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天嫦 葉怡揚 田詩夢
摘 要:分析美國高端制造業發展背景及政策及其在就業、產值、出口收入、知識產權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果,總結其政策、投資、產學研組合等方面的成功經驗,以及市場、基建、人才教育等環節的不足。人們更清醒地認識到發展高端科技產業、掌握核心技術的意義,中國應汲取經驗,改進不足,培育創新型人才,增加科技研發投入,嚴格執行“中國制造2025”計劃,打造中國核心科技,增強國家實力。
關鍵詞:美國高端制造業;先進制造業;中國高新科技
中圖分類號:F416?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09-0179-03
2008年在美國爆發的次貸危機輻射全球,給所有將發展的希望寄托于金融的經濟主體提了個醒,許多國家戰略發展的重點重新回到實體經濟。美國走上“再工業化”道路,并著力于高端制造業,就是其中一個痛定思痛的結果,表明其捍衛自身在高端科技產業全球霸主地位的警惕性。區別于傳統的制造產業,高端制造業融入了更多的科學技術,給經濟帶來新的活力、帶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而軍事、信息科技、人工智能等高端制造領域的發展為國家經濟安全、政治安全、國防安全等帶來強硬的技術支撐,是增強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本文深入美國視角,從美國的高端制造業發展歷程開始剖析,總結美國高端制造業發展的成功經驗與不足,對中國高新科技發展有啟示作用。
一、美國重視發展高端制造業的背景
(一)高端制造業的產業特點
當今全球制造業已處于工業化發展的高級階段,即高端制造業,其具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低污染、低排放等顯著特征,在一國的發達程度與該國國際競爭力密切相關。由于核心技術的研發難度大、工藝復雜,發展高端制造業要求國家具備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需要大量科技研發、技術人才的投入;加之企業生產所需高價值新型儀器、設備、材料的購置費用,也給研發國提出了強勁資金后備力量的要求。與投入規模相匹配,一旦技術成熟、研發成功,該產業帶給所屬國的包括先進生產設備、產品品牌、知識產權收益等在內的附加價值也相當可觀。同時,該產業具有高信息密集度的特征,要求國家對市場產業政策和競爭對手策略掌握并高效利用,在確保該領域企業在產業鏈中處于控制性地位的同時,使其先進技術設備和強勁創新能力帶來的技術溢出輻射上下游企業,有效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
(二)全球競爭新領域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將全球經濟發展的著眼點從金融重新拉回實體經濟,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逐步開始了對高端制造的戰略布局。高端制造領域全球前三強美國、日本、德國中,日本持續以品牌、技術鞏固其在數控精密機床行業無可替代的地位,并通過不斷增加先進機器人出口,以擴大其在全球高端制造市場的占有份額。德國不再止步于汽車、機械設備制造,近年來已在化工制藥、可再生能源領域統領全球。日、德兩國的中高端制造產品出口額在2018年已分別達到9 000億美元和1.5萬億美元。
發展中國家行列,中國、印度等最初由于國家發展的限制,自主研發驅動力和資源后備力量相對較弱的國家,已經逐漸從“引進”“吸收”策略為主,對其他國家已有成果進行消化、研究與模仿,過渡到結合國內產業特點進行再創新的新階段,在全球高端制造領域占據一席之地。以中國為例,軌交設備中,高鐵技術的成熟已成為世界學習的方向,2017年鋰電設備前、中、后端設備國產化率已分別達到88%、90%、95%以上,在工業激光設備領域,2018年中國市場規模為605億元,早在2015年就已取代歐洲成為激光器最大的消費市場。
(三)美國重點發展的高端制造行業
美國的“再工業化”是一項具有高端行業傾斜性的工業復興戰略,在高端制造領域,其重點發展的行業包括:生物工程,工程生物學、合成生物學的研發成果,將被運用于化學、食品、燃料等領域利民產品的制造;醫學領域,再生醫學生物制造、干細胞臨床應用、工程細胞及其衍生的免疫腫瘤學等領域的技術突破將刺激醫療方式的革新式進步;材料領域,2016年NASA啟動“材料實驗室”項目,新型納米材料、增材制造、3D打印、輕質金屬、微重力材料等項目的研發成果,將被用于電子器件、鈑金件、航空航天高精度設備的制造中;能源領域,著力研發氫的安全制備、存貯技術,以新型替代能源替代石油,同時開發燃料電池汽車等氫燃料設備以及建立供應基地;電子與光子器件領域,美國國家制造創新網絡(NNMI)牽頭,成立了美國制造集成光子研究所(AIM Photonics)以及柔性混合電子制造創新中心(“下一代柔性”,Next Flex),重點研發集成可彎曲先進材料和薄硅芯片的柔性混合電子器件,使下一代電子產品能與具備復雜外形的物體無縫集成;智能裝備制造領域,運用人工智能、云計算、現代傳感、自動控制等技術更新制造工藝,實現國防高端制造領域的智能化是美國的戰略目標。
二、美國高端制造業發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就業率提高與就業崗位增加
美國高端制造業的振興為多地區帶來大量就業機會,尤其是高端技術崗位。根據Reshoring Initiative數據,2016年,工業回流使得美國制造業部門凈增加30 000個就業機會。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業部門,如交通、汽車以及飛機制造業的迅速發展,需要技術型勞動力的不斷輸入。尤其是所處地區的地理、政治、經濟等資源、環境優勢,為高端制造業設廠提供了有利條件。2013—2015年,以計算機系統設計、研發為主的高科技服務業的迅速增長,為紐約、羅德島、麻省等高科技發達地區帶來大量就業機會。2016年,正在制造核潛艇的紐波特紐斯為該地區帶來了近2 500個崗位。2013—2015年間,高端制造業的就業增長占美國就業增長率的11.3%,加上其帶來的間接就業機會,高端制造業為美國帶來的就業占總就業人口的28%。
(二)產值增加
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世界銀行等機構數據,2005—2018年制造業對美國GDP貢獻的平均值為19 777.3億美元。以電子、航空航天、醫療等領域為代表的高端制造業部門對整個美國制造業的貢獻最為突出,2016年美國制造業總體實際價值增值約為25億美元,僅計算機、醫藥生物、醫療設備三個高端制造業部門的貢獻就可達28%。
美國政府與企業將火力集中于高端制造業部門的技術創新與提高效能上所帶來的產值,平衡了離岸、內遷給經濟形勢帶來的動蕩。以阿拉巴馬州和密歇根州為例,汽車制造產業的穩健發展拯救了其中低端制造業動蕩造成的經濟蕭條。
航空航天領域,飛行器制造(包括整機、引擎和零部件)是高端制造的主要組成部分。根據IBISWorld統計數據,2012年飛行器制造為美國帶來的總收入約為2 026.7億美元,增長率達到近年來的最大值,同比增長16.5%,2018年該部門總收入約為2 124億美元,同比下跌0.2%。
(三)出口收入增長
在美國總出口額中,高端制造領域航空航天設備、高端芯片、半導體制造業在占據著極大的份額。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18年1—6月,美國對中國出口的機電產品、運輸設備出口額分別為132.3億美元、125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7%、1.5%,占其對中國出口總額的20.7%、19.5%。運輸設備中,航空航天器出口68.6億美元,同比增長18.4%。除2017年外,美國飛行器制造部門的出口貿易總額自2011年以來不斷增加,2018年出口貿易額為1 205.18億美元,同比增長2.6%。
作為美國航天領域的最大出口制造商,波音公司2017年年營業收入達到934億美元,美國本土市場收入僅占比45%,向全球交付了763架商用飛機。中國從波音公司獲取的飛機數量已連續六年年均達到140架。
在高端芯片、電子零部件方面,以英特爾、高通、美光科技為首的零部件制造商,在中國大陸、香港的出口收入已占到其營業總額的50%,甚至已達到美國本土市場收入的2.5倍。
(四)知識產權收益顯著
作為全球最大的知識產權跨境許可出口國,占美國知識產權出口總額一定比例的高端制造業中,電子、通信等行業均為知識產權密集型領域。以中國支付美國的知識產權使用費為例,占較大比重的通信領域包括購買手機核心芯片、大量專利技術,其次在半導體、高端裝備制造領域,中國企業每年投入產品研發的經費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向海外知識產權權利所有方支付跨境許可費用。
三、美國發展高端制造業的成功經驗與不足
(一)成功經驗
1.及時調整政策,突出高端制造業的戰略地位。為應對“去工業化”所帶來的金融危機及工業的衰退,美國政府在金融危機后及時中止“去工業化”,實施了“再工業化”科技創新政策,開始將復興經濟的重點轉移回實體經濟。其中包括《美國創新戰略:促進可持續增長和提供優良工作機會》《重振美國制造業框架》《美國創新新戰略:保護我們的經濟增長和繁榮》《“高端制造合作伙伴”計劃(AMP)》《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5個政策文本,突出了高端制造業的戰略地位。
2.拓展新的可持續發展領域。除了已有的高端制造技術,美國開始拓展新的可持續發展領域,如新型能源、可替代材料。由美國總統執行辦公室、國家經濟委員會和科技政策辦公室聯合發布的《美國創新戰略:推動可持續增長和提供高質量就業》政策瞄準清潔能源的投資與研發,并給予該領域企業政策與資金支持,振興美國在新型能源領域的國際地位。例如汽車制造部門通過運用新型生物燃料,研制高燃效、低碳排放汽車,提高美國在先進汽車制造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3.聯合投資,產學研結合。美國總結行政辦公室出臺的《美國制造業創新網絡計劃》(NNMI)提倡學術界、產業界、政府部門合作,實施跨機構、跨公司、跨技術領域的“異花授粉”,促進創新技術向規?;D型。美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公布的《國家先進制造戰略計劃》倡導先進制造業在投資方面:公私部門聯合投資,并增加對中小型企業制造業的投資。此類政策促進了公私部門合作、產學研結合,實現技術研發、資金力量、政策支持相互補充,增進了先進制造業的整體研發力度。
4.注重高端技術人才培養。先進制造業的工作需要雇員接受面向高端制造業的STEM教育(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這使具備STEM技能成為勞動力的關鍵因素。聯邦政府為工人提供先進技能培訓,并設立獎勵金支持生物制造技術等先進技術教育計劃。2014年美國發布《振興美國先進制造業2.0版》,強調創新、人才引進與改善商業環境是美國制造業保持其核心地位的三大支柱。2018年美國科技委員會發布《先進制造業領導戰略》,將吸引和發展未來的制造業勞動力(優先發展STEM教育)提上議程,開始拓展職業技術教育途徑。
(二)不足之處
1.忽視市場環節。美國高端制造業產品出口部分占其總產量很大比重,中國已成為多個重要行業與技術的出口市場,在高端芯片、電子零部件方面,對中國的出口收入占其營業總額50%,其本土市場不能滿足高端制造業的胃口。美國在大力發展高端制造業的同時與中國打響貿易戰,關稅、匯率等變動、貿易政策等使得中國市場急劇縮減,為了防止高科技產品滯銷,美國需找到與中國媲美的市場解決其高端制造業的市場問題,否則美國依賴出口的高端制造業將遭受重創。
2.基礎設施與產業發展要求不匹配。美國政府數據顯示,由于長期推行的“去工業化”美國超過半數以上的天然氣傳送管道、甚至是傳送危險液體的管道都建于1970年以前,其他的陳舊基建還有公共運輸系統、電力系統、排水、衛星和電閘。高端制造業的發展離不開與之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美國龐大而混亂的基建條件令人擔憂,有出現故障和毀壞的巨大風險,基礎設施條件明顯不能適應高端制造業飛速發展的要求。
四、給中國的啟示
第一,打造核心技術。中國目前高科技產品對美國、歐洲、日本依賴較大,芯片等核心技術多依賴進口,眾多產業與先進國家仍有一定差距。面對美國處于全球高科技產業領先地位而在貿易戰中表現出強硬態度,中國打造核心技術,提升國家競爭力十分必要。中國在《中國制造2025》中提出“未來智造”理念,提出高端制造重點行業,引領制造業轉型升級。2019年,中國在5G信息技術的趕超式發展使中國通訊科技領域走在了世界前沿,為我國人身安全、經濟安全、國防安全等給與了重要支撐。打造屬于我國的核心技術,推進制造強國戰略,需穩步前進。
第二,兼顧研發投資與市場。促進國家高端制造業發展,完善高端制造業產業鏈,前期投入與后期科技成果的市場轉化都十分重要。近年來,中國對科技研發的投資大大增加,根據普華永道報告,中國研發投入2018年增長34%,成為全球增速最高的國家,而美國研發投入增速約為7.8%。促進產學研相結合,建設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加強校企合作深度等舉措有利于科技制造成果的市場轉化。除了國內市場,具備核心技術的制造業開拓國外市場有助于提升中國競爭力。中國高端制造的代表“高鐵”,憑借其世界先進的高鐵集成技術和運營管理走出國門,擁有美國、俄羅斯、新加坡等海外市場。
第三,培養創新型人才。對于人才培養應更注重其自主創新能力,擯棄過去大量引用國外人才、技術的老路,培養我國具備自主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人才?!吨袊圃?025》中,指出了高素質、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技能人才培養的必要性。要求進行高等教育體系改革,區分學術型與技能型人才建立科學、系統的培養模式,按照“中國制造2025”戰略建立人才培養體系框架。
參考文獻:
[1]? 顧強,王瑞妍,董瑞青,師帥.美國到底有沒有產業政策?——從《美國先進制造業領導戰略》說起[J].產業經濟評論,2019,(3).
[2]? 羅丹.論美國再工業化科技創新政策及對我國的啟示[J].品牌,2015,(8).
[3]? 左世全.美國“再工業化”之路——美國“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評析[J].裝備制造,2012,(6).
[4]? 丁明磊,陳寶明.美國制造業回歸及相關政策走向分析[J].中國工業評論,2017,(5).
[5]? 蔣芳菲.從奧巴馬到特朗普:美國對華“對沖戰略”的演變[J].美國研究,2018,(4).
[6]? 加里·皮薩諾.自由貿易是制造業繁榮的正確方向[J].中國工業評論,2018,(4).
[責任編輯 李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