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教學是兩大核心,但是教師教學時,往往重“解析”而忽視“審美”,本文主要對中高職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教育的缺失以及實踐策略進行分析,以為中職語文美育教育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美育
中職語文教學改革重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其中就包括學生對語言美、結構美、思想美的理解能力。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有些教師認為學生理解了文章的內涵就完成了教學,但是學生對于作者的情思之美、思想之美并沒有深刻感受,因此,很多學生存在閱讀理解及寫作障礙,因為他們沒有理解文學之美,也沒有利用文學語言表達美的能力。這對于學生日后進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之后也將造成一定的發展困擾。因此,中職語文教育中必須要加強美育教育的滲透。
一、中職語文教學中美育教育缺失的表現
(一)審美理想的缺失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常常因為缺乏審美理想而導致美育教育的缺失,教師根據教學大綱來設計教學任務時,注重語文的工具性,但是忽視語文的美育功能,學生雖然能夠通過學習語文來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寫作等多方面的能力,但是沒有審美能力的話,很難作出好文章。
(二)審美情境的缺失
在中職語文教育中,有的教師想開展美育教育,但是忽視了審美情境的創設,在沒有足夠的教學氛圍時,教師很難帶動學生形成全新的審美體驗,想要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必須要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審美情境。
(三)審美趣味的缺失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也常常缺乏審美趣味,教師上課時總是以閱讀理解教學為核心教育內容,為學生講解段落文章的內涵意義,要求學生掌握每節課的知識點,但是忽視了文學作品的審美趣味,沒有帶領學生深入感受這種審美趣味。
二、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教育的實踐策略
(一)通過誦讀,初步激發學生審美體驗
誦讀是激發學生審美體驗、滲透美育教育的第一步,通過誦讀,學生能夠對于文章中的情感有更為深切的體驗。以馮驥才的《古希臘的石頭》一文為例,這篇文章是借故事啦的石頭來寫古希臘的歷史,但是不深入體驗的話,不能感受古希臘文明之美,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晨讀時,對這篇文章進行大聲的誦讀,然后體會文章中作者是如何通過石頭來介紹古希臘曾經輝煌的文明和歷史的,通過誦讀,學生還可以感受到作者對古希臘文明斑駁的遺憾,以及作者對古希臘遺留下來的“石頭美”的感受。通過多次誦讀練習,也可以鼓勵學生養成誦讀的習慣。
(二)欣賞與體驗相結合,深入獲得審美感受
在《紅樓夢》中“香菱學詩”一章中,曹雪芹從香菱口中表達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句詩的“美”,這種“美”在于不了解的人看不懂,而香菱有幸走過一趟大漠,真真實實看到了大漠環境里從人家里冒出的直直的煙,還有太陽落日時的那種“圓”,“圓”的波瀾壯闊。由此可以得出,想要真正理解文章作者的想法、想要獲得文學作品的深刻審美感受,就必須要有親身經歷或者是體驗,這樣才能夠獲得更深入的審美感受。所以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有必要采取欣賞與體驗相結合的方式,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或者是帶領學生外出實踐的機會,多指導學生體驗生活、感受生活之美,再與自己所學的文學作品內容相結合,獲得對文學作品之美的深入體驗。比如在學習豐子愷的《中國畫與西洋畫》一課中,豐子愷對于中國畫和西洋畫之間的差別做出了詳細的解釋,并且一條一條指出了中國畫和西洋畫有哪些不同,但是只進行文章的閱讀,學生很難有真切的體驗,而且豐子愷文章中提到的一些專業名詞,像“皴法”、“印象派”學、“透視法”等學生也很難理解,所以教師有必要找出一些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代表作品,邊開展課外教學,邊讓學生欣賞繪畫作品,從而對文章內容形成深刻的審美感受,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
(三)基于情感化教學,提高語文美育趣味性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審美趣味的培養,在中職語文教材中,朱光潛的《文學的趣味》一文就深入解讀了文學作品的審美趣味性,那么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深入挖掘美育教育的趣味性,使得語文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起來。其還可以通過融合情感教育來展開,語文是情感的抒發地,學生們在接受語文教育時充分感受到文章中的情感表達。換言之,學生也可以利用語文的不同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比如講故事、寫詩歌、編小說等等,將帶有自己鮮明個性的情感結合到語文學習中,一般來說,教師都會在進行作文教學時給學生必要的抒發情感的機會,讓學生帶有真情實感地進行寫作練習,這也是人性化教育的重要體現,其更加關注人本身的感受和體驗。
三、總結
綜上所述,美育指的是對于美的認識,學生接受美育教育是認識世界、感受世界的重要基礎,美育教育主要是從藝術教育方面展開,但是語言美、文字美也是美育內涵的一部分,因此在中職語文教育中,美育教育可以從文學作品的解讀、欣賞入手,讓學生深刻體會語文之美,并學會感受不同表達方式的區別,在寫文章時也多用審美思維來做指導,提高學生們的文學欣賞能力、文學創作能力,實現語文教育在美育方面的人性化側重。
參考文獻:
[1]謝慧萍.淺論中職語文教學中的美育[J].考試周刊.2019(34)
[2]馬莉莉.中職語文教學改革初探[J].職業.2019(30)
[3]潘娜.談談語文教學中的美育[J].文教資料.2019(12)
[4]高亞.中職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人文教育[J].職業技術.2019(04)
作者簡介:
彭偉文(1967—),男(漢族),湖南株洲,株洲市淥口區職業中專,本科學歷,講師,主要從事中職語文教學。