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華
摘 要:十八大以來,我國法治建設進入新時代,產生了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有其內在邏輯,是對依法治國的超越和升華,科學地回答了新時代建設怎樣的中國法治、如何建設中國法治、如何保障中國法治建設三個基本問題,是中國夢在法治領域的展開,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中國法治;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習近平
中圖分類號:D630?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09-0185-02
我們黨歷來重視法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提出了依法治國的一系列新思想。主要體現在兩個經典文獻中,其一,2012年12月4日,習近平的憲法紀念大會講話[1];其二,習近平作為文件起草組組長起草的并經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決定及其向大會所做的決定起草情況說明[2]。2018年8月24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到會講話,將前期先后提出的依法治國思想、理念、戰略進行系統總結、理論概括,正式提出并形成完整版的“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其內容為表現為“十大堅持”[3]:一是堅持加強黨的領導,二是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三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四是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五是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六是堅持依憲治國與依憲執政,七是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八是堅持處理好法治與改革等辯證關系,九是堅持建設法治工作隊伍,十是堅持抓住“關鍵少數”。本文僅進行內在邏輯分析,以期全面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一、概念之維的邏輯
概念術語層面,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概念命題有:依法治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依法治國、全面依法治國戰略、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其中,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依法治國戰略可以視為同義用語。從時間看,前者出現于2014年12月[4],略早于后者。但是,二者均是從戰略布局高度提出的,隨著“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確立,全面依法治國遂成為標準用語。這樣,實為5個術語。如何把握這幾個概念的邏輯關系,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方面,大體可以將這些術語分為兩類,依法治國與全面依法治國類概念。二者區別在于“全面”二字:依法治國僅強調國家治理,全面依法治國除了強調治國還強調執政、行政;依法治國僅強調法治國家建設,全面依法治國除了強調法治國家,還強調建設法治政府、建設法治社會;依法治國主要強調立法環節,全面依法治國強調法治全過程,即除強調了立法,還強調執法、司法和守法;依法治國強調法律規范體系,全面依法治國還強調法治實施體系、法治保障體系、法治監督體系;依法治國強調國法,全面依法治國還強調黨內法規;依法治國強調法律實施,全面依法治國還強調法學教育、法學研究;依法治國強調國內法治,全面依法治國還強調涉外法治、國際法治等等。鑒于全面依法治國涉及“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領域”[4],涉及多目標、多領域、多環節,具有目的和方法的全面性,顯然,“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比“依法治國”內涵更豐富、表述更精致的概念。因此,全面依法治國之 “全面”二字成為法治理論的創新之處。另一方面,正是因為二者的顯著區別,由“依法治國”發展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成為必然。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過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確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上升為全面依法治國戰略。這些概念命題的變化,表明我們黨依法治國思路越來越清晰,我們黨依法治國理論越來越成熟。
二、法治建設之維的邏輯
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十個方面,緊緊圍繞著法治建設展開:第一個方面,明確解決了誰領導法治建設問題;第二個方面,明確解決了法治建設依靠誰主體、為了誰的問題;第三個方面,指明了法治建設的方向、性質;第四個方面,明確了法治建設的目標、內容;第五個方面,規定了法治建設采取的路徑[5];第六個方面,明確法治建設的首要任務;第七個方面,規定了法治建設的環節、方針;第八個方面,處理了法治建設的幾對重要關系,解決了前提問題;第九個和第十個方面,解決了法治建設的隊伍問題。概括起來,前三個堅持決定了法治建設的社會主義性質和方向、中間四個堅持明確了法治建設的內容和路徑,后面三個堅持提供了解決法治建設的保障和機制。其中,性質和方向是法治建設的關鍵、內容和路徑是法治建設的核心,保障和機制是法治建設的基礎[6],這符合馬克思主義普遍聯系原理。
三、中國夢之維的邏輯
習近平當選總書記后在十八屆一中全會上第一次講話,就提出高舉旗幟,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時代、新局面。半個月后,參觀《復興之路》展講話提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由此,中國夢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中國夢是一個極具包容性的概念,內在包含著法治中國等具體內容。中國夢提出僅1個月后,法治中國就被提出,法治夢由此成為中國夢具體化實踐化的第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領域。為了實現法治夢,需要對中國法治建設進行頂層設計,由此誕生了全面依法治國決定。決定從七部分31個方面進行部署,提出180多項重大舉措。這些舉措正逐項落實,我國法治建設實現跨越發展,取得憲法實施和監督加強、司法公信力顯著提高、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等巨大成就[3]。在反腐敗方面,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成績和效果顯著:打虎獵狐拍蠅追逃數據不斷刷新,反腐國法黨紀不斷完善[7]。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同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從嚴治黨也在協調推進,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正是因為習近平同志首先從戰略層面思考和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習近平法治思想具有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8]。全面依法治國經得起了戰略考量,進而確立了基本方略地位。
四、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之維的邏輯
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十九大的歷史貢獻,其核心和本質是,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9],其基本內涵表現為“八個明確”,每一項“明確”都與法治關聯緊密,都對全面依法治國有重大深遠的指導意義。其中,“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明確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的明確,更是直接強調依法治國:前一個“明確”要求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和戰略布局中充分認識全面依法治國,法治建設要與“五位一體”建設統籌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要與其他三個“全面”相輔相成;后一個“明確”為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實踐強化理論引領[10]。無論是戰略布局定位,還是法治道路選擇,以及法治體系建設目標確立,全面依法治國均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行。經由全面依法治國實現治國理政特別是建設社會主義事業之目的,自然使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具有了社會主義的屬性。此外,堅持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是“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第一位的、首要的方面。換言之,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貫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線和紅線。因此,其理當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①
五、結語
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不單是法治共識的新凝練,更宣示著法治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自信、法治理論自信、法治制度自信、法治文化自信;不僅是中國法治建設的實踐經驗的總結和發展規律的體現,也為人類法治問題的解決貢獻了中國智識、中國方案;不但引領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而且影響當代世界其他國家的法治理論與實踐。隨著全面依法治國實踐的深化,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將繼續發展,進一步深化升華,不斷拓展中國法治的新境界、新境域。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36-142.
[2]? 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N].人民日報,2014-10-29.
[3]? 習近平.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J].求是,2019,(4).
[4]?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2-123.
[5]? 蔣傳光.從兩個“十六字方針”看我國法治建設的跨越發展——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J].東方法學,2018,(6).
[6]? 戴艷軍,段中衛.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思想研究[J].社會主義研究,2018,(1).
[7]? 張繼鋼.習近平零容忍反腐思想解讀[J].西部學刊,2018,(7).
[8]? 張文顯.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上)——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鮮明特征[J].法制與社會發展,2016,(2).
[9]?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8-19.
[10]? 張文顯.新思想引領法治新征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依法治國和法治建設的指導意義[J].法學研究,2017,(6).
[責任編輯 李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