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龍
摘 要:新興產業群是指在基于產業革新、分工深化、需求拉動前提下形成的新興產業在經過耦合后產生的產業群體。新興產業群牽動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關聯著國家發展的跨越。另外,新興產業群也是近些年產業經濟學重點觀察及分析的新的方向。針對新興產業群,以及基于新興產業群展開的產業經濟學進行具體的思考和研究。
關鍵詞:產業經濟學;新興產業群;學科范式
中圖分類號:F260?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09-0048-03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作用下,在國家時代主體發展的推動下,我國新興產業在短時間內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不斷推進,各個新興產業已逐漸形成新興產業群。新興產業群的形成及興起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而新興產業群的發展則成為產業經濟學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從產業經濟學的角度對新興產業群進行具體分析及研究,不僅能在現狀的基礎上不斷推動我國經濟的長遠發展,同時也有利于新興產業群的建設與發展,從而進一步提高我國整體經濟水平。
一、新興產業群內涵分析
關于新興產業的概念,我國學者一直沒有形成統一的結論。而大部分學者對新興產業進行定義主要是從狹義與廣義兩個角度入手。在狹義層面上,新興產業具體指出現于第三次革命后的高新技術產業。從廣義層面上,新興產業是指在制定產業發展計劃及戰略時,充分融入先進技術科技創新領域。目前,我國的新興產業主要指以下幾方面: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新材料、新醫藥、生物育種、信息產業。這些產業伴隨時代興起,對國家進一步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根據產業特征,通過耦合形成新興產業群。
二、我國新興產業群發展的原因
1.社會發展與技術進步。對于新興產業群而言,它的出現主要是伴隨著社會發展及技術進步的腳步,為滿足社會發展需求而產生的。在20世紀90年代,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開展及深入,我國經濟迎來了飛速發展時期,在短時間內為新興產業的出現及發展奠定了經濟基礎。同時,經濟發展在經歷快速提升期后,若想一直保持高速發展就必須擁有創新的社會技術支撐。我國加大了對科研技術研發及創新的支持力度,新興技術的出現催化了新興產業的產生。我國在自主研發先進技術的同時,仍持續引進先進國家的新興技術,為我國經濟市場注入活力。隨著新興技術種類的不斷增多,在有利的市場環境催化下,一批新興產業逐漸形成。在經歷多年發展后,各個新興產業逐漸成熟,并展開融合,通過極具耦合,形成了一系列的新興產業群。如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等。新興產業群的形成不僅進一步推動了新興產業的聯合發展,也為我國現代化強國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為產業經濟學的研究帶來了全新的課題及材料。
2.收入提高與需求發展。經濟發展直接帶動社會進步,其中最直接的體現在于我國人民的收入不斷提高,在短時間內呈跨越式增長。收入的提高直接提升了我國人民的生活質量,溫飽問題解決后,民眾逐漸產生更高層次的消費需求,使經濟市場更加多樣化。需求的提升直接帶動了產業的發展,在創新技術的支持下,我國開始形成更加個性化的新興產業。
3.分工細化與工作深化。隨著技術的革新,社會分工不斷細化,工作不斷深化,在發展的帶動下,一批新興產業逐漸成型。伴隨著產業的不斷發展,各產業間不斷發生碰撞與融合,在動態的發展中新興產業逐漸穩定,在穩定發展中不斷運動,從而形成了新興產業群。
三、我國新興產業群的特征分析
由于我國一直堅持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路線,秉承著持續發展觀,因此在社會體系及國情方面與西方國家還有著本質的區別。這種區別導致我國的經濟發展路線與其他國家存在差異,所形成的新興產業群也存在較大不同。對于我國新興產業群而言,其具備的主要特性,一是體制性特征,二是梯度性特征。以下,將針對這兩種特征進行具體分析。
1.體制性特征。對于我國經濟發展而言,政府對經濟及產業的發展具有較大的影響。從宏觀角度,為保證我國經濟穩定發展,國家會對新興產業進行適當的引導。通過政策制定、稅收及土地規劃等方式直接影響新興產業的發展方向,使新興產業在產生及發展中能夠制定更加符合國家發展政策的規劃,確保新興產業能夠堅持中國特色經濟發展路線,以保證國家利益為前提進一步高速發展。同時,對于部分符合社會發展需求,但發展進度較為緩慢的新興產業國家也會給予一定的扶持。而對于部分發展過于迅猛,會影響經濟發展穩定,為國家發展帶來負面影響的新興產業,國家會對其發展態勢進行一定的抑制。政府在宏觀角度對新興產業進行干預,使我國新興產業群發展有別于西方國家,具有更加鮮明的體制性特征。
2.梯度性特征。由于我國疆土遼闊,各地區經濟發展特色不同,經濟水平也有所差異。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直接導致新興產業在不同地區所面臨的環境有所差異,從而使我國新興產業群的發展具有梯度性特征。而這種梯度性特征主要體現于不同區域之間以及城鄉發展之間的不均衡。不同區域間,受經濟水平的限制,導致其消費水平存在巨大的差異;城鄉之間經濟的差異導致城鄉的消費層次存在結構不均問題。而消費水平的差異直接決定了新興產業發展環境的優劣,從而導致了新興產業梯度性發展。另外,新興產業形成梯度性特征的原因還包括技術發展不均衡,以及我國工業發展與后工業發展并行的特殊環境。
四、新興產業群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1.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在國家經濟發展至一定階段后,必須不斷注入新的活力以及提供新的載體才能夠支撐國家經濟不斷發展。而新興產業群就是支撐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載體。由經歷了多年發展及耦合的新興產業所組成的新興產業群能夠與其他產業建立友好的互動與融合,為其他產業提供創新的方向及發展的動力。因此,新興產業群以自身為基礎,與其他產業產生合力,共同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已經成為支撐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載體。
2.經濟跨越的基礎保證。相較于西方發達國家,我國經濟發展起步較晚,在初期與西方國家差距較大。但是,隨著新興產業群的出現與發展能夠提高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帶動我國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例如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及新能源技術產業等新興產業群,都能夠拉近我國與發達國家的距離。事實證明,經過多年發展,在諸多新興產業領域,我國已占據領先地位。
五、新興產業群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新興產業競爭力不強。新興產業群對于我國應對經濟危機,調整經濟結構都具有重要意義。但畢竟新興產業發展時間較短,相較于傳統產業尚不成熟,在未來面臨的發展阻礙將會不斷增多。就目前而言,新興產業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在于缺乏龍頭企業。很多新興產業中存在著數量眾多的小型企業,卻沒有龍頭企業引領產業的發展,從而導致新興產業的競爭力整體偏弱。
2.支持要素不足。目前,我國新興產業雖不斷發展,但發展的步伐較慢,這主要是因為新興產業缺乏相應的支持。對于產業發展而言,支持要素莫過于資金、技術、人才及政策。首先,就資金而言,僅憑借政府與有關部門提供的資金支持對于新興產業的發展需求是遠遠不夠的。然而,新興產業在進行融資時,面臨著方法單一、金額較小等問題,從而導致新興產業在發展過程中資金不足。其次,新興產業是伴隨著新興技術而出現的,而新興產業的發展也需要創新型技術的支撐。但是,在進行技術創新時需要相應的投資,且投資風險較高。很多企業并不具備著冒險精神,只愿固守現狀。再次,人才永遠是產業發展的原動力,對于新興產業而言,更加需要具有創新性及綜合性素質的高質量人才。但是,由于新興產業尋發展時間較短,目前市場上符合新興產業發展需求的人才相對較少。最后,新興產業在發展過程中,缺乏國家政策的扶持與幫助,政府的引導作用沒有得到充分體現。關于新興產業群的政策尚不完善,相關的監管工作也不到位,從而導致新興產業群發展受阻。
六、我國產業經濟學學科范式的方向
結合上述分析,從研究內容和研究方向上來看待我國的產業經濟學科,仍然有諸多不足之處有待改進,如果從研究領域對產品經濟學進行劃分,那么它可以劃分為六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是產業組織、產業結構、產業關聯、產業布局、產業發展以及產業政策。可以將這六方面內容歸納為兩個問題,這兩個問題分別是產業組織和產業結構。
如果從學科范式的角度來看待我國的產業經濟學,那么日本對于我國這方面問題的影響是比較大的,由于日本方面的影響原因相對復雜,暫時不做過多贅述,我國當前的學科范式上與日本之間有著相似之處,比較看重產業結構,產業布局以及產業關聯上的分析,利用這幾方面的分析,為產業政策的制定提供幫助,對于產業組織的專門研究相對較少。
拋開當下國際上的理論內容,我國在結合現實條件的基礎上對產業組織學進行研究是放在了重要地位,這一理論與歐美學科范式之間有著相似之處,其實我國體制性特征所帶來的問題,需要通過這種類型的產業組織學研究來進行解決。同時,對于我國產業政策的制定,也提供了一定的幫助。產業組織學的研究成果往往能夠對企業經營發展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持。
除此之外,產業結構也應該作為研究的重點,通常情況下,如果市場經濟能夠在發展過程中沿著正常的歷史邏輯,那么最終市場經濟所呈現出的結果與自己的選擇之間有著直接關系,可以說最終表現出來的結果是市場經濟主動選擇的,針對一個完善的市場機制,當市場機制發生變化時,產業結構必然就隨之產生變化。這就意味著如果市場機制變得更加有效,那么產業結構的效率將會大大提升。縱觀當前我國的產業發展形勢,梯度性的發展特征依然是當前比較突出的表現,這也從側面證實了當前我國的產業結構還沒有達到最佳,無論是從效率上還是從整體形式上,都有待提高。那么為了對產業結構進行完善,研究產業經濟學是必然趨勢。
七、我國產業經濟學需要研究的重點問題
產業組織和產業結構是我國產業經濟學研究過程中的核心內容,從理論和實踐兩個角度出發,對產業組織和產業結構進行研究,需要結合當前我國產業群的發展實際情況,對此做出深入分析。
1.理論層面。從理論角度來分析當前我國產業經濟學所要研究的重點問題,應注重三個方面。一是在研究的思路上,要避免站在宏觀的角度。如果從指標宏觀的層面來對產業結構進行分析和研究,那么很難保證產業結構的研究足夠深刻,如細節性的問題如果被忽視,對于我國產業經濟學的發展來說是一大損失。因此在思路上,除了要在宏觀層面研究產業結構外,更要從微觀角度對其進行分析。二是在研究產業經濟學時可吸收借鑒西方經濟學的發展方法,特別是博弈論,這些已經得到印證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國在產業經濟學的發展上少走彎路,當前我國產業經濟學在研究上之所以薄弱,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很難將理論過渡到實踐。三是在研究產業經濟學的過程中需要面臨相關問題的回答,針對當前我國新興產業群所體現出的梯度性特征,應如何作答才能予以圓滿解決。
2.實踐層面。從實踐層面上來看,若想要實現對產業經濟實踐領域問題的服務,就必須對產業經濟學科進行重點研究,產業經濟學應該屬于應用經濟學中的一部分,這是學術界所公認的事實。為了盡快落實實踐層面的產業經濟學科研究,在教學過程中應落實兩方面任務,分別是研究任務和教學任務。如果產業經濟學屬于應用學科的范疇,那么對于產業經濟學的研究需要突破理論本身,而采取專門的手段對其進行專門的實驗研究,這樣的研究既能夠在政府產業政策的制定上發揮有利作用,同時也能夠為企業的戰略選擇提供明確導向。為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發展,新興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提出相關建議,當前我國的新型產業面對的主要問題就是體制性障礙,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載體,經產業務必在將來實現跨越式發展。因此,研究新興產業群體的特征,一方面能夠在經濟體制建設與改革過程中發揮參考作用,另一方面對于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與發展來說是重要的推動力。
八、產業經濟學及新興產業群發展思考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國民經濟迅速提高,新興產業群在發展過程中已然成為國家經濟的重要支柱,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興產業對于國民經濟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只是當前的新型產業群在發展過程中仍然需要外部力量支持,這是我國與西方國家在新興產業發展上的差距。意識到這一問題后,我國應堅持跨越式發展理念,穩步提高新興產業的同時,盡快縮短與西方國家之間的差距,加快傳統產業的改革,抓住新興產業發展的良好時機,促進新興產業發展目標的實現。國家經濟的發展與新興產業群之間關系密切,盡管當前我國新興產業發展的時間相對較短,一旦能夠找準時機,并抓住發展機遇,那么大批的新興產業一定會勢如破竹。
梯度性和體制性是新興產業的兩個重要特點,首先,在新興產業的技術層面和形態層面梯度性是比較明顯的,而造成梯度性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當前我國在經濟發展上,出現了不均衡的情況,一些經濟發展好的區域已經實現了全方位的信息化,而一些經濟發展落后的地區仍然消息閉塞生活艱難。其次,體制性特征也會對新興產業產生一定的影響,由于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擾,在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體制的限制造成資源不平衡,這極大阻礙了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結合當前我國產業經濟學的六個重要領域,在嶄新形勢下,為了新興產業能夠實現快速發展,新型產業需要將產業組織作為研究的重點內容,通過對市場行情的深入了解和分析,盡可能地減少外部因素對產業發展的影響。我國在新興產業推動發展的道路上砥礪前行,只有通過不斷的摸索,才能夠獲得更多的實踐經驗,才能促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為了實現國家經濟的跨越式發展,新興產業群在國家經濟中承擔了重要的作用,產業經濟學也證實了新興產業群在國家經濟中的地位。
新興產業的發展衍生了一門全新的經濟學科——產業經濟學。當前產業經濟學的發展尚處在初級階段,初級階段的學科很難在實踐過程中發揮有效作用,為了使其不斷完善,在學科建設的道路上還需要不斷的探索。產業經濟學在我國應用的時間比較短,但產業經濟學的歷史發展卻十分悠久,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政治家提出的重農抑商的思想就是促進了農業與工業的結合。如今,新興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大勢,作為引領經濟結構變革的主力軍,國內對于新興產業的培育與發展應給予充分的重視,各個地區應在了解新興產業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特點,為新興產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九、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興產業群的發展過程中我國的確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遭遇了很多困難。只是這些困難并不能限制我國新興產業群的發展,而是通過不斷的總結與改革獲得了更多的經驗與實力。因此,當前產業經濟學研究的主要方向更多的是研究實踐成果,解決發展中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馬騰飛.產業經濟學及新興產業群發展的思考探討[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9,(6):73.
[2]? 侯喆.產業經濟學及新興產業群發展的思考探討[J].商場現代化,2019,(16):122-123.
[3]? 李渴.產業經濟學及新興產業群發展的思考探討[J].中國商論,2018,(25):161-162.
[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