A級旅游景區全部升級為3A級旅游景區,新增33家3A級旅游景區和16家A級旅游景區,嶗山風景名勝區、南山旅游景區、曲阜名故城(三孔)旅游景區和泰山風景名勝區由4A級旅游景區升級為5A級旅游景區;2003—2007年至2008—2012年期間,45家3A級旅游景區升級為4A級旅游景區,新增17家3A級旅游景區和92家4A級旅游景區,嶗山風景名勝區、臺兒莊古城景區、蓬萊閣(三仙山·八仙過海)旅游景區和劉公島由4A級旅游景區升級為5A級旅游景區;2008—2017年期間,3A級旅游景區已全部升級為4A級旅游景區,新增26家4A級旅游景區,天下第一泉景區、華夏城旅游景區和沂蒙山旅游區升級為5A級旅游景區。
從空間分布演化特征角度,進一步觀察得出,山東省3A至5A級旅游景區分布隨著時間推移在魯中地區、魯南地區和東部沿海地區分布越來越密集,景區數量增加。但通過對比分析得出,魯中地區A級景區增加速度大于東部沿海地區,等級變化速度兩者基本一致。
三、山東省旅游景區方向分布趨勢
對山東省3A至5A級旅游景區的等級變化和時空分布做出簡單的分析,為進一步辨析3A至5A級景區離散分布的大體方位和其空間分布演化態勢,采用ArcGIS中的標準差橢圓法對新增旅游景區總體演化趨勢進行分析。
計算出2002年、2007年、2012年和2017年4個時間斷面的山東省3A至5A級旅游景區空間分布中心點坐標、主輔軸的長度及方位角度,在利用ArcGIS軟件制作景區分布趨勢圖發現,2002—2017年山東省新增旅游景區空間分布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從相關數據可以看到,旅游景區中心位于118.58°E~119.07°E,36.25°N~36.41°N之間,分布中心無重大變動,無明顯偏移現象,表明15年間3A至5A級旅游景區發展重心一直為山東中部地區。其次,長軸表示景區分布的主要方向,短軸表示景區分布的最少方向。從橢圓的長軸數值變化來看,從2002年的2.588km減少到2017的2.448km,說明東北—西南方向上的旅游景區發展呈縮減趨勢;從短軸的數值變化來看,從2002年的0.909km增加到2017年的1.127km,說明西北—東南方向上的旅游景區呈擴散趨勢。長短半軸的值差距越大,表示數據的方向性越明顯。長短半軸的差值較小(扁率越大),扁率分別為1.679、1.677、1.343和1.321,逐漸減小。由此可見,在2008—2013年間新增旅游景區分布的方向性和差異性最為顯著。從橢圓方位角度上看,15年間旅游景區一直處于東北—西南分布方向,表明景區的集聚方位未有較大變動。
四、結語
山東省新增旅游景區整體空間分布趨勢為:新增旅游景區分布中心基本確定,集聚方向呈東北—西南走向,但近十年左右有向西北方向離散的趨勢,使得新增景區分布趨勢基本均衡。
參考文獻:
[1]? 徐菁,黃震方,靳誠.南京市環城旅游景區類型及其空間結構特征分析[J].南京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125-130.
[2]? 王錄倉,楊志鵬,武榮偉,張寧.甘肅黃河三峽景區旅游資源空間結構研究[J].干旱區研究,2016,(1):215-222.
[3]? 吳清,李細歸,吳黎,陳帥.湖南省A級旅游景區分布格局及空間相關性分析[J].經濟地理,2017,(2):193-200.
[4]? 余瑞林,陳慧媛,陳廣平,劉承良.湖北省鄉村旅游地空間分布及其影響因素——以高星級農家樂為例[J].經濟地理,2018,(6):210-217.
[5]? 阿司古力·艾百,普拉提·莫合塔爾,居瑪·吐尼亞孜,祖麗皮亞·庫來西,米雪.新疆南疆地區A級旅游景區空間格局演化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2):290-297.
[責任編輯 李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