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蕾 畢青玥

【摘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了互聯網金融在我國的高速發展,由于其具有方便快捷的特征,使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與消費觀念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大學生不僅是當今社會主要的消費人群,而且還具有較大的消費潛力。在互聯網金融消費過程中,有的平臺通過大學生的不良消費心理,惡意向大學生推薦網絡借貸,導致大學生深陷其中,從而對大學生的正常學習與生活造成不良影響,乃至發生校園悲劇,由此可以看出,增強大學生的消費觀教育迫在眉睫。
【關鍵詞】消費觀;互聯網金融;大學生
當前大學生是社會中不可缺少的消費人群,他們具有較強的接受新事物的領悟能力,同時還具備單獨的消費空間與多元化的消費觀念。然而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正好符合大學生的消費行為與消費方式。特別是在我國最近幾年持續出現的互聯網借貸平臺,與大多數大學生超前的消費心理與行為相吻合。提高大學生的消費觀教育,從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形成良好生活習慣,具有重大的意義,所以本文主要針對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大學生消費觀進行了深入研究。
一、互聯網金融下大學生的消費現狀
(一)大學生的網購傾向
大學校園是一個充滿色彩的世界,多樣化的消費結構是大學生的精神需求得到了滿足。根據相關數據統計發現大學生經常在網上購買自己喜愛的物品,比如在網上購買服裝、鞋子、以及日用品等。
(二)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分析消費情況
通常情況下,父母、勤工儉學及獎學金等是大學生日常收入的主要來源,然而卻不能承擔支出的花費。生活費與學費除外,各種各樣的培訓教育,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花費可以充分表明消費與收入呈負相關的關系。
(三)大學生分期消費的使用意愿情況
大學生在分期消費使用過程中,一般情況下有85%都是購買電子產品,也可以充分體現出男生非常的喜歡購買電子產品。另外,還有63%的大學生使用分期產品進行提現,由此可以看出大學生具有非常大的提現需求。
二、問卷調查數據
(一)不同性別大學生分析消費情況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可以看出,當前在校園長男生與女生選擇分期消費的比例為7∶3,從分期消費方面來看,男生具有非常高的認可度,同時分期消費購買產品的人群大部分都是男生,詳情如圖1所示。
(二)分期消費使用意愿
經過相關研究發現,從分期消費接受程度方面來看,將近67%的大學生都可以接受,如果大學生的需求被激起,肯定會推動市場的繁榮發展。如圖2所示。
三、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大學生消費觀存在的問題
(一)注重物質享受,忽視精神享受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與壯大,推動了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人們可以利用網絡直接購物,在購物過程中只需要通過觸摸手機鍵或者是使用指紋識別就可以實現支付,同時商品可以及時的運送到消費者的手中。然而因為當前大多數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不能體會到金錢的來之不易,通常都非常的重視物質方面,忽視了自身處于校園環境當中。一些大學生在日常生活或者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時,不是求助于教師與學生,而是借助吃喝玩樂解決自己心中的難題,從而逐步走進了惡性循環、逐漸失去理想的過程中,進而陷入思想潘籬中不能出來。
(二)過度追求商品的象征符號
學生在考入大學以后,很多大學生都將原來的完成學習目標逐步的改變為享受豐富多彩的生活。眾人皆知,在高考以前,學生都是在家長的督促與陪伴下進行學習,從而提升自身的成績。但是到了大學以后,脫離了家長的督促,導致學生的思想和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可以隨意支配自己的金錢,逐步開始追求高質量的生活,同時購買名牌商品的欲望非常強烈,逐步成為符號的追捧者,在各種場合非常關注自身的形象、地位等。從穿著方面來看,他們認為通過品牌、時髦等可以顯示出自己的個性。然而長期以往就會改變大學生的消費觀念,使價值觀逐漸變得非常的庸俗,自身角色定位很混亂,乃至出現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現象,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產生了直接影響。
(三)非實際需求的盲目消費
就目前來看,主要從兩個方面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非實際需要的盲目消費傾向。首先,大多數大學生都喜歡和相同群體保持一致性,嘗試著利用消費行為使群體認可自己。每位大學生都生活在類似的環境當中,使他們可以在心理特征、心理認知以及心理需求方面產生共鳴。倘若消費具有較大的差別,就會逐步被同伴排除。例如,住在同一個寢室或同一個班級中,學生基本都是生活在相同的環境當中,倘若部分學生穿著太過樸素,就會遭到學生們的鄙視,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導致這名學生不能融入到大集體當中。為了和其他學生的衣食住行保持一致,就會出現盲目的消費,而不是根據自身的家庭實際與個人的愛好進行消費。
四、大學生產生不正確消費觀的原因
(一)大眾傳媒的消費心理暗示
由于大眾傳媒監管力度缺失導致大學生出現錯誤的消費觀念。第一,監管部門未對校園借貸平臺進行嚴格的監管。這些借貸平臺為了獲得大量的學生,通常審批手續都非常的簡便,只有這樣就會潛在使用他人信息貸款的風險。第二,國家還未完善大學生的個人征信制度體系,校園借貸平臺不能精準的評價學生的償還能力,從而帶來壞賬的風險。從另一方面來看,校園借貸平臺缺乏對貸款用途的調查,不能全面了解借款人對借款費用的實際用途,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存在把貸款費用用在非法活動當中的風險。
(二)高校消費教育的缺失
首先,當前我國各高校還未對大學生的消費觀教育引起高度重視。有的高校通常將學生當做學習文化知識的主要人群,將教學作為辦學的主要目的,忽略了大學生屬于生活消費的個體,大學生在大學生生活中除了學習專業知識以外,不能脫離實際消費,如果缺乏對大學生消費觀念的正確指導,就會使大學生的消費觀念出現偏離。其次,未設立消費教育的相關課程。在有的大學中,只有個別專業和消費知識有關,如:管理學、經濟學等,同時這些學科中僅有少部分知識與消費知識相關。
(三)家長對孩子消費習慣引導的忽視
當前,專制型的家庭教育與放任型的家庭教育是兩種非常明顯的教育方法。然而這兩種教育方式會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產生不利影響。從專制型的家庭教育方面來看,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生活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孩子的所有消費都有父母負責,根本不顧及孩子的內心需要,長期以往就會使孩子過度依賴父母,不能合理的支配自己的生活,但是如果孩子失去父母的控制,就會出現放縱自我、叛逆甚至盲目消費的情況。從放任型家庭教育中來看,如果孩子脫離父母步入大學生活,他們就會更加的自由,會任由自己的性子進行消費,花錢方面不會顧及自己家庭的實際生活情況。
(四)學生自身的心理原因
就目前來看,大多數的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庭的溺愛中成長,這就會導致以自我為中心,通過父母進行養育,很少有學生參與勤工儉學,所以不知道金錢的來之不易,通常在消費方面會出現攀比等現象,穿著講究名牌,樂于享受,逐步養成盲目的消費觀念。大學生存在的這些不合理的消費觀念在大學校園中普遍存在。還有些大學生由于存在攀比的消費心理,不介意校園貸具有的高利率所產生的金融風險,最后導致學生陷入債務危機中無法自拔。校園借貸平臺因為全面了解了大學生盲目的消費心理逐步在校園中得到快速發展。
五、改善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大學生不正確消費觀的建議
(一)在校園中營造良好的理想消費氛圍
在大學校園中想要創設良好的消費氛圍,需要加快小元宵文化的建設。校園消費文化在建設過程中需要將校園作為基礎,將教師和學生當做基本條件,把培養綜合型的人才作為目的。
首先,我國各個高校在進行校園規劃、選擇建設風格等方面時需要充分的呈現出理性消費的觀念,在選擇建筑材料、校園硬件設施等方面需要展現出理性消費文化,制定勤儉節約、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同時在比較顯眼的位置需要設計關于理性消費的文字提醒。
其次,高校還需要加大校風、黨風等方面建設的力度,進而可以加快理性消費的文化建設。高校想要構建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為了指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增強校風建設,創新教學方式,從而使校園理性消費文化具有的內涵更加的豐富多彩。
(二)加強高校消費教育建設
就目前來看,我國各項事業經過多年發展都取得了較大的成就,然而生產力的發展還有待提升,普遍存在不充分、不平衡等問題。在現階段,我國大學生需要對國情、世情以及自我情況進行充分了解,承擔起家庭與社會的責任,全面意識到勤儉節約的作用,從而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逐步成為社會發展的推動者。我國高校需要在思想道德教育過程中增加消費觀念相關的內容,篩選出具有高素質的思想品德教師為學生傳授相關知識,逐漸使學生養成正確的三觀。
(三)家長要認識到消費教育的重要性,發揮自身監督作用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直接影響。這就要求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為孩子做好榜樣,在孩子面前需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改變不良的消費習慣,只有這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才可以逐步養成優良的消費習慣。自古以來,人們都認為“苦不能苦孩子,窮不能窮教育”,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接受更好的教育會不惜一切代價,勤儉解決盡可能的滿足孩子的大量需求,與此同時孩子在補習班方面從來不會節制,在這種情況下就會使孩子存在不理性的需求,使孩子不能正確的理解父母的艱辛付出,這就要求家長在陪伴孩子成長期間,需要采取正確的方式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同時還需要對孩子加強節儉教育,使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四)大學生要從自身做起,養成良好的消費觀
大學生想要養成良好的消費觀念,就需要通過社會實踐實現。大學生只有逐步的調整自身消費習慣,才可以提高自身的消費能力,養成良好的消費觀念,從而改變自身的生活質量。
因為大學生的思想都非常活躍,同時可以自由的對金錢進行支配。倘若缺少合理的消費觀念,未對自己的消費方案進行提前計劃,就會受到同學消費行為、廣告宣傳等產生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還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質量,乃至出現嚴重的債務風險。所以大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具體狀況,提前設計好每個月的消費方案,同時利用記賬的方法審核自身的消費行為,逐步使自己的消費習慣趨向于標準化,節省一定的開支,從而形成正確的消費習慣,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六、結論
一直以來,消費問題是人們最關注的話題,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與提升,致使大學生的消費觀念與消費行為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通過大學生的消費觀可以看出大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人生觀,所以進一步研究大學生的消費觀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其不僅可以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快速變革,推動大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同時還可以加快和諧校園的建設。最近幾年,從校園中頻發的校園貸事件中可以全面意識到大學生具有正確的消費觀念對其健康成長的作用。本文主要對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大學生消費觀進行了深入研究,經過深入分析發現,現代大學生依然存在盲目消費、攀比等不良消費行為,通過對導致不良消費行為發生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提出了改善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大學生不正確消費觀的建議,從而可以營造良好的消費氛圍。
參考文獻:
[1]余汶樺,朱松節,余世建.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大學生消費觀教育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2(3):111-114.
[2]滕亞霖.論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大學生金融安全意識的培養[J].納稅,2019,13(10):213.
[3]李莉.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大學生網絡借貸的風險及防范[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31(19):50-52.
基金項目:
此文為2019年遼寧對外經貿學院校級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大連市大學生理財現狀研究】系列成果,項目編號:2019XJDCA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